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索茶碱注射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4年
- 多索茶碱是新一代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主要用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本品属于茶碱、氨茶碱替代品,比传统的药物茶碱和氨茶碱疗效高且毒性低。通过大量多索茶碱相关文献,从基本情况、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有关物质及含量对多索茶碱进行了总结,对多索茶碱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多索茶碱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方法学验证奠定基础。
- 李萌刘斐孙松
- 关键词:多索茶碱药理作用色谱条件
- 苓甘五味姜辛汤中4种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苓甘五味姜辛汤中4种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SD大鼠灌胃苓甘五味姜辛汤,给药后0.5,1.0,1.5,2.0,3.0,4.0,6.0,8.0,12.0,24.0 h通过眼底静脉丛采集血样。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6-姜酚、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和6-姜烯酚的血药浓度。运用DAS 2.0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C_(max)、T_(max)、t_(1/2)、AUC_((0-t))、AUC_((0-∞))和MRT_(0-t)药动学参数,绘制药时曲线。结果:建立UPLC-TQ/MS检测苓甘五味姜辛汤4种入血成分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运用DAS 2.0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成功计算6-姜酚、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和6-姜烯酚的C_(max)、T_(max)、t_(1/2)、AUC_((0-t))、AUC_((0-∞))和MRT_(0-t)等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了UPLC-TQ/MS检测苓甘五味姜辛汤4种入血成分的血药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该方剂的药动学研究。
- 庄星星周丽苗仁华倪受东李萌陈明
- 关键词:苓甘五味姜辛汤药动学干姜细辛
- 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率和用药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率和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药剂科治疗药物监测室进行阿司匹林药物基因检测的7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均为汉族人群。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842A>G,rs10306144)、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GPⅢa PlA2,rs5918)和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rs1204133)基因多态性;收集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来评估血小板抑制率,并记录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PTGS1和GPⅢa PlA2基因未发生突变,PEAR1基因突变率为60.6%(43/71)。根据PTGS1(-842A>G,rs10306144),GPⅢa PlA2(rs5918)和PEAR1 (rs1204133)基因检测结果将71例患者分为野生纯合组(28例,39.4%)和突变组(43例,60.6%),血栓弹力图参数显示2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3项及以上血栓弹力图参数异常比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野生纯合组[46.5%(20/43)比35.7%(10/28)、27.9%(12/43)比17.9%(5/2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TGS1(-842A>G,rs10306144),GPⅢa PlA2(rs5918)和PEAR1 (rs1204133)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 肖飞汪亚南李萌倪受东苗仁华
- 关键词:阿司匹林基因多态性血栓弹力图安全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方法及拉莫三嗪个体化用药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浓度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血清样本采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以艾司唑仑为内标物。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拉莫三嗪线性回归方程:Y=9.934 4X+0.808 3,r=0.999 8(n=7);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1.00~1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拉莫三嗪3.0μg/mL、9.0μg/mL以及18μg/mL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拉莫三嗪治疗药物监测。推荐拉莫三嗪治疗血药浓度为3~14μg/mL,可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李萌庄星星倪受东何勇
- 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物监测血药浓度
- 不同丙戊酸盐和丙戊酸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
- 目的:研究不同丙戊酸盐和丙戊酸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0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报告,记录患者姓名、年龄、体重、丙戊酸的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情况(合用药品及其用法与用量)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不...
- 庄星星李萌倪受东苗仁华
- 关键词:丙戊酸盐
- 文献传递
- “细辛-干姜”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变化及其多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细辛-干姜”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探讨药对的配伍机理。方法:分别建立10批细辛单煎液、干姜单煎液以及“细辛-干姜”药对混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对照指纹图谱。对配伍前后的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测定指标性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6-姜酚和6-姜烯酚的含量,比较配伍前后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细辛单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干姜单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药对混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其中12个来源于干姜,5个来源于细辛。药对混煎液中的指标性成分6-姜酚、芝麻脂素、细辛脂素和6-姜烯酚浓度和药材单煎液中的浓度相当。结论:“细辛-干姜”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和指标性成分溶出度未见明显变化,药对的配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庄星星倪受东陈明苗仁华张鹏李萌
- 关键词:细辛干姜指纹图谱配伍机理
- 144例未达标/超标的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丙戊酸血药浓度未达标/超标病例的特点,为临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144例丙戊酸血药浓度未达标/超标的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服药剂量等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18岁患者中,丙戊酸血药浓度未达标病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丙戊酸血药浓度超标者(P<0.05);丙戊酸血药浓度未达标患者中,服用普通片剂病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服用缓释片者(P<0.05);服用普通片剂的患者中,丙戊酸血药浓度未达标病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丙戊酸血药浓度超标者(P<0.01);单独使用丙戊酸的患者中,血药浓度未达标病例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联合用药者(P<0.01),血药浓度超标病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联用药物者(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很有必要;临床药师在对不同患者服用丙戊酸进行药学监护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 庄星星李霁李萌倪受东
- 关键词:丙戊酸血药浓度治疗药物监测
- 治疗药物监测在丙戊酸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近年来,丙戊酸有关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报道较多。在临床实践中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丙戊酸剂型选择和治疗方案调整的参考依据,可以提高丙戊酸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考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丙戊酸在临床使用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对丙戊酸的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庄星星苗仁华倪受东李萌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丙戊酸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
- 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优势丙戊酸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片和丙戊酸镁片。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丙戊酸的血药浓度,计算2种丙戊酸盐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2种丙戊酸盐之间的差异。结果 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方法专属性好,血清丙戊酸浓度在10.00~110.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4.02±3.86)h和(12.11±1.95)h;Tmax分别为(3.67±0.58)h和(2.67±0.26)h;Cmax分别为(67.10±10.87)μg·mL-1和(75.67±12.94)μg·mL-1;AUC(0-t)分别为(969.86±72.08)μg·mL-1·h和(1 093.56±48.69)μg·mL-1·h;AUC(0-∞)分别为(1 178.10±185.29)μg·mL-1·h和(1 279.35±109.18)μg·mL-1·h;MRT0-t分别为(10.73±2.05)h和(13.06±3.24)h。Vd分别为(16.31±2.18)L和(23.47±2.19)L;CL分别为(0.056 3±0.009)L·h-1和(0.051 1±0.004)L·h-1。结论与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有治疗优势的丙戊酸盐。
- 庄星星李萌倪受东苗仁华
- 关键词:丙戊酸钠丙戊酸镁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 压电水凝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压电水凝胶是将水凝胶聚合物和压电材料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既具有水凝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还可利用压电材料模拟骨组织内源性生物电,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缺损修复。文章就电刺激促进骨再生机制及压电水凝胶分类、制备方法和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李萌李萌李露颖张薇胡先同马楚凡
- 关键词:水凝胶压电材料骨组织工程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