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学斌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氮碳共渗
  • 2篇炉管
  • 2篇共渗
  • 2篇奥氏体
  • 2篇奥氏体氮碳共...
  • 1篇原料气
  • 1篇时效
  • 1篇碳氮共渗
  • 1篇热采
  • 1篇注汽
  • 1篇注汽管线
  • 1篇化肥厂
  • 1篇化合物层
  • 1篇加热炉
  • 1篇高压锅炉
  • 1篇管线
  • 1篇锅炉
  • 1篇合成氨
  • 1篇合成氨装置
  • 1篇辐射段

机构

  • 3篇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杨学斌
  • 2篇石志强
  • 2篇孔翠荣
  • 2篇温建萍
  • 1篇陈琳
  • 1篇陈琳
  • 1篇王丽
  • 1篇赵易
  • 1篇胡秀莲

传媒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石油机械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稠油热采注汽管线爆裂失效分析被引量:7
1997年
对胜利油田发生的数起稠油热采注汽管线爆裂失效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爆裂失效均由管线内壁的局部腐蚀引起,局部腐蚀是由出现在管线内壁的非金属夹杂、点坑、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和水汽二相流条件下,组织选择性应力腐蚀和氢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出了严格控制介质水的含氧量,避免原材料较严重组织缺陷,以及考虑采用15CrMo高温抗氢钢代替st45.8/Ⅲ钢等改进措施。
杨学斌胡秀莲陈琳王丽赵易俞康元
关键词:稠油开采
无化合物层的奥氏体氮碳共渗被引量:5
1996年
用中碳钢进行了通氨滴醇奥氏体氛碳共渗试验。45钢在680℃和适当氮势条件下共渗,可以获得无化合物层,但奥氏体层下面存在细晶区的独特的渗层组织,探讨了细晶区产生与发展的机理,测定了沙层经时效硬化前后的民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试验的工艺共渗时间短,渗层质量优异,是很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表面强化方法。
杨学斌乔毅南孔翠荣
关键词:氮碳共渗时效
高压锅炉辐射段炉管的安全性分析
1995年
对超期服役的锅炉辐射段炉管进行了宏观检查、管径蠕胀测量、超声波测厚、光学金相组织观察、复膜扫描电镜组织观察、强度校核分析等,得出蠕变损伤及金相组织的变化会是锅炉辐射段炉管的主要损伤形式,而疲劳与腐蚀将加速蠕变损伤。
温建萍石志强杨学斌林泉胡谦
关键词:炉管高压锅炉辐射段安全性化肥厂
原料气加热炉炉管寿命的综合评定被引量:3
1995年
对超期服役的原料气加热炉炉管进行了现场检测,综合评述了影响该炉炉管安全运行的各种主要因素,并对其剩余寿命进行了估算。
石志强温建萍杨学斌陈琳林泉
关键词:加热炉炉管原料气合成氨装置
奥氏体氮碳共渗层中的Fe-N-C贝氏体被引量:11
1995年
45钢通氨滴醇奥氏体氮碳共渗油冷后.经250℃×4h回火时效获得了硬化效果最好的Fe—N—C贝氏体.根据Fe—N—C三元相图,配合X射线相分析,估算了Fe—N—C贝氏体的氮、碳含量,用透射电镜观察了Fe—N—C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亚结构,并对其硬度、耐磨性和脆性进行了测试.
杨学斌乔毅南孔翠荣
关键词:奥氏体钢碳氮共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