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正
- 作品数:49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兔胎儿肝脏发育及造血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 2015年
- 为阐明兔胎儿肝脏发育与造血作用的组织学特征,用4组兔胎儿(平均体长分别为1.9、2.75、4.7 cm和10.35cm)肝脏,经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1.9 cm组,肝实质已形成几个初级中央静脉,细胞索细胞