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乙肝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抗体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载量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情况
  • 2篇耐药情况分析
  • 2篇结核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抗病毒

机构

  • 17篇黔东南州疾病...

作者

  • 17篇杨斌
  • 6篇卫芳
  • 6篇肖俊
  • 5篇罗涛
  • 5篇狄静
  • 5篇张玉鹏
  • 4篇侯兴华
  • 2篇苏亚玲
  • 2篇邓祥军
  • 2篇潘雪雪
  • 2篇唐德亮
  • 2篇郭豫
  • 1篇王方林
  • 1篇潘宏
  • 1篇周峻

传媒

  • 3篇微量元素与健...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2年黔东南州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10--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711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6.40/10万、28.10/10万、59.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3.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和10-12月,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56%(1097/3711)和41.09%(1525/3711);男性发病2406例,女性发病1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共发病2434例,占总病例数的65.59%;职业以学生最多,共2199例,占59.26%,其次为散居儿童(662例)和托幼儿童(557例),分别占17.84%和15.01%。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56起,报告病例558例,平均罹患率为1.42%,暴发疫情集中在4-7、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黔东南州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做好免疫管理工作,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罗涛邓茂铭白明书杨斌侯兴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流行病学
2007~2009年凯里市大中专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大中专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HBV的感染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凯里市6所大中专30971名入学新生抽血检测HBV标志物,HBV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30971名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者1767例,阳性率为5.7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6.17%)高于女生(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共568例,占77.70%。3年ALT异常率为1.24%,有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东南州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普通人群。
苏娅玲卫芳狄静杨斌肖泽颖
关键词:大中专学生HBV标志物HBV感染模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例HIV抗体WB阴性核酸检测确证为感染者的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蛋白印迹试验(WB)是最为常用的艾滋病确证试验,一般作为最终结果确证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W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漏检情况[1],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将错失早治疗的机会,更可能导致二代传播。本研究对58例初筛有反应WB为阴性人群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分析检出的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与抗病毒治疗(ART)前后的血清学特点,为建立更有效的检测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罗涛王方林熊永香杨斌肖俊
关键词:蛋白印迹试验核酸定量检测
黔东南州2019—2021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9—2021年3年间分离的4454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检测菌株对抗结核药物结果。结果:445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266株,总耐药率5.97%,耐多药率为1.64%。结论:近年来黔东南州结核病防控策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结核病特别是耐药肺结核病负担仍很严重。
肖俊杨斌张玉鹏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耐药肺结核
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价值评价
2021年
探讨针对艾滋病抗体在进行检测期间运用胶体金法技术与酶联免疫法技术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罹患艾滋病的患者200例,均为我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负责检测,均采用胶体金法技术与酶联免疫法技术实施抗体测定,对比检测准确率、灵敏度等指标值。结果:采用胶体金法方案与酶联免疫法方案在对艾滋病抗体进行检测时,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胶体金法方案准确度、灵敏度均为98.00%,特异度为100.00%;酶联免疫法方案准确率、灵敏度均为96.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对艾滋病抗体在进行检测期间运用胶体金法技术与酶联免疫法技术,均可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均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杨斌肖俊单竹周张玉鹏
关键词:艾滋病抗体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
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态势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特征,为今后当地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8年黔东南州16个县(市)的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消除疟疾前(2005-2011年)、后(2012-2018年)当地居民疟原虫和流动人口疟原虫感染率,疟疾病例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疟原虫种类、传疟媒介种类等特征.结果消除疟疾前共报告疟疾病例1412例,其中本地病例1361例,占总病例数的96.39%;消除疟疾后报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18~60岁人员比例为70.54%(996/1412),消除后的17例病例年龄均为18~60岁;儿童/学生比例由消除前的24.65%(348/1412)降至消除后的0;消除前疟疾病例发病高峰为6-10月份,且每月均有病例发生;而消除后,输入性病例呈散在发生;消除前疟原虫种类以间日疟为主(98.58%,1392/1412),消除后主要为恶性疟输入为主(70.59%,12/17);消除前后,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均为优势种群,2015年以后未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分布.结论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后,存在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疟疾病例风险,建议当地相关部门今后应重点做好境外回归人员疑似疟疾病例处置及其媒介监测工作.
唐德亮罗涛邓茂铭狄静郭豫侯兴华杨斌石德慧杨彰平刘运维祁远方李琼潘晓彦吴国艳
关键词:疟疾疫情特征
凯里市2007年-2009年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LT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2007年-2009年到黔东南州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共9883人,HBsAg阳性率为4.46%。从性别、民族、年龄、行业及学历分布来看HBsAg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对HBsAg阳性者116人进行HBeAg检测,HBeAg阳性率26.30%。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55%,不同年份、性别和行业ALT异常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阻断HBV传播,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苏娅玲卫芳狄静杨斌肖泽颖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016年-2018年黔东南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HIV-1病毒载量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2016年-2018年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和治疗情况,为改善和提高黔东南州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收集2016年-2018年黔东南州辖区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血浆进行HIV-1病毒载量(HIV-1 RNA)检测,对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2018年总体情况,各年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在低值、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各年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在低值、中值、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各年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在低值、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2018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率,各年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依从性与病毒学结果、治疗效果有关。
肖俊杨斌卫芳张玉鹏江忠晶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病毒载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体寄生虫的虫种概况
2007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人体寄生虫的虫种及分类。方法通过查阅历年的调查工作资料和相关资料文献,对黔东南州有人体内寄生虫记录的人体原虫和蠕虫虫种进行了初步整理分类。结果黔东南州已发现和报告的人体寄生虫分类隶于3门7纲34种,其中原虫15种,蠕虫19种(包括吸虫5种、绦虫4种、线虫10种)。结论进一步阐明了黔东南州人体寄生虫的虫种与分类,为今后寄生虫病的诊断、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念标潘光先周峻杨斌唐德亮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虫种
凯里市2001-2006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383名从业人员采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6年HBsAg阳性率为4.06%,其中男性(5.27%)高于女性(3.46%);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5.89%),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从民族来看HBsAg阳性率最高的是苗族(5.81%),最低的是汉族(2.56%);从文化程度来看HBsAg阳性率最高的是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4.68%)。2001-2003年有52.79%体检HBsAg阳性者进行两对半检测,将近1/3的受检者(为模式1、3)正处于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或复制期,2004-2006年有65.56%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结论为了阻断HBV传播,首先,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对查出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必须调离该工种;其二,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其三,要立法对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其四,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
卫芳苏亚玲龙昌斌杨斌狄静肖泽颖
关键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