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I联合石麦饮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石麦饮在131I治疗甲亢过程中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患者在服用131I后加服石麦饮4周,对照组组患者服用131I后加服对比剂。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复诊,测定FT3、FT4、TSH等指标。结果患者甲亢症状的各项评分指数,血清FT3、FT4测定值均明显降低。结论甲亢患者服用131I治疗后加服石麦饮,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杨洪
- 关键词:甲亢131I
-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 杨洪
- 关键词:PET/CT
- 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应用PET-CT显像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择5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18F-FDG,应用PET/CT双时相扫描,并经过固定、高级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完全相符,并且还增加检查出多个肝内转移灶和远位转移灶。结论 PET-CT检查可有效诊断肝脏恶性肿瘤,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供临床依据,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效果。
- 杨洪
- 关键词:PET-CT肝癌确诊
- 肺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18F-FDG PET—CT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部肿瘤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167例肺部肿瘤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后,测量标准摄取值(SUV),病灶区SUVI〉2.5为阳性。分别按照CT和PET/CT的检测结果对肿瘤进行TNM分期,组织5名以上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利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独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CT和GTVPET/CT),得到患者GTV的体积值和变异系数。结果经PET/CT检查后,19.8%(33/167)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发生了改变,167例患者CT和PET/CT检查的GTV结果均不相同。结论PET/CT可改变肺部肿瘤临床TNM分期,使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勾画GTV的差异明显减小,进而使肺癌患者整个治疗计划发生改变。
- 杨洪
- 关键词:肺部肿瘤18F-FDGPET/CT放疗
- 中药甲亢舒与^(131)I联合治疗甲亢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3年
- 杨洪胡建兵任卫东
- 关键词:中药甲亢舒^131I甲状腺功能亢进
- 亚急性甲状腺炎核素显像与功能测定的临床评价
- 2004年
- 目的:通过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测定,吸^131I率测定和甲状腺显像,探讨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分类价值。方法:对照组30例,无甲状腺方面疾病。实验组36例,病理诊断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22例,诊断为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4例。受检者取静脉血测定FT3、FT4、TSH,口服^131I 74KBq,分别测定3h、6h、24h甲状腺吸碘率,静脉注射^99Tc^m111MBq,30min后行甲状腺静态显像,将显像情况分为Ⅰ-Ⅳ型,并测量甲状腺与单侧唾液腺摄^99Ic^m的比值,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FT3、FT4升高,TSH降低,吸^131I率降低,呈“分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显像多数不清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有的出现“凉”或“冷”结节,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显像多数清晰,近似正常。结论:甲状腺核素显像和功能测定联合起来检查,综合分析,有助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 杨洪
-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核素显像吸碘率放射免疫分析临床分型
-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效的诊断方法,使用PET/CT的结果性分析。方法应用PET/CT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病理、手术等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83.7%、特异度89.0%、阳性77.4%和阴性预告值92.4%。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效果。
- 杨洪
- 关键词:PET/CT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
- ^(153)Sm-EDTMP联合“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 2003年
- 杨洪胡建兵任卫东
- 关键词:云克肿瘤骨转移
- 云克治疗Graves眼病51例疗效观察
- 2003年
- 杨洪胡建兵
- 关键词:GRAVES眼病疗效观察云克眼病患者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18F-FDG代谢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的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ax)。依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 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 ICC)2002年制订的TNM分期标准[1],从而对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结果:以PET/CT检查结果为依据对N SCLC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准确率较其他检查设备高。结论:18F-FDG代谢PET/CT检查对N 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工化王伟芳杨洪王艳华王永玲张四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