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造影
  • 3篇介入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妊娠
  • 2篇栓塞
  • 2篇套圈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脊柱
  • 2篇脊柱侧
  • 2篇脊柱侧弯
  • 2篇后处理
  • 2篇后处理技术
  • 2篇侧弯
  • 2篇磁共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引流
  • 1篇胆道引流术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梁明
  • 8篇熊斌
  • 7篇郑传胜
  • 5篇曾军
  • 4篇王奇
  • 3篇李友林
  • 3篇余建明
  • 3篇田志梁
  • 3篇雷子乔
  • 3篇孔祥泉
  • 2篇周泱泱
  • 2篇梁惠民
  • 2篇刘定西
  • 2篇韩萍
  • 2篇于群
  • 2篇卢浩浩
  • 2篇徐海波
  • 2篇冯敢生
  • 2篇叶天和
  • 2篇熊茵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第四届全国放...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3例,所有患者在16排螺旋CT机上扫描,均行MPR、SSD与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MPR因脊柱侧弯生理曲度的...
李友林余建明田志梁周泱泱雷子乔梁明
关键词:脊柱侧弯多层螺旋CT后处理
文献传递
三维K-空间Kz轴数据不对称填充技术在3D-TOF脑动脉MRA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 3DK 空间Kz轴数据不对称填充方法在 3DTOF脑动脉MRA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行Kz轴K 空间数据不对称填充的 3DTOF脑动脉MRA (TurboMRA)及Kz轴K 空间数据对称填充的 3DTOF脑动脉MRA(常规MRA) ,在 3D源图像和MIP图像上比较二种方法的影像质量、成像时间及显示血管的能力。结果 Kz轴不对称K 空间填充3DTOF脑动脉MRA与Kz轴对称K 空间填充 3DTOF脑动脉MRA相比 ,影像质量指标 (S/N、C/N、Rz)、采集时间TA、血管显示能力等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Kz轴K 空间不对称填充 3DTOF脑动脉MRA与常规 3DTOF脑动脉MRA相比成像质量更佳 ,显示血管更多 ,节约采集时间 44 %。
刘定西于群熊茵梁明刘芳孔祥泉徐海波石浩军董道玉
关键词: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
镍钛合金裸支架对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穿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裸支架是否影响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穿胞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1培养HUVEC,利用细胞培养小池模拟血管内皮单层细胞,建立穿胞模型;2将镍钛合金裸支架作用于HUVEC上,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LDL,分别培养3 h及24 h;3通过测定培养小池内外FITC-LDL的量,研究镍钛合金裸支架对LDL在HUVEC中穿胞过程的影响。结果 3 h及24 h时镍钛合金裸支架作用下LDL在HUVEC中的穿胞量均增加。结论在LDL和HUVEC构建的穿胞模型实验中,镍钛合金裸支架可以促进LDL的穿胞。
陶然熊斌郑传胜梁明王奇曾军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介入栓塞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卢浩浩熊斌郑传胜梁明曾军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子宫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子宫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宫宫角妊娠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为100.0%。术后1例患者自行从阴道排出胚胎类似物,2例患者在B超下行清宫术,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宫角楔形切除术及输卵管单侧切除术,出血量均小于80 ml。1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均完全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子宫宫角妊娠术前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B超监视下清宫术的安全性,减少腹腔镜下患侧宫角及输卵管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
陈少锋梁明熊斌郑传胜阚雪锋黄卫民
关键词:宫角妊娠子宫动脉栓塞甲氨蝶呤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9
200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示能力 ,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达 91.2 %以上 ,对冠状动脉远段的显示较差。结论 MS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筛选手段 ,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清晰可靠。
雷子乔韩萍孔祥泉梁波田志梁李友林梁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MSCT脉图显示率图像质量
局麻下金属自膨支架治疗气管狭窄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15例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气管狭窄患者,经口腔喉部1%地卡因溶液喷雾麻醉后,于透视下用导丝引导5F导管进入气管后经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5~10ml,再于透视定位下送人并释放金属自膨支架。结果15例患者气管支架均释放成功,呼吸困难立即明显改善,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气管狭窄合并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方法,能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奇熊斌郑传胜梁明梁惠民冯敢生
关键词:气管狭窄局麻
DSA低剂量技术在子宫异位妊娠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DSA及透视在子宫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2例体质量为48~61kg的子宫异位妊娠患者(宫颈妊娠13例,瘢痕妊娠27例,宫角妊娠2例),随机分为低剂量采集模式组(A组,n=21)和标准剂量采集模式组(B组,n=21),均由同一位主治医师完成两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手术时间、曝光累计时间、DSA曝光次数和辐射剂量面积乘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A、B两组在平均体质量(t=0.575,P=0.568)、平均手术时间(t=-0.385,P=0.702)、平均曝光时间(t=0.435,P=0.66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辐射剂量面积乘积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8,P〈0.001)。DSA曝光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技术DSA及透视对子宫异位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有效可行,并可显著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手术辐射剂量。
熊斌曾军余建明梁明卢浩浩潘峰徐才元
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在抓取腔内管状异物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在抓取腔内管状异物中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3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患者、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管患者及2例更换双"J"管患者,均为女性。采用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即将导丝和鹅颈套圈分别置于管状物两侧,用鹅颈套圈将泥鳅导丝前端柔软部分套住后即形成一圈型结构)对6例患者进行取管操作。结果应用成圈技术均顺利、安全的取出6例患者体内断管或双"J"管。结论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抓取腔内管状异物的方法,值得掌握和推广。
熊斌郑传胜王奇梁明曾军
腹部外硬纤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腹部外硬纤维瘤的MR成像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硬纤维瘤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病例均采用Siemens Magnetom Vision1.5T超导全身MR扫描仪,10例常规行T1WI和T2WI,9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10例腹部外硬纤维瘤中,韧带状纤维瘤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9例,其中颈项部3例,右肩背部3例,右大腿2例,左上臂2例。肿瘤的平均大小约为10cm×7cm×5cm。除1例韧带状纤维瘤有包膜,边缘清楚外,其余肿块没有包膜,边界不清。所有肿块的信号欠均匀,在T1WI、T2WI及增强扫描像上可见低信号的纤维成分,肿块的非纤维成分在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同,在T2WI上的信号高于肌肉小于脂肪,呈明显强化。1例颈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伴有邻近肌肉的广泛浸润,1例侵犯右肩胛骨部分内缘。结论:虽然硬纤维瘤与恶性肿瘤的MR信号有相似之处,但它在T1WI和T2WI上及增强扫描像上显示的低信号纤维成分,可以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相鉴别。
吴爱兰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于群熊茵刘刚梁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