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纤维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糖
  • 2篇血脂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检查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机构

  • 4篇丽水市中心医...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黄跃金
  • 8篇杨鸿群
  • 4篇蔡学礼
  • 3篇邬至平
  • 3篇余琳玲
  • 2篇卢晔芬
  • 2篇陈建军
  • 2篇邱伟文
  • 1篇程伟进
  • 1篇陈华征
  • 1篇陈建军
  • 1篇王苑华
  • 1篇韦铁民
  • 1篇陈洁芳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
黄跃金杨鸿群陈华征
文献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跃金杨鸿群邬至平陈建军余琳玲蔡学礼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
青年脑梗死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45岁以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61.4%),其次为心源性疾病、颈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及凝血异...
黄跃金蔡学礼卢晔芬邱伟文杨鸿群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
黄跃金邬至平陈建军余琳玲杨鸿群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
文献传递
POEMS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7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00%)、不同程度皮肤改变(100%)为突出表现,常伴肝肿大11例(64.7%),脾肿大14例(82.3%),性腺机能减退较明显11例(64.7%),淋巴结肿大较少7例(41.2%),M蛋白仅3例(17.6%)阳性。12例患者均予激素治疗,4例合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结论POME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多脏器损害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对可疑病例需进行密切观察和必要的检查,以免误诊。
黄跃金杨鸿群蔡学礼邬至平陈建军陈洁芳余琳玲王苑华程伟进
关键词:POEMS综合征CROW-FUKASE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I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黄跃金杨鸿群韦铁民
关键词: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脑血管事件
青年脑梗死140例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45岁以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61.4%),其次为心源性疾病、颈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及凝血异...
黄跃金蔡学礼卢晔芬邱伟文杨鸿群
文献传递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杨鸿群陈华征黄跃金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