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严冰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清末政治体制近代化述论
- 2001年
- 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人从梦中被惊醒。由此 ,中国开始了艰难而曲折的近代化历程 ,特别是其中关于政治体制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更为复杂。文章就 2 0世纪初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 ,认为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 梁严冰刘蓉
- 关键词:清末政治体制近代化
- 道光朝禁毒得失新探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依据鸦片战争档史料以及史学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道光年间戒烟运动的“得”与“失”作了新的探析。文章肯定禁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认为“重治吸食”政策违背了法制通行原则;同时由于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的过激行为,过早地引发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而使中国失去了以外交途径避免战争的机会;另外,政府缺乏足够的宣传教育及其他相配套的治理措施。
- 高常天梁严冰
- 关键词:戒烟
- 论晚清西学传播与陕西社会转型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考察晚清西学传播与陕西社会转型,采用了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进行研究。晚清陕西虽然不是西学传播的中心地带,但却非常活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西学传播的过程中,新式学堂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改变、留学日本的兴起等促进了陕西教育的转型;晚清西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陕西实业和科技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西学的传播不仅为陕西注入了新鲜的空气,而且为民主思潮的传播及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晚清西学的传播对陕西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梁严冰岳珑
- 关键词:晚清西学社会转型
- 陕甘宁边区的高等干部学校教育——以延安大学为中心被引量:1
- 2007年
- 梁严冰
- 关键词:学校教育干部高等教育青年政治
-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等干部学校教育——以延安大学为中心被引量:3
- 2007年
- 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些学校都是干部学校性质;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等紧紧围绕抗战形势和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制定;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经过教育的熏陶,学生都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当时各院校学制和课程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为长期抗战服务,为边区建设服务。边区的高等干部学校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许多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 梁严冰
- 关键词:抗战
- 灾荒与近代社会变迁——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1
- 2012年
- 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锐减,农业生产凋敝;灾荒使陕北生态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灾荒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冲突与失范;同时灾荒造成的社会动荡形势,为革命思想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及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灾荒发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的破坏:首先,陕北地区地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其次,水利工程的失修和不完善;以及过度的开荒、造田、毁林使生态环境和农业气候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近代陕北的灾荒给我们以诸多的借鉴与启示。
- 梁严冰
- 关键词:灾荒社会变迁
- 论戊戌变法期间的政治体制改革被引量:3
- 2002年
- 19世纪末 ,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 ,但它在中国社会近 (现 )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 ,更是影响深远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梁严冰刘蓉
- 关键词:戊戌变法政治体制近代化
- 西北联大与社会教育被引量:6
- 2013年
- 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社会教育蓬勃兴起与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建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师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举办各种自然科学讲习班,广泛开展防空防毒知识宣讲、推广国语教育及文字扫盲活动、举办陕南六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教育,激发和培养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促进了西北广大民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开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的新形式,探索了发展中国教育的新思路。
- 方光华梁严冰
- 关键词:抗日战争西北联大社会教育
- 西北联大学人群体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西北联大的组建使得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一时间教授云集、名家荟萃,从而形成了阵容强大的学人群体;联大学人的学术视野既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具有广阔的西学背景,尽管他们有学业背景的差异,但普遍关注民族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西北联大学人的学科分布及其特点,为日后西北地区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联大学人极为关注与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体现出严谨的教学态度与作风。
- 梁严冰
- 关键词:抗日战争西北联大
-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被引量:5
- 2008年
-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缘起与边区的具体情况、抗战爆发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密切相关;边区的干部教育具体分为在职干部教育和学校干部教育两部分,对此两部分的教育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和组织,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但都围绕抗战形势而展开和深入;边区干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来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整体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干部教育和培训,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促进了边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作用显著,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共政权对边区社会的控制。
- 刘建德梁严冰
- 关键词:抗战干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