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娟

作品数:3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质
  • 15篇骨质疏松
  • 13篇骨密度
  • 6篇骨质疏松症
  • 5篇强直
  • 5篇强直性
  • 5篇强直性脊柱炎
  • 5篇切除
  • 5篇卵巢切除
  • 5篇脊柱
  • 5篇脊柱炎
  • 4篇少年
  • 4篇青少年
  • 4篇卵巢
  • 4篇卵巢切除大鼠
  • 3篇腺瘤
  • 3篇激素
  • 3篇骨密度变化
  • 2篇蛋白
  • 2篇多发

机构

  • 30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30篇李晓娟
  • 13篇王全平
  • 8篇吕荣
  • 7篇马兴
  • 7篇王军
  • 6篇徐新智
  • 4篇韩利华
  • 4篇吴小明
  • 3篇王臻
  • 3篇侯素敏
  • 3篇胡蕴玉
  • 3篇刘建
  • 2篇凌瑞
  • 2篇姬秋和
  • 2篇李起鸿
  • 2篇马彦
  • 2篇于铭
  • 2篇吴子祥
  • 2篇王立松
  • 2篇余雷

传媒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医学争鸣
  • 1篇第九届全国骨...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地区脑力劳动者全身骨密度分析
2001年
李晓娟王全平
关键词:脑力劳动骨密度骨质疏松
门诊下腰痛患者骨密度评价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分析门诊未有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患者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对患有未能明确诊断的顽固性下腰痛的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共 42 9人 ,准确记录性别和年龄 ,采用 DEXA (双能 X线骨密度仪 )测受试者 L2 - 4 BMD,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结果 随增龄下腰痛患者骨密度逐渐下降 ,同龄男性 BMD大于女性 BMD,非体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 .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 ,体力劳动者患病率大于非体力劳动者 ,尤其是 5 0岁时变化最明显 .结论  5 0岁以后女性下腰痛患者 ,特别是体力劳动者 。
李晓娟范宏斌张晓峰王全平侯素敏
关键词:腰痛骨密度骨质疏松X线诊断
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断,5d后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10d后停止延长,待骨痂形成10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牵伸骨痂中心区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量密度0.54mJ/mm2,脉冲1000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于截骨后45、60、75d取材,采用X线片、骨密度检测对牵伸骨痂形成进行观察,并行统计学分析,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术后45d和60d,X线片及骨密度检测显示实验组牵伸骨痂形成量及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5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组织学观察发现45d实验组成熟软骨和类骨组织形成量均较对照组多,实验组新生骨痂内毛细血管数量较多,60d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有丰富的骨髓腔和原始骨髓,对照组以类骨组织为主,原始骨髓少,75d两组间组织学形态趋于一致。结论在兔胫骨牵伸骨形成过程中,ESW可加速骨痂的早期形成、矿化和改建。
付军郭征王臻郭炜李晓娟吕荣李艳飞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长骨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对80例良性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行微波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行微波消融术、经超声检查为T-RADS 1-3类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良性患者,并探讨其围术期...
秦海英李晓娟刘海静顾东岳张悦何光彬周晓东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腺垂体滤泡星形细胞中S-100、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variectomizedosteoporosis,OVX-OP)大鼠腺垂体滤泡星形(folliculo-stellate,FS)细胞中神经组织蛋白S-100、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月龄、未孕产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假性手术对照组(Sham)和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RT),每组20只。于术后6周末应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法(DEXA)检测Sham组和OVX组大鼠L4~6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OVX+ERT组大鼠于OVX术后第7~12周按照每周1mg/kg体重的剂量给予尼尔雌醇,于术后12周末检测大鼠L4~6BMD。制备各组大鼠腺垂体标本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定位和定量分析腺垂体FS细胞中S-100、Cx43的表达。结果术后6周末Sham组L4~6BMD(0.211±0.013)g/cm2及术后12周末的OVX+ERT组L4~6BMD(0.204±0.010)g/cm2均明显高于术后6周末OVX组L4~6BMD(0.193±0.006)g/cm2(P<0.01)。S-100蛋白定位于FS细胞的胞浆中,Sham组、OVX组和OVX+ERT组中S-10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85%和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x43蛋白免疫荧光阳性信号定位于相邻的FS细胞以及相邻的FS细胞与内分泌细胞的胞浆中和(或)胞膜上。
马兴李起鸿王全平吕荣王军徐新智李晓娟王春梅
