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背景:目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治疗应采用何种入路或术式尚存争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在解除压迫的同时通过前路的脊柱融合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并纠正颈椎的后凸畸形,较为常用的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两种。目的:比较颈ACDF与CLF治疗多节段CSM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80例多节段(≥3个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ACDF,B组采用CLF,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曲度(C2~7夹角)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颈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椎曲度、手术节段融合率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颈髓功能改善率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在JOA评分和颈髓功能改善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颈椎曲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融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减压彻底,疗效确切可靠,可作为多节段CSM的首选治疗方案。CLF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也可作为多节段CSM的一个术式选择。
- 钱明权顾羊林曾柯陈刚朱国兴杜炜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椎板切除术
- 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1例探讨
- 2009年
-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 杜炜朱国兴
- 关键词:前路脊髓型颈椎病
- 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高龄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高龄患者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锁钉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法治疗,术后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0.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5.0%(P<0.01)。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高龄股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杜炜钱明权朱国兴顾羊林
-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高龄锁定钢板骨水泥
- 经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别总结经前、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8例、经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的1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所有病例病变均在两个节段以上,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进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优长与不足。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2.9个月,经前路组平均改容善率78.9%,优良率89.3%,有效率96.4%,经后路组平均改善率80.2%,优良率89.5%,有效率94.7%,两组病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段,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前路手术椎间融合率高,且融合方向与颈椎生物应力一致,安全性优,而后路手术对3个节段以上的减压以及解除后方压迫为主的病例较为适合。
- 杜炜朱国兴钱明权
- 关键词:前路后路脊髓型颈椎病
- 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22例AO/OTA分型B型及C1和C2型Pilon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例采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踝关节镜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踝关节镜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踝关节镜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踝关节镜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踝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陈刚杜炜施克勤戴腾
- 关键词:PILON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
-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风险管理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期间的依从性、管理前后疾病活动度、管理前后各症状评分及总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管理期间依从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疾病活动率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杜炜徐任菊武艳阳
- 关键词:风险管理系统性红斑狼疮
-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法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比较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与髂骨植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3例)和对照组自体髂骨椎间组(B组,30例),研究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融合术,而对照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5±3.2)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2±0.4)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4±0.5)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融合率为97.3%,B组融合率为98.4%,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快植入法创伤小,简单,经济。
- 戴腾朱国兴陈鹏钱明权杜炜顾羊林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
-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评价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及优点。结果44例获随访患者经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防旋髋螺钉切出1例、髋内翻1例、股骨颈螺钉松出2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3.2%。结论PFN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适合早期功能锻炼、愈合效果好等优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 杜炜朱国兴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 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及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58例半月板损伤,右膝32例,左膝26例。其中内侧损伤25例,外侧损伤28例,内外侧同时损伤5例。前角损伤5例,体部撕裂11例,后角撕裂38例,全层撕裂4例;红区损伤21例,红白区损伤37例。平均缝合针数2针(1~4针),术后结合科学康复训练。通过症状、体征及Lysholm评分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交锁症状及疼痛。术前Lysholm评分为(45.10±12.55)分,术后为(87.34±10.55)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良率9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结论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可靠。
- 杜炜朱国兴王予彬王惠芳顾羊林
-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康复训练关节镜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6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65例(7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获稳定随访的52例病例中绝大多数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按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3%。结论:对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 杜炜杨玉生朱国兴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