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勇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审美
  • 5篇哲学
  • 5篇美学
  • 4篇艺术
  • 3篇雕龙
  • 3篇隐秀
  • 3篇文赋
  • 3篇文心
  • 3篇文心雕龙
  • 3篇文艺
  • 3篇文艺美学
  • 2篇艺术形式
  • 2篇中国传统美学
  • 2篇审美形式
  • 2篇诉求
  • 2篇图像化
  • 2篇内在逻辑
  • 2篇内在逻辑关系
  • 2篇中西方
  • 2篇文论

机构

  • 9篇安徽工程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15篇杨继勇
  • 3篇杨献捷
  • 1篇马龙潜
  • 1篇刘明彬
  • 1篇田培春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中国传统文论哲学核心组合式及其历史主线的发现——从解析魏晋文艺美学方法论出发
2015年
发现在中国传统文论及其审美思想中持续潜含着显-隐同构律,即文论诗性智慧的纵深可析出的哲学内核组成式,属二元同构而非单一的;从魏晋始探其源、追其流可见,中国文艺理论史始终潜含着这种哲学内核的运行主线,此乃文脉所系。其方法论启示人们不为表象所限而扩展审美视域、索隐启蔽、关注本源;当代文论建设基于这一主线所呈规律,才能继承传统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
杨继勇田培春
关键词:方法论文赋文心雕龙审美视域
关于中西方两种美学观的比较论纲——隐秀说和显隐说的相似性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当代艺术学、文论和美学学科建设应如何继承传统、借鉴中外,这通过学说之间的比较研究可获得启示价值。比较中国古代美学隐秀说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显隐说,可发现其间虽然反差巨大,但审美原则、审美思路、表达方式和方法论等却具有多方面相似性,所用范畴具有形而上的及难以推论、阐释之特征,都具"万物一体"的审美境界;其本体论相近且审美路径都纳入了非现实的变量;都围绕着显-隐互动线索而抽象统一性相通,即本于显(显现、秀)-隐(隐蔽、遮蔽)二重性共时而交互的运作,究其相似的成因都和老庄之道有些关联。据此,还可证文艺美学、艺术哲学建设若在坚持主客体对立的方法论基础上联系本体论,亦可发现新的思维路径而增强生命力。
杨继勇杨献捷
关键词:隐秀艺术哲学《文心雕龙》
据《手稿》研究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相关原理和价值——艺术审美和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透视
2012年
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统一到生产力的要素人。据《手稿》可证直观、直觉、想象和形式化等"感性"的形象思维,居于思维的纵深,关系到比理性更深的领域,乃艺术审美思维和科技创新思维两类心理活动的共同底蕴,且有认知启示功能,这使得思维突破逻辑推断等而使得直探事物奥秘成为可能;学科细划造成借鉴不足,忽视了个性自由发展与需求,偏执的价值观都有局限所以需融合;应从不同视角挑战科技理性霸权而重视人自身得非理性;研究分析可见,艺术审美思维方式对科技理性呈互补关系、有借鉴价值,所以使两者相融乃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诉求,这将对构建多维的创新平台、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优化生存环境有着价值和深远意义。
杨继勇杨献捷
关键词:《手稿》生产力发展
论形式的嬗变对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诉求
2007年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下应担负起调适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向的使命。通过考察多领域通用的“形式”观的转变而管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义务;创设形式多重结构论,论证出其中存在的多项规律。转变形式观将在多领域引发思维革命,这也是人文精神现状对前者方法论的诉求。
杨继勇马龙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遮蔽—澄明二元同构特质的发现——烛照所见《文赋》《文心雕龙》等潜含的基本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真理观如何?从六朝经典切入可见其深层潜含着双元素所同构的特质,即水怀珠则川媚等图示化的精神宇宙空间,探其源流可证该特质上承先秦、下启意境说而堪称中华文脉;这和当代西方存在论相互烛照可见与其强调感悟本源、遮蔽—澄明共在的真理发生的场所及原理相应。摄其显—隐二元同构的特质而反思可发现此乃传统文脉,也昭示着未来所趋,据此原理也映现出了当今学科研究及实践的方法论尚存的局限和失误。
杨继勇
关键词:文赋文心雕龙
论美育和创新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人类文明的事例佐证着审美与创新两种思维的相关机制,两者都凭形式把握世界。审美对形式进行的直觉、模拟、前瞻和超越,为创新悬置了前导性目标。美的形式所具有的秩序与结构既是与理性的相通之处,也是感悟命题、发现创意、酝酿新事物的过程。审美以透视本源的规则、感悟世界整体图景而指向人类生存的总目的,并昭显着审美思维的潜在价值,据此科技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理科与文科之间的鸿沟须弥平,传统的教育观、认识论需要更新。
杨继勇
关键词:美育直觉
“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点:通过研究本文命题之中两者的异同,归纳出万物之间依于本源的共性,即抽象统一性;再将这抽象统一性还原到具体和抽象之间。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天人合一,可以证明这也影响到了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那么中西方...
杨继勇
关键词:隐秀哲学审美
文献传递
文艺美学视阈中的形式多重结构论——艺术形式的层次性、动态性和多重本质研究
2011年
以形式为研究逻辑起点可见,以往忽略形式研究导致的历史性失误、简单化的二元分析给探索文艺本质造成了困境,形式本体内部发生着嬗变且在与内容、本质、题材等的互动中呈现出若干特性。形式是对纯粹空间的否定、人类精神运行轨迹的呈示,联系现代艺术等可以证明文艺本质并非是单一的。据此可以发现文艺学的新路径和基本使命,必须转换方法论才能增强其理性和生命力。
杨继勇
关键词:艺术特性审美形式
论现代人类所处两类图像化的空间秘密及其诉求——对两类遮蔽及文本文学传媒危机外因的哲学考察
2017年
研究发现,人类在现代处于两类图像化之中,其物理空间、思想空间均存在着遮蔽而需反思。一是关于世界图像化,所论或被误传,其本义应是通过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操控客体的行为,揭示现代以来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存在着程式化之弊,强调功利化、偏执万有的方法论需调适。二是文化传媒图像化,从制作到传播其空间掩藏着诸多秘密,被受众误读,系文本文学传媒危机之外因。两类图像化有很多共性、具显赫功能,是从属关系,都是人类文明的显要标志;均伴随着集体性误会的发生。这秘密和失误本身,亦即反思真理符合论,走出知识论所限,避免表象化肤浅行为的必要性,所以应感悟和强调本源性,以优化宇宙观和实践方式。
杨继勇
关键词:空间哲学宇宙观
论图-文关系等视域的世界图像化时代的命题之困——对当代西方哲学预言和赵宪章文学图像论的阐释被引量:1
2016年
在诸多领域,把世界图像化的时代视为预言和命题,这是应予以反思的。据图-文关系可证:二者都是表示文明的两大符号但特性差异巨大,图像侧重感性但在表达上诉求着文字才能表达确切,文字重知性又可牵制、阻断、颠覆图像所示,视觉冲击下发生了集体误会这遮蔽了神圣图像另面的游离性及空间变异等秘密;发现图像-文字-逻辑三者后者制约前者,但都可表示真又可示假,所以要遵循更深的哲理;可证人类认识及实践存在割裂,偏执就会遮蔽人和世界的本真关系;传媒时代图-文关系相偏离的危机是暂时的,应遵从生活世界的本真、让本源意义从表象下澄明出来,构筑图-文共处的文艺之宫。因将揭示批评视为肯定式的预言、命题而期待并迎合,这误解本身就包含着命题的困境。
杨继勇
关键词:图文关系文学危机广延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