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方正

作品数:62 被引量:56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园林
  • 24篇风景园林
  • 20篇城市
  • 15篇景观
  • 11篇绿地
  • 9篇生态
  • 8篇公园
  • 6篇生态系统
  • 5篇生态系统服务
  • 5篇城市绿地
  • 5篇大数据
  • 4篇绿道
  • 3篇低碳
  • 3篇低碳城市
  • 3篇植物
  • 3篇植物景观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文化
  • 3篇系统服务功能
  • 3篇乡村景观

机构

  • 57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米兰理工大学
  • 1篇悉尼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北九州市立大...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57篇李方正
  • 33篇李雄
  • 4篇葛韵宇
  • 3篇解爽
  • 3篇戈晓宇
  • 3篇张云路
  • 3篇郑曦
  • 3篇邵明
  • 2篇肖遥
  • 2篇姚朋
  • 2篇刘志成
  • 2篇王宇泓
  • 1篇李湛
  • 1篇王鑫
  • 1篇钱云
  • 1篇林辰松
  • 1篇刘阳
  • 1篇雷芸
  • 1篇张敏霞
  • 1篇鲍沁星

传媒

  • 14篇风景园林
  • 11篇中国园林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建筑与文化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2篇明日的风景园...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理论学刊
  • 1篇规划师
  • 1篇前线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动感(生态城...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景观设计学(...
  • 1篇中国风景园林...
  • 1篇中国风景园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中心城绿地使用空间分布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1
2016年
大数据作为众源地理数据的典型代表,具有数据量大、现势性好、信息丰富等优势。大量文献和研究已证实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对于市民活动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城市空间研究和市民活动分布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源,弥补了社会调查数据样本量小和时间跨度短的不足。以北京市中心城公园绿地为研究范围,利用2013年北京市新浪微博签到数据,进行绿地使用研究,分析北京市中心城公园绿地的使用现状,并从绿地使用角度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提供建议。研究结果揭示:公园绿地使用率首都功能核心区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公园绿地使用受公园类型影响较大,而不同绿地类型的绿地使用影响因素不同;不同时期北京市中心城绿地使用会发生空间、游憩类型和立地条件上的变化。
李方正董莎莎李雄雷芸
关键词:风景园林大数据中心城
校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以鄂尔多斯伊旗高中植物景观改造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和生态化。本文以鄂尔多斯伊旗高级中学植物景观改造为例,以适地适树、人本主义和体现校园文化、提高观赏植物群落观赏性、注意季相变化、与建筑景观相协调为原则,充分利用校园现状植物的基础上,分区对校园提出改造策略。
李方正杨桦晔李雄
关键词:植物景观校园文化
绿色暴露作为促进健康服务的评估指标与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22年
绿色暴露与健康服务联系紧密,是促进健康服务的重要一环。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健康服务中环境服务与个体健康为研究重点,总结绿色暴露相关指标,研究其促进健康服务的机制,讨论绿色暴露影响健康服务的现实指导意义。不仅总结了绿色暴露促进健康服务的静态指标,还关注了绿色暴露的动态指标,更精细化地反映人在一定时间内绿色暴露状态的动态变化,更充分地表达绿色暴露与人的密切关系。
杜新存李方正
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门槛不断下降,使更多风景园林工作者开始使用这一蓬勃发展的技术。文章对VR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和风景园林研究这3个方面与VR技术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如何利用VR技术来促进城市绿化设计的发展,为各位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孙漪南李方正李雄
关键词:VR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
社区公园小气候调节与游憩服务协同性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热岛效应、居民游憩空间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公园作为中国城市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重要绿色空间形式,对于调节区域小气候环境,以及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服务至关重要。以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公园马甸公园为例,首先通过背包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完成实地现状基础信息采集;其次,采用ENVI-met软件进行小气候模拟,并通过实景要素分析和消费点评数据提取获得游憩吸引力及满意度数据,完成游憩服务评价;最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评价社区公园小气候调节与游憩服务协同性。基于研究结论,归纳基于小气候调节与游憩服务协同的社区公园优化策略,提出科学提升社区公园建设质量的建议。
葛韵宇刘子晴端木珅李方正
关键词:社区公园
中国城市绿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基于289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之间出现显著的绿化发展空间差异。基于2014年我国289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评估28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绿化空间差异,进而测算我国7大区域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面积的平均值和极差,利用...
李方正王瑞琦李雄张云璐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
文献传递
公园城市视角下的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东进区域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由各要素独立运行转变成为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联动,传统生态修复中以单项要素和单一问题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园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基于既往生态修复方法和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思路,探讨耦合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方法,提出由对象层级确定、生态问题识别、策略路径构建、项目实施引导组成的修复框架,并以成都市东进区域为例,从资源状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三方面对公园城市自然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以期为公园城市建设及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王宏达李方正李雄刘志成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城市
从布局到功能:“口袋公园簇”协同设计模式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在“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全国各地口袋公园数量激增,口袋公园建设重心逐渐从以“增量”为目标的规划布局调控转为以“提质”为目标的功能空间统筹。从微观设计角度探讨如何发挥口袋公园集群优势,可以提高集群整体设计效能。【方法】拆解口袋公园内部设计元素作为研究对象,将协同理论“自组织”“协同效应”“伺服”三大原理运用到微观设计实践研究中,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为研究区域,提出“口袋公园簇”的概念,精准把控口袋公园系统协同作用机制。【结果】提出定位、边界、空间、种植、主题5类载体内部设计元素彼此协同的设计实施模式,制定可加强多个场地功能合作的设计策略。【结论】构建了一种协同设计视角,探讨协同理论指导下口袋公园现有设计策略的优化模式,为高密度城市空间的微绿地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嵇雨桐胡坤宁李雄李方正
关键词:风景园林口袋公园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情景规划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是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重要绿色载体,同时也是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以及提供城市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基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建设在生态环境、服务对象、功能承载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研究探讨了情景分析的理论内涵及研究进程。构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情景;以生态、游憩、安全3个目标为导向,以生境质量、固碳释氧、游憩服务、城市雨洪4个方面为关键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基础情景进行多目标导向下的郊野公园环规划模拟,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城市与自然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郊野公园环的科学建设提供新的应对策略,也为具有复杂不可预测性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新的思维角度。
李方正李科慧李雄
关键词:风景园林情景规划
基于绿道网络构建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建设低碳城市涉及城市问题的诸多方面,需要将低碳理念贯彻于城市建设之中。绿道网络的构建利于实现城市结构的低碳化、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和增加碳汇,这与低碳城市的技术路径高度契合。以绿道网络的理念来构建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策略,能够完善城市绿地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缺环。将低碳理念融入绿道建设需要以公共政策优化作为绿道规划提升的先决条件,将公众的广泛认知和支持作为绿道建设发展的持续动力,以合理的规划原则和方法作为绿道建设低碳化的核心所在,把绿色的建设方式作为绿道建设低碳化的技术保障。
李方正李雄
关键词:低碳城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