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辉

作品数:60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食管
  • 14篇外科
  • 13篇手术
  • 11篇人工食管
  • 10篇术后
  • 8篇动脉
  • 8篇切除
  • 8篇外科手术
  • 8篇肺癌
  • 6篇镍钛
  • 6篇镍钛合金
  • 5篇动物实验
  • 5篇食管癌
  • 5篇肿瘤
  • 5篇外科治疗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合金
  • 4篇蛋白
  • 4篇动脉旁路

机构

  • 59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上海大学
  • 2篇北京有色金属...
  • 2篇广州迪克医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广东省总...

作者

  • 60篇梁建辉
  • 31篇彭品贤
  • 18篇蔡平
  • 16篇张鑫
  • 12篇张本固
  • 9篇方丹青
  • 9篇林清文
  • 7篇郑兆斌
  • 6篇谢远财
  • 5篇俞晓立
  • 5篇梁显亮
  • 4篇王永剑
  • 4篇陈子清
  • 4篇周星
  • 4篇张冬成
  • 4篇曹嘉湘
  • 3篇于涛
  • 3篇吕嘉春
  • 3篇吴建军
  • 3篇温艺超

传媒

  • 1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0篇广东医学
  • 7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金属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0
  • 2篇198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变镍钛合金人工食管管体结构在防止脱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应用涤纶连接环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人工食管研制中发生早期吻合口漏和脱管的难题,实验动物均能长期存活。但带涤纶连接环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还存在中晚期脱管的问题未能完全解决。目的:观察改变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的管体结构在防止脱管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5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小型实验香猪6只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带涤沦连接环编织型外层裸管体双层结构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和带涤沦连接环网格型覆膜单管结构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均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学院制作提供。方法:通过手术切除一段长约7cm的胸段食管,应用编织型和网格型两种不同管体结构的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胸段食管重建食管通道的方法,建立两组实验动物模型,每组3只。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食管的位置,新生食管与植入体的结合状况。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超过3个月。网格型组3只(100%)术后3个月内全部出现脱管,脱管发生时间60~68d(平均63d)。编织型组3只(100%)术后3个月内无发生脱管,远近端正常食管无扩张及狭窄,新生食管中间段部分管壁组织向植入体网孔内长入紧密固定。结论:编织型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胸段食管后,成功诱导新生食管与管体紧密结合,提示改变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管体结构是防止脱管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解决永久性人工食管脱管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梁建辉周星梁显亮
关键词:镍钛合金人工食管动物实验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被引量:3
1998年
我们于1996年12月24日为1例严重肺功能损害患者施行右侧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了45天,死于脑干、脑实质多发性出血。在此期间,成功地控制了4次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止了严重肺部感染的进一步蔓延。认为(1)诱导-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TH/TS)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急性排斥反应;(2)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梁建辉张本固彭品贤蔡广振方丹青林青文蔡平张鑫黄赞
关键词:肺移植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应用血管移植手段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的心肌缺血。方法 :对 2 0例病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及内乳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大隐静脉桥 45根 ,内乳动脉桥 15根。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及术后注意监护治疗。结果 :18例病人手术成功 ,术后病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 2例死亡 ,与心肌未完全血管化有关。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 ,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
彭品贤谢远财张本固梁建辉林清文蔡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保护监护治疗冠心病
器械性食管穿孔两例
1990年
例一.男性,58岁。贲门癌根治术(弓下吻合)后一个多月出现吞咽困难。食管镜检查见吻合口狭窄(φ0.5cm)。收住院作食管扩张术。第一次扩张顺利,能通过15号塑料扩张条(φ1.5cm)。一周后再次食管扩张,咽表麻后插食管硬镜顺利。直视下钢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口,而改用从镜中插入9号塑料扩张条(0.9cm)先行扩张。这时病人诉右胸部疼痛,未加注意。沿9号塑料扩张条放入钢丝顺利,退镜。
梁建辉王泽侯
关键词:食管扩张术贲门癌根治术弓下吻合食管镜检查食管异物剖胸探查
肺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本固彭品贤梁建辉高崇荣方丹青
肺移植是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较大,获得成功较晚的一项脏器官手术,该单位在动物肺移植实验研究基础上,率先在中南地区进行了人体肺移植临床应用并取代了成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对国内肺器官移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肺移植器官移植
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性手术的疗效评价
2002年
目的 探讨姑息性手术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比较 12 4例肺癌姑息手术及同期 73例剖胸探查术的生存率和影响生存率因素。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性手术组 0 5 ,1,2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94 4% ,66 1% ,3 6 3 % ,2 5 0 % ,7 3 % ;探查手术组 0 5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8% ,49 3 % ,16 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性切除结合术后放化疗 ,可提高患者生存期 。
郑兆斌彭品贤梁建辉蔡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性手术疗效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本院胸心外科1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与神经外科联合手术,小切口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下切除肿瘤椎管外部分。结果:10例患者用微创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率100%,无1例出现血胸、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损伤及脑脊漏等并发症;1例因肿瘤巨大占据胸腔,附加一前外侧小切口,亦完整切除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无1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径路比较,背部小切口+VATS在后纵隔哑铃形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并发症少、I期完整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廖成全彭品贤梁建辉方丹青郑兆斌张鑫蔡平
关键词:微创切除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近况(综述)
1989年
一、前言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paraganglima)。与颈静脉球瘤、主动脉弓瘤等都归属于化学感受器瘤。严格地说,它们都不是来源于血管,而是来源于与血管密切相关的副神经节。至今在世界文献上仅报道(约1000例)国内自1958年黄志强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共报道仅有101例。由于本病较少见,误诊率较高。Shamblin 报告90例中,误诊率达43%。冯友贤报告63例中,误诊率达41%。
梁建辉王泽候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CAROTID副神经节颈动脉造影血管外膜
CT测量气胸肺压缩程度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CT测量气胸肺压缩程度的计算方法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通过穿刺胸膜腔建立6只新西兰兔人工气胸模型,分次从穿刺管注入10ml,25ml,40ml空气后,同时行胸部CT平扫和X线摄影检查。CT片采用棱台的体积计算公式、X线胸片分别采用面积测量法和线段估算法计算求出肺压缩比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T体积计算法与X线胸片面积测量法和线段估算法计算的肺压缩比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理论计算值与CT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有高度相关性(左肺r=0.898,P〈0.001;右肺r=0.919,P〈0.001)。结论CT体积计算法比X线胸片面积测量法和线段估算法测量结果更准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梁建辉梁显亮方雄明梁仲培
关键词:气胸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肺脏动物实验
肺癌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2000年
自1990年12月至1996年12月。作者收治肺癌脑转移瘤21例,其中2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7例应用开作脑转移瘤摘除术+肺肿瘤切除,13例应用γ-刀作脑转移瘤切除+肺肿瘤切除。全组病人无死亡。结果显示,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术与γ-刀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较好。γ-刀应用于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有临床实用价值。
吴文基梁建辉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瘤
全文增补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