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 作品数:8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浆lncRNA MALAT1与高血糖代谢记忆中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高血糖代谢记忆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糖尿病患者(DM组,56例)、DM组经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3个月以上为代谢记忆组(MM组,56例)及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NC组,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测定血清eNOS、ET-1水平,qRT-PCR检测外周血浆中lncRNA MALAT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NC组比较,DM、MM组HbA1c、FPG、2 h PG、ET-1水平升高及FC-P、2 h C-P、eNO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DM组比较,MM组HbA1c、FPG、2 h PG水平降低及FC-P、2 h C-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NC组比较,DM、MM组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组比较,MM组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ncRNA MALATl表达水平与血清eNOS水平呈负相关(r=-0.745,P<0.01),与血清ET-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7,P<0.01)。结论血清eNOS、ET-1水平与高血糖代谢记忆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相关;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升高与高血糖代谢记忆有关,且可能与高血糖代谢记忆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 李晓丽 庄兰艮 于磊 裴晓艳 叶国娟 金国玺关键词:代谢记忆 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共63例,单纯糖尿病33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30例)及健康人(31例)血浆VEGF、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血浆VEGF、CRP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TC、TG、HDL、HbA1c、VEGF、CRP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多元相关分析示VEGF与WHR、SBP、FPG、TC、TG、HDL、HbA1c、CRP相关(P<0.05);CRP与WHR、SBP、FPG、TC、TG、HDL、HbA1c、VEGF相关(P<0.05)。结论 T2DM动脉硬化患者VEGF、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体质量,抗炎等综合治疗有益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孙卫华 张晓梅 李晓丽 时照明 王冉 吴道爱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动脉硬化 教学门诊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4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24人,对照组20人。对照组学员主要在病房进行规范化培训,研究组学员一方面要接受病房培训,另一方面要完成每周一次上午与一次下午的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培训。比较两组学员入科、出科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员入科前基本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分泌科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出科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带教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科教学门诊能显著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裴晓艳 金国玺 毕娅欣 周露露 于磊 汪琼 李晓丽关键词:内分泌科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带教 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关系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rs10197319、rs1024161、rs231726、rs231804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安徽蚌埠地区698例Graves病患者(Graves病组)和57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aqMan探针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CTLA4基因SNP rs10197319、rs1024161、rs231726、rs231804基因型;同时检测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 在4个SNP位点中,rs1024161_A与Graves病易感性显著相关(P=2.28×10-5,OR=1.43,95%CI:1.21~1.6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s1024161是Graves病的独立易感位点。在rs1024161_AA、rs1024161_AG、rs1024161_GG 3种基因型间比较,血清TRAb水平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基因上rs1024161与中国安徽蚌埠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明显相关,并且是一个独立易感位点。 李晓丽 孙卫华 吴晨辰 赵文娣 张晓梅关键词:格雷夫斯病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名)、单纯糖尿病组(32例)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1例)血浆Hcy和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浆Hcy和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Hcy和CRP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和CRP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血压等综合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孙卫华 张晓梅 李晓丽 时照明 裴晓艳 吴道爱关键词:糖尿病性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 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 DM )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 DN )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晓丽 孙卫华 裴晓艳 张士荣 周静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Hcy、CysC和VEGF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因子,是血管增生的强烈刺激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Cys C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非常稳定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浆Hcy、VEGF和Cys 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其中33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38例微血管病变者,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cy、Cys C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VEGF,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酐等生化指标。另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Hcy、Cys C、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Hcy、Cys C、VE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Hcy、Cys C、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VEGF水平: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VEGF显著升高,高水平Hcy、Cys C、VEGF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Hcy、Cys C、VEGF浓度有益于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Cys C水平的增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早期提示作用,对肾脏的损害优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孙卫华 张晓梅 李晓丽 时照明 张士荣 吴道爱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IL-1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检测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BAFF)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究它们在T2DM发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内分泌科收住入院的T2DM患者中选出98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NC组),经由ELISA法检测两组实验对象血清中BAFF和IL-17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检测两组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FCP)。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血清BAFF和IL-17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BAFF与IL-17表现呈正相关(P<0.05);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均与BAFF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BAFF与FCP表现呈负相关关系(P<0.05);T2DM组血清IL-17和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BMI均表现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AFF、IL-17是T2DM组HbAlc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BAFF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病情进展存在紧密关联,BAFF可能通过IL-17发挥其胰岛素抵抗作用。 叶国娟 金国玺 裴晓艳 李晓丽 毕娅欣关键词:2型糖尿病 B细胞激活因子 I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