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羡筠

作品数:66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药卫生科研课题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毒性
  • 6篇
  • 6篇刺激性
  • 5篇动物
  • 5篇眼刺激
  • 5篇职业病
  • 5篇砷暴露
  • 5篇农药
  • 5篇小鼠
  • 5篇急性毒性
  • 5篇粉尘
  • 4篇眼刺激性
  • 4篇细胞
  • 3篇亚慢性
  • 3篇职业病危害
  • 3篇中毒
  • 3篇石英粉尘
  • 3篇气管注入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29篇广西壮族自治...
  • 16篇广西壮族自治...
  • 11篇广西职业病防...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56篇李羡筠
  • 21篇郑艳艳
  • 21篇甘永金
  • 20篇潘瑞辉
  • 13篇梁丹玉
  • 12篇谢晶
  • 11篇梁恒秋
  • 9篇凌健安
  • 8篇陈晓琴
  • 8篇陈晓琴
  • 8篇欧军荣
  • 7篇陈晓琴
  • 7篇江世强
  • 6篇陈婷婷
  • 6篇段平宁
  • 5篇廖瑞庆
  • 5篇郑艳艳
  • 5篇梁少华
  • 5篇梁少华
  • 5篇周少诗

传媒

  • 8篇职业与健康
  • 7篇广西医学
  • 6篇中国工业医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医学文选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铁道劳动安全...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农药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砷的毒性及排砷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砷是有毒的类金属元素,通过环境污染和职业性接触进入体内,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脏及肾脏等有明显的损伤。在砷中毒治疗中,常用临床药物虽然排砷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寻求一种高效、价廉、无不良反应且能广泛用于患者的排砷药物是当务之急。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砷对机体的损害及排砷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羡筠
关键词:毒性
某砷冶炼厂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2004年
李羡筠江世强李小萍梁建中苏旭欧军荣王英杰
关键词:职业卫生砒霜职业病
80种农药原药急性毒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以80种农药原药为受试物,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对兔进行眼、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致敏试验。受试农药急性经口毒性以低毒为主,中等毒农药以杀虫剂居多;除1种杀虫剂急性经皮毒性为中等毒,其他均为低毒;受试农药急性吸入毒性均属低毒;受试农药对兔眼、皮肤以无刺激性为主;80种农药均为弱致敏物。
谢晶李羡筠郑艳艳梁恒秋梁丹玉
关键词: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急性毒性
洁净动物饲养柜洁净度检测与分析
2005年
潘瑞辉陈晓琴李羡筠廖瑞庆
关键词:动物饲养动物实验室空气环境实验动物屏障环境
三氯异氰尿酸的急性毒性及刺激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三氯异氰尿酸的毒性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毒理依据。方法对40只SD大鼠和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皮肤和眼刺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高剂量组动物在1h后出现被毛疏松、活动减少、侧卧、呼吸困难等症状,5h内全部死亡。该制剂经口LD50为1100mg/kg(雌鼠)和794mg/kg(雄鼠)。对兔皮肤一次性刺激试验出现明显水肿、结焦痂。对兔眼睛一次性刺激试验出现结膜明显水肿、全角膜混浊、虹膜和瞳孔不能看见。结论该制剂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属于低毒级物质,对皮肤、眼睛分别有中度和重度刺激性。
李羡筠梁少华
关键词:动物实验
砷暴露的体外及体内微核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砷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体外试验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进行,观察不同浓度砷(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在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正常人淋巴细胞和不同浓度砷在37℃中培养72 h(44 h时加入细胞松弛素B),经低渗固定等收获细胞后染色观察双核淋巴细胞中微核率。体内试验取40只ICR雄性小鼠应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4个剂量组[阴性对照组、10 mg/(kg·bw)、20 mg/(kg·bw)、30 mg/(kg·bw)],每组10只,将亚砷酸钠按剂量要求经口灌胃染毒3次,染毒后取尾静脉按常规血涂片进行涂片染色,观察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体外试验砷接触72 h后,砷浓度200μg/L、400μg/L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0.4‰和20.2‰,与砷浓度0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试验ICR小鼠染毒亚砷酸钠后,阴性对照组、10 mg/(kg·bw)、20 mg/(kg·bw)、30 mg/(kg·bw)各剂量组动物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7‰、0.8‰、1.6‰、2.7‰,呈剂量-反应关系,30 mg/(kg·bw)剂量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体外试验可导致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体内试验也可导致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体内与体外试验结果均提示砷具有遗传损伤作用。
郑艳艳谢晶甘永金梁丹玉李羡筠
关键词:亚砷酸钠体外试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
大鼠亚急性染砷及预防性排砷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用植物排砷制剂对亚急性染砷大鼠进行排砷处理,观察其血砷、尿砷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取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亚砷酸钠溶液(As 2 mg/kg),每周连续注射5 d,共4周。在染砷期间和停止染砷2周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通过喂饲法进行排砷处理。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并收集动物6 h尿液测定尿砷含量,染砷2周、染砷4周及停砷2周时采集动物眼眶血测定血砷含量,停砷2周时取动物血测定Hb、Cr、BUN和ALT,称量肝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染砷后动物血砷明显升高,模型组的上升率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停砷后血砷缓慢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率均比模型组大,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尿砷含量高于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在染砷4周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Cr、BUN、ALT及肝肾脏器系数无明显改变。结论植物排砷制剂有促进砷排泄的作用。该剂量条件下的亚急性染砷,大鼠机体的损害作用不明显,利于排砷效果观察。
李羡筠陈晓琴梁恒秋梁少华郑艳艳凌健安潘瑞辉
铅中毒动物模型制备及排铅试验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用两种排铅配方对铅中毒模型动物进行排铅处理,观察排铅效果与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方法复制铅中毒模型,用两种排铅制剂对模型大鼠动物进行试验。结果:铅中毒模型中血铅水平的高低与排铅试验中尿铅排除量及排铅时间长短有关,过度铅吸收停铅后的排铅时间长,体内铅蓄积性高,对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有效控制铅中毒模型,对了解不同接铅水平机体的尿铅排除规律有重要作用。
江世强葛宪民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陈婷婷
关键词:排铅
红茶菌制剂对染尘大鼠肺干重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给予含与不含中草药的红茶菌制剂进行喷雾治疗,研究其对染尘大鼠全肺干重及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红茶菌复合制剂组、红茶菌单纯制剂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不染尘)。用标准石英粉尘配成的矽尘混悬液注入大鼠气管,复制矽肺动物模型。染尘后第4天开始对2个红茶菌制剂组进行喷雾给药,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进行全肺干重及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红茶菌单纯制剂组全肺干重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为最高,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茶菌复合制剂组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值低于其他各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茶菌复合制剂组能促进二氧化硅粉尘从大鼠肺部组织排出,具有一定的生物排尘功能。红茶菌单纯制剂对大鼠的排尘效果不明显。
甘永金李羡筠谢晶蒋盛军郑艳艳梁恒秋
关键词:红茶菌染尘大鼠游离二氧化硅
南宁市某县5家乡镇企业粉尘和噪声的危害调查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县5家乡镇企业作业场所中粉尘和噪声的危害情况.方法在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工人经常操作或停留地点进行粉尘和噪声的测定.结果除1家企业的粉尘浓度全部合格外,其余4家企业的粉尘浓度均严重超标,超标率为40%~62%;5家企业的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5%~100%;粉尘和噪声两项综合评价结果为1家合格,1家限期治理,3家不合格.结论这5家乡镇企业作业场所中粉尘和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改善作业场所的生产条件,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李羡筠欧军荣许晓丽
关键词:乡镇企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