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失禁
  • 2篇皮炎
  • 2篇卒中单元
  • 2篇卒中单元治疗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血管
  • 2篇急性脑血管病
  • 1篇医用敷料
  • 1篇社会支持
  • 1篇水胶体
  • 1篇水胶体敷料
  • 1篇皮肤
  • 1篇取栓

机构

  • 6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李蓉
  • 3篇周咏梅
  • 2篇曾小玲
  • 2篇高励
  • 2篇周弋人
  • 2篇邓茜
  • 2篇杨训永
  • 2篇张仲
  • 2篇徐朝义
  • 2篇沈富伟
  • 2篇张海涛
  • 2篇郝玉曼
  • 2篇赵晓玲
  • 2篇刘艳
  • 1篇侯敏
  • 1篇王蕾
  • 1篇郝梦琪
  • 1篇曾仲
  • 1篇高靳
  • 1篇周勇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机械取栓一例
2019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84岁,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h”于2018年12月18日收入我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院前2h,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急诊头颅CT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血小板计数为63×10^9/L,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8年前发现阵发心房颤动,未服用抗凝药,平素有活动后心累、气促,生活能自理。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9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75/107mmHg(lmmHg=0.133kPa)。
辜蕊李蓉吴春苗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高龄病例报道
脑卒中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预防及系统护理应用意义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系统护理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卒中病房收治的90例具有失禁问题的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护理组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根据2015版《失禁性皮炎全球专家共识》[1]应用系统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失禁患者对失禁护理的满意比例;住院时间、对失禁护理的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对失禁知识的认识率和皮肤结构化护理的执行率。结果:实验组脑卒中后失禁患者对失禁护理的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对失禁护理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失禁知识的认识率和皮肤结构化护理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在脑卒中后失禁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对失禁知识的认识率和皮肤结构化护理的执行率,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失禁护理的满意比例。
李蓉
关键词:系统护理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张仲高励周勇曾小玲沈富伟曾仲郝玉曼刘艳赵新周咏梅李蓉徐朝义杨训永邓茜周弋人王蕾赵晓玲张海涛
该研究通过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模式,采用目前国际上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即以卫生部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为依据,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标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急性...
关键词:
关键词:卒中单元急性脑血管病住院
脑卒中患者自我和谐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自我和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和谐量表、BI指数、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7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自我和谐得分为(118.56±13.75)分;年龄、文化程度、BI指数、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是自我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52.4%的总变异。结论脑卒中患者自我和谐处于低水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给予个性化干预,注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制定积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增进策略,从而提高其自我和谐水平,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李娅周咏梅李蓉郝梦琪高靳赵正凯侯敏
关键词:脑卒中自我和谐领悟社会支持
预防失禁性皮炎专用异型水胶体敷料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防失禁性皮炎专用异型水胶体敷料,包括贴敷层、薄层和厚层,薄层固定连接在贴敷层的上端,薄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厚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有硅胶垫和粘胶,使得本水胶体...
李蓉
文献传递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73例ACVD患者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385例)及常规治疗组(288例)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病死率、合并症发生率、近期临床疗效以及NIHSS、BI、OHS的差异。结果尽管两组在住院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及NIHSS(3.51±4.46VS4.76±7.33)、BI(84.31±21.60VS79.46±16.70)、OHS(1.27±1.31VS1.55±1.12)等评分上均明显优于B组(P<0.01),合并症发生率两组为24.14%VS31.60%,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治疗ACVD有确切疗效,它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我国的ACVD的治疗模式。
张仲高励曾小玲郝玉曼刘艳沈富伟徐朝义周咏梅李蓉邓茜杨训永张海涛赵晓玲周弋人
关键词:卒中单元急性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