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秀
- 作品数:40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针对性团体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 陈颖萍念欲霞林桂秀陈燕惠
- 生酮饮食治疗儿童Rett综合征继发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
- 林晓霞陈珊陈燕惠王勇林桂秀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保持及运动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的视觉机能特征。方法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Bentonvisualretentiontest,BVRT)、连线测验(TrailMakingTest,TMT)及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DigitModalitiesTest,SDMT)3种方法,分别测试50例ADHD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的视知觉、视觉记忆、视空间结构、视觉运动注意和视觉扫描等。结果①ADHD组BVRT三种测验方试C、D、E正确分总分(4.9±2.0)低于对照组(7.7±1.4)(t总=8.00,P<0.01),而失误分总分(6.9±3.9)高于对照组(2.5±1.7)(t总=12.1,P<0.01)。②ADHD组完成A型TMT时间较对照组延长(94.6±51.2/56.9±23.7,t=4.61,P<0.05),所犯错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3±0.8/0.1±0.3,Hc=4.46,P<0.05);ADHD组完成B型TMT时间较对照组延长(228.0±142.1/120.1±43.8,t=5.14,P<0.05),所犯错误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6.0±5.5/2.1±3.4,Hc=22.96,P<0.01)。③ADHD组SDMT得分低于对照组(65.2±29.3/97.9±18.8,t=6.65,P<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视知觉、视觉记忆、视空间结构、视觉运动注意以及视觉扫描等视觉机能方面缺陷。
- 林桂秀陈达光陈燕惠刘玲陈珊王金苹郑耀辉殷晓荣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例对照研究神经心理测验
-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早期干预后的效果随访
- 林桂秀陈燕惠殷晓荣
- 屏幕暴露相关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目的:报道一例与屏幕暴露相关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屏幕暴露对儿童言语和语言发育影响的认识。方法采集一例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不同时期的发育商评估结果,针对性进行家庭康复指导。总结与...
- 陈怡林桂秀陈燕惠
- 关键词:发育迟缓家庭康复指导病例报告文献复习
- 文献传递
- 事件相关电位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干预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s)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综合干预中的应用。方法31名ADHD儿童于综合干预6个月前后行ERPsP300测定及Conners量表评估,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比较ADHD儿童P300与36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干预前ADHD组P300较对照组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5)。干预后ADHD组P300较干预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Conners量表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ADHD组P300潜伏期与Conners量表分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32,P<0.05)。结论ERPsP300与适当的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使用,可为ADHD儿童的严重程度、综合干预效果的动态观察提供客观、灵敏的电生理学指标。
- 林秋君胡君陈珊陈达光陈燕惠林桂秀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干预CONNERS量表潜伏期延长量表评估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危险因素的循证分析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动症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采用OQAQ和PRISMA评价量表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发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多动障碍与遗传关系密切,为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中...
- 陈先睿林桂秀刘玲陈燕惠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患者发病机制
- 综合干预学习困难儿童的疗效评估(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学习困难儿童不仅有认知能力的偏异和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还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干预效应。设计:以患儿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对象:选择1998-07/2001-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医学心理专科门诊就诊的6~12岁儿童,其学习困难的诊断符合ICD-10中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智商>70是诊断学习困难的必备条件。同时予以排除情绪障碍、智力缺陷、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并经过神经心理学专业1名教授确诊。自愿参加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疗程满1年的患儿为观察人群。治疗技师与参与儿童比例为1∶2, 时间为90~120m in/次,每周二三次,24次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4次即1年。31名患儿进入最后的统计分析,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7.7±1.2)岁,平均智商87.5±8.6。方法:应用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12岁学习困难儿童31例,连续干预1年。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测定儿童推理能力,用拜瑞视觉动作统整发展测验测评儿童的视觉-动作的统合能力,用视觉注意数字划消测验和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顺背和倒背测评儿童注意力。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定多动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前后患儿推理能力、视觉-动作统合能力、注意力及心理行为的变化。结果:31例患儿进入1年后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干预后,儿童的推理能力得分、视觉-动作统合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瑞文测验:干预前87.51±8.64,干预后90.03±8.70,t=-9.610,P <0.001;拜瑞视一动统合测验:干预前6.75±1.74,干预后8.27±1.94,t=-9.002,P <0.001)。②视觉注意力数字划消测验错误率明显降低,听觉注意广度�
- 林桂秀陈珊陈达光胡君殷晓荣
- 关键词:儿童康复学习困难儿童综合干预疗效评估ACHENBACH联合型瑞文测验
- 社会支持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体系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情绪状态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心理调查问卷分析,分别调查白血病、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健康学龄期儿童及其家长,比较社会支持干预前后白血病患儿的情绪及其家长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社会支持干预包括信息支持、经济支持、心理支持等方面。结果 1)白血病患儿较对照组儿童存在较多的负性情绪(P<0.05),经过社会支持干预后,其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学校恐惧和焦虑总分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观心境好转。2)白血病组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社会支持干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3)家长的心理问题与患儿的负性情绪存在正相关(P<0.05)。4)社会支持干预下,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总评提高,躯体、社会和心理维度均较无社会支持组家长有所改善(P<0.05)。结论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存在较多的负性情绪,其家长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减少患儿的负性情绪及改善家长的心理健康,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 林晓霞陈燕惠陈珊李健林桂秀
- 关键词:社会支持白血病家长
- 儿童抽动障碍与微小病毒B_(19)感染和免疫功能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巨细胞病毒(CMV)、A型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TD患儿血清HPV-B19-IgM,CMV-IgM,采用凝集反应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ASO),并行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查。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结果:60例TD患儿中有14例(23·3%)HPV-B19-IgM阳性,而健康儿童均为阴性(χ2=5·67,P<0·05)。两组儿童CMV-IgM阳性率、ASO滴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及体液免疫(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细胞免疫功能检测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25·76±10·21%,0·78±0·42,8·77±5·64%)与HPV-B19-IgM阴性组(26·89±9·08%,0·88±0·35,9·61±6·45%)均较对照组(38·31±6·95%,1·58±0·29,14·83±4·16%)明显降低,而CD8+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为32·98±10·3%,HPV-B19-IgM阴性组为32·58±9·04%)较对照组(24·82±5·54%)明显升高(P<0·01)。结论:抽动障碍患儿HPV-B19感染率较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儿童TD发生的一个共同途径。
- 陈燕惠林桂秀林秋君陈珊王勇陈达光
- 关键词:抽动障碍人微小病毒B19病例对照研究免疫功能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