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殿青

作品数:41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6篇细胞
  • 13篇急性
  • 10篇贫血
  • 8篇髓性
  • 8篇急性髓性
  • 7篇髓性白血病
  • 7篇急性髓性白血...
  • 7篇骨髓
  • 6篇再生障碍性贫...
  • 6篇障碍性贫血
  • 5篇雄激素
  • 5篇增生
  • 5篇受体
  • 5篇综合征
  • 5篇激素
  • 4篇雄激素受体
  • 4篇血小板
  • 4篇异常综合征

机构

  • 29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医学院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41篇李殿青
  • 18篇张伟华
  • 17篇范星火
  • 17篇张秀莲
  • 6篇乔振华
  • 5篇侯素敏
  • 5篇樊润梅
  • 3篇张子彦
  • 3篇吴淑芬
  • 3篇陈伟
  • 2篇牛艳萍
  • 1篇陈玮
  • 1篇杨彬
  • 1篇乔中东
  • 1篇刘晨
  • 1篇张文妹
  • 1篇罗东萍
  • 1篇杜春蔚
  • 1篇刘增延
  • 1篇葛晓静

传媒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山西医学院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山西白血病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液及骨髓中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1993年
我们采用 OKT 系列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了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在30例患者中25例外周血 OKT_4细胞减少,OKT_8细胞增加,OKT_4/OKT_6减低,其中21例 OKT_4/OKT_8倒置。25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OKT_4/OKT_8低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部分再障病人存在免疫异常,而且再障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测定再障患者骨髓中 OKT_4/OKT_8不如外周血意义大。
张伟华贺抗李殿青权守则牛艳萍樊润梅郭辉葛晓静
关键词:贫血淋巴细胞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对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张伟华乔振华张秀莲范星火李殿青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表达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多脏器衰竭
再生障碍性贫血雄激素受体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雄激素受体(AR)以及骨髓中T细胞亚群水平,探讨AR在CAA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CAA患者骨髓MNC内AR的表达水平;②流式细胞术检测CAA骨髓中T细胞亚群(CD3+CD4+细胞、CD3+CD8+细胞)的含量。结果:①CAA患者骨髓MNC中AR阳性水平[(35.18±8.78)个/200个MNC]显著低于对照组[(48.46±9.82)个/200个MNC];不同性别间A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A患者骨髓中的CD3+CD8+细胞含量为(28.54±7.57)%,显著高于对照组。③CAA患者骨髓中的AR阳性水平与骨髓中的CD3+CD8+细胞呈负相关(r=-0.576,P<0.01);而与CD3+CD4+细胞含量未见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CAA患者骨髓AR的表达减少,从而使雄激素刺激造血的作用减弱。患者AR的表达与CD3+CD8+细胞含量呈明显负相关,表明AR的异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CAA发病机制中的细胞免疫。
张秀莲张伟华吴淑芬范星火李殿青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细胞免疫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核素显象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张秀莲张伟华李殿青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
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及其鉴别诊断
1989年
本文就类白血病反应(简称类白)30例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及讨论了引起类白的病因及有关鉴别诊断问题。引起类白的主要病因有感染、肿瘤、中毒、大量出血等。但以感染多见,本组达53.3%。类白临床上并不罕见,有时易与白血病混淆,本文就类白血病的鉴别要点进行了讨论。
李殿青和希鹏
关键词:类白血病反应病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P170与复发耐药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耐药蛋白P170与复发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P170的表达。结果P170在难治复发组的表达率(41.76%±8.64%)明显高于初治组(20.35%±3.21%),P170表达在完全缓解期(18.25%)明显低于难治复发期(41.76%),P170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12.25%)明显低于P170表达阴性者(81.82%)。结论P170可作为判断AML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罗东萍李殿青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抗药性MDR
急性白血病血浆及脑脊液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D dimer(DD)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5 4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脑脊液 (CSF)DD水平 ,并对其中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2 2例进行动态观察 ,同时检测 7例上呼吸道感染 ,9例贫血患者CSFDD水平作对照。结果 CNSL组明显高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NCNSL)组及对照组。 2 2例CNSL患者鞘内注射化疗药后 ,2 0例达完全缓解 (CR) ,DD值明显下降。 2例无效者 ,CSFDD维持于较高水平。 1例缓解后再次复发者 ,CSFDD含量再次升高。 1例患者在CSF常规、生化确诊CNSL之前 ,CSFD dimer已有改变。CNSL组CSFDD含量与CSF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DD对CNSL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很有价值。
郑转珍李殿青乔振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浆脑脊液D-DIMER
白血病患者血浆抗凝纤溶及激肽释放酶原检测的意义
1993年
对白血病37例(急淋16例,急非淋14例,慢粒7例)进行抗凝,纤溶及激肽释放酶原的测定。结果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及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补体C_1-抑制物(C_1-INH)无差异(P>0.05)纤溶酶原抗原(PLG:Ag)三组水平降低,以急淋及慢粒组下降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激肽释放酶原活性(PK:C):急淋水平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急非淋及慢粒无差异(P>0.05)抗凝指标下降,示高凝状态;纤溶指标下降,示纤溶亢进,可视为白血病出血的原因。
刘增延杨彬李翰文张文妹岳桂芳李殿青杜春蔚
关键词:白血病抗凝纤溶激肽释放酶原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表现的肾癌一例
2015年
患者,男性,62岁,农民,主因皮肤出血点、口腔黏膜血疱20d,发现血小板减少1d于2014年4月11日人院。人院前2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口腔黏膜血疱.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鼻出血、牙龈渗血、黑便、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予云南白药口服,效不佳。后就诊于我院。
陶洁张秀莲张伟华葛晓静樊润梅李殿青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表现皮肤出血点肾癌口腔黏膜牙龈渗血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高白细胞发生率、肝功损害及融合基因转阴率 ,并与维甲酸 (ATRA )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 ,As2 O3组 17例 ,ATRA组 2 1例 ,分别选用 0 .1% As2 O310 m L/ d,静脉滴注 ;ATRA2 5 mg· m- 2 · d- 1 ,分 3次服用。分别观察两组的完全缓解率 (CR)、不良反应以及融合基因转阴率。结果 :As2 O3组 15 / 17例 (88.2 % )获 CR,获得 CR时间为 (2 8.1± 4 .6 ) d;ATRA组 19/2 1例 (90 .4 % )获 CR,获得 CR时间为 (39.4± 8.6 ) d,两组之间 CR无明显差别 ,但 As2 O3组获得 CR时间明显缩短。高白细胞发生率 As2 O3组 10 / 15例 (6 6 .7% ) ,ATRA组 18/ 19例 (94 .7% ) ,P<0 .0 5。肝功能异常 ,As2 O3组 11/ 17例(6 4 .7% ) ,ATRA组 13/ 19例 (6 8.4 % ) ,P>0 .0 5。所有患者治疗前 PML- RARα融合基因阳性。 As2 O3组 CR时 ,2 /14例 (14 % )转阴 ,ATRA组 2 / 19例 (10 .5 % )转阴 ,P<0 .0 5。CR后 1a,As2 O3组 5 / 8例 (6 2 .5 % )转阴 ,ATRA组 4 /11例 (36 .3% )转阴 ,P<0 .0 5。As2 O3组 15例获 CR者 ,无 1例复发。ATRA组 19例获 CR者 ,4例 (2 1% )复发。结论 :与 ATRA相比 As2 O3获得 CR时间缩短 ,高白细胞发生率低 ,CR及
张秀莲张伟华范星火陈伟侯素敏李殿青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静脉滴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