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玉洪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藏
  • 4篇采收率
  • 3篇地下储气
  • 3篇地下储气库
  • 3篇气库
  • 3篇储气
  • 3篇储气库
  • 2篇调驱
  • 2篇油田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潜山油藏
  • 2篇可动凝胶
  • 2篇华北油田
  • 2篇储层
  • 1篇低品位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温度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华北油田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10篇杜玉洪
  • 2篇孟庆春
  • 1篇杜建芬
  • 1篇莫正科
  • 1篇郭发军
  • 1篇郭平
  • 1篇吴行才
  • 1篇赫恩杰
  • 1篇侯翠芬
  • 1篇吕传炳
  • 1篇王皆明
  • 1篇罗承建
  • 1篇罗玉琼
  • 1篇郭志强
  • 1篇张继春
  • 1篇李昆
  • 1篇张浩
  • 1篇朱玉双
  • 1篇李士伦
  • 1篇马昌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藏改建储气库注采速度敏感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针对长岩芯试验研究注采速度敏感性中存在的可重复性差、围压与系统压力高、误差较大、注入速度与实际地层气水界面运动速度偏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短岩芯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案与技术思路,完成了注气速度敏感性实验和采气速度敏感性实验,取得了油藏改建成储气库时有关注气速度与库容能力、采气速度与水驱气效率的一般性认识。对我国的能源战略规划、西气东输工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杜玉洪李苗杜建芬罗玉琼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采气速度
任11井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容评价技术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任11井油藏注气地质特征综合评价和水驱开采特征的研究,认为任11井油藏具备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对任11井裂缝性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后的库容评价进行了研究,重点开展了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研究,借鉴华北雁翎油田注氮气驱油现场试验经验,进行了类比计算等油藏工程研究。综合利用已有的认识和结论建立了任11储气库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精细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库容和溶解气量等重要基础参数进行了指标预测。结果表明,任11井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可以形成30×108m3的库容。
杜玉洪孟庆春张辉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库容
采用脉冲注烃方式提高低渗透裂缝性灰岩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低渗透裂缝油藏直接注气容易产生气窜,采收率不高,使用实际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在长岩心中分别进行衰竭式开发、直接注烃气驱实验、注水实验和脉冲注气实验。细管试验表明,即使在破裂压力下注烃气也达不到混相,衰竭式开发可获得16.81%的采收率;直接注烃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20.17%;脉冲注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35.04%,脉冲注气驱油效果比直接驱油好得多,是值得选用的开发方式。
郭平莫正科王茹芳杜玉洪李士伦
关键词:采收率储量地层温度地层压力
华北油田“九五”开发规划及实施评价研究
王洪光杜玉洪田克忠等
该项目由原华北石油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1994年立项开题,2000年底实施结束,历时7年。为实现该局生产及经营状况的好转与稳定发展,首先通过对油田资源动用状况、油田开发形势、生产潜力、开发技术政策、开发趋势预测等方...
关键词:
关键词:华北油田油田开发
冀中地区西柳10断块Es_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从不同角度解析西柳10断块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为该地区沙二段储层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模型等测试手段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柳地区沙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粒间孔及溶孔越发育,有效孔喉连通性越强,其进汞饱和度越高。依据排驱压力将储层划分为3类,排驱压力小于0.1 MPa时,储层为Ⅰ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66.1%,驱替类型以网状为主;排驱压力介于0.1~0.5MPa时,储层为Ⅱ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57.9%,驱替类型以指状-网状为主;排驱压力大于0.5MPa时,储层为Ⅲ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46.2%,驱替类型以指状为主。当渗透率小于2×10^(-3) μm^2,喉道半径小于2.3 μm时,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受两者影响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层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杜玉洪郭发军陈洪王红梅郭睿杨会鹏张浩张浩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恒速压汞
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现场试验被引量:35
2003年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华北油田在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实施的可动凝胶调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7个区块阶段累积增油5.8×104t,综合含水率平均降低了10%,投入产出比达到1:3.试验结果表明,可动凝胶调驱能改善注水井、采油井的吸水和产液剖面,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降低油井的含水率及增加产油量.在注水开发经济效益变差的情况下,实施可动凝胶调驱的时机是越早越好;影响可动凝胶调驱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油藏本身的地质条件,油藏开发现状,可动凝胶体系性能,注入方案的合理性,现场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管理和监测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应综合考虑调驱剂的用量及注入速度的关系、调驱与油水井措施的关系、调驱后续注水工作制度、周围未调驱油、水井动态等方面的问题.可动凝胶调驱是改善注水砂岩油田水驱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赫恩杰杜玉洪罗承建蒋明吴行才
关键词:可动凝胶调驱采收率深部调驱矿场试验华北油田砂岩油藏
低品位油气资源效益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吕传炳杜玉洪李昆杨小陈郭志强韩军铮杨经栋陶亚媛马昌
经过四十多年的生产建设,华北油田总体上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稳产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发现油藏的难度越来越大,资源劣质化趋势明显,开发对象更加复杂,产能建设效益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一...
关键词:
关键词:产能建设能源安全
储层宏观物性参数随注水开发动态演化模式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以冀中油田砂岩储层为例,在储层原始物性参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室内岩心样品在不同水驱倍数下的驱替、压汞实验以及不同开发阶段完钻井的测井参数评价,定量分析了4种典型储层流动单元宏观物性参数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并建立了各项参数相应的数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水驱开发时间的延长,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而泥质含量则呈递减趋势。通过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演化定量模式研究,可建立储层"四维"动态演化模型,进一步探讨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杜玉洪张继春侯翠芬
关键词:储层水驱开发注水开发
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对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注气地质特征和水驱开采特征。同时,借鉴雁翎油田注氮气驱油试验成果,进行了注气驱油机理和流体界面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注气采油方案,并分析了地下储气库与提高采收率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的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形成次生气顶和富集油带,具备注气提高采收率和建立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同时表明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与建设地下储气库相结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杜玉洪孟庆春王皆明
关键词:提高原油采收率裂缝性潜山油藏地下储气库综合评价
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同时具有剖面调整、储层深部液流转向以及驱替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驱替方式有效解决非均质性较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后期水驱开发问题。矿场先导试验实施5年来已累积增油5.88×104t,获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杜玉洪吴行才陈洪曾庆桥
关键词:普通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