关键词:骨质疏松连接蛋白43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雌激素替代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去势组(OVX)及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Aspirin),每组8只。OVX及Aspirin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去势,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分别为8.93、26.79及80.36mg/kg(A1、A2及A3),每天灌胃一次。术前、术后3个月及灌胃3个月时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腰椎骨密度;灌胃3个月时用Micro-CT测量分析L4椎体。结果DXA分析显示: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L2~L6椎体BMD(0.164±0.017、0.191±0.024及0.218±0.018 g/cm2)明显高于OVX组BMD(0.098±0.032 g/cm2)。Micro-CT分析表明: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L4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率均显著高于OVX组,并且A3组与Sham组相近。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之一。
陈志文吴子祥桑宏勋王立松冯静王军李晓娟
关键词:阿司匹林骨质疏松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密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中国大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代谢改变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和同期健康对照组228人,对其骨密度改变进行评估。依据术前的激素水平,分析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男性患者的骨密度和睾酮含量呈正相关;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和身高呈正相关,和病程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和病程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患者易于发生骨量减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改变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
赵永博干小强章翔李晓娟南耘霍军利
关键词:泌乳素腺瘤骨质疏松骨代谢改变骨密度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变化与骨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探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密度变化与骨折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48例四肢骨肿瘤切除,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每6个月测定异体骨和对侧肢体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的异体骨和对侧肢体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比较:术后12个月内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0个月后两者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是由免疫反应和爬行替代修复造成,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提示:异体骨骨折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降低免疫反应和加速爬行替代,坚强、持久内固定,术后延迟内固定物取出,适当控制患肢活动量等,均能有效预防异体骨骨折。
曹前来王臻李晓娟
关键词:大段同种异体移植
运动负荷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细胞Cx43蛋白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arague-Dawley(SD)大鼠30只,均分为(1)A组(卵巢切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n=10);(2)B组(卵巢切除+立即运动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第2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20周)(n=10);(3)C组(卵巢切除+延迟运动组):双侧卵巢摘除后第14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8周)(n=10)。各组大鼠均于术后21周末取材膝关节胫骨端,进行Cx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系统及分析软件,观察和分析关节软骨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及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Cx43阳性表达定位于相邻软骨细胞的胞浆和/或胞膜上。A组中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软骨细胞数目减少,Cx43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同源软骨细胞群中。B组关节软骨基质较丰厚,软骨细胞数量多,分布清晰,浅层较幼稚的软骨细胞及其深层的同源软骨细胞群中均可见Cx43蛋白阳性表达,尤以关节软骨负重区为典型。C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质菲薄、创伤、溃疡,软骨下骨外露、硬化,关节软骨细胞明显减少、退变、形态不规则、分布紊乱,主要残存于关节周缘非负重区,部分尚存的软骨细胞中表达Cx43。A、B、C3组Cx43阳?
马兴刘志斌李起鸿王全平吕荣王军徐新智李晓娟
关键词:去卵巢关节软骨细胞CX43蛋白
去势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究应用去势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建立兔骨质疏松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去势+肌注生理盐水组和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动物。后两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前和术后2、3月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及术后3月应用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去势加肌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组兔术后3月时股骨远端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的一些指标与假手术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和去势组兔骨小梁稀疏、断裂、排列紊乱,但前者更为明显。结论去势+肌注地塞米松法建立新西兰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造模时间较单纯去势法更短,3个月即可。
张堃孟国林刘建袁志张钦王军李晓娟张志敏李生
关键词:去势地塞米松骨质疏松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