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盐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储层
  • 1篇油库
  • 1篇油水
  • 1篇油水界面
  • 1篇有利区预测
  • 1篇智能化
  • 1篇三维模型
  • 1篇施工管理
  • 1篇数据监控
  • 1篇数字化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天然气
  • 1篇天然气管
  • 1篇天然气管道
  • 1篇天然气管道建...
  • 1篇天然气运输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作者

  • 7篇李鹏
  • 2篇吴丰
  • 2篇刘西雷
  • 2篇李永志
  • 2篇张松
  • 2篇梁金萍
  • 1篇刘颖
  • 1篇刘长林
  • 1篇张晓丽
  • 1篇张亚
  • 1篇张亚

传媒

  • 2篇车用能源储运...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移动信息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于进一步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项目后评价是在对已完成项目进行系统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项目的整体效果,总结项目实施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项目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需要,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
刘颖李鹏刘长林
关键词:天然气运输项目后评价施工管理
文献传递
CD-CN地区风化壳岩溶储层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别
2021年
CD-CN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属于早成岩期风化壳岩溶储层,勘探开发潜力大。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测井响应特征等极为复杂,导致储层测井识别及流体性质判别难度较大。首先在岩性识别和储集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电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提出了裂缝型、裂缝–溶洞型和溶洞型三大类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然后在储层产能数据的标定下,将三大类储层进一步划分为I类、II类、III类储层;最后根据油气测试和生产数据,建立了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在储层识别与级别划分基础上建立的储层级别–RT交会图版的流体性质识别效果较好,该方法划分出的I类、II类、III类储层的气水电阻率界限分别为100Ω∙m、200 Ω∙m和300 Ω∙m,有效的解决了不同储层类型、不同储层级别和不同流体性质导致的储层电阻率重叠现象,提高了风化壳岩溶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符合率。
代槿刘西雷吴丰梁金萍李鹏张亚陈双玲范玲李昱翰任丽梅
关键词:风化壳岩溶储层茅口组测井
油库施工改造中现场安全管理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石油是一种常见能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被广泛应用。石油库作为石油能源的重要储存场所,其质量与性能对石油能源的储存与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油库已经难以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石油企业争相对现有油库实施改造工作,有效提升油库安全性能。为此,文章针对油库施工中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探讨。
李鹏
关键词:安全管理
数字化交付在综合能源站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4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交付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交付方式,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手段,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领下,按照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的综合能源站建设规划,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公司在打造集加油、加氢、加气、充电、换电、光伏、储能、餐饮、购物、司机之家、汽服于一体的长三角智能化综合能源第一站过程中,运用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交付手段,将综合能源站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检测等环节的工程数据、文档通过与三维模型建立关联,形成一个一体化、可视化平台进行管理与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加油站建设管理过程中数据采集不全、技术标准不一致、隐蔽工程不可视等问题,为后期综合能源站数字孪生体系的智能化运维奠定了基础。
胡琳宋继安刘楠庞峰李鹏李永志张松
关键词:三维模型
新发展阶段智能综合能源站的建设实践与创新
2024年
随着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的关键阶段,综合能源站的作用日益显著。综合能源站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销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当前综合能源站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了智能化建设方案与技术应用,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能源优化调度、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多个环节。通过创新研究与实践验证,提出综合能源站智能化建设的整体优化建议,并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综合能源站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庞峰刘楠张松李永志李鹏
关键词:智能化数据监控
草古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2
2021年
草古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其次为溶蚀孔洞。草古潜山油藏具有较高的初始产能,但开发过程中水侵严重,导致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和油水界面确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草古潜山油藏的生产开发。为了更有效地对草古潜山油藏进行生产开发,首先,以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了储层识别与分类标准,利用电法和非电法测井组合图版进行流体性质识别;其次,结合测井解释和试采结果确定油藏原始油水界面,并且在考虑断层和裂缝影响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单井动态油水界面预测方法;最后,叠合储层分布、裂缝分布与剩余油分布确定了开发潜力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草古潜山油藏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类;声波~深电阻率/浅电阻率(AC~RD/RS)图版和自然电位*深电阻率/浅电阻率~深电阻率(SP*RD/RS~RD)图版结合可有效区分油层、水层和干层;油藏原始油水界面深度为920 m,考虑垂直裂缝影响的油水界面计算公式能较准确确定动态油水界面;过断层的井初期含水率高,远离断层的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平均裂缝孔隙度越高、Ⅰ类储层占比越高,含水率上升速度越快;A113、A11-9、A1-4井区具有开发调整潜力。提出的油水界面及有利区的确定方法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吴丰张晓丽张亚刘西雷梁金萍李鹏代槿
关键词:油水界面
油品销售企业网络安全运营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4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油品销售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文中首先分析了油品销售企业的网络安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随后,阐述了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如可以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提升运营效率、防范经济损失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的策略与建议,包括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加强技术防护体系建设、强化人员培训与教育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与借鉴,总结了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李鹏
关键词:网络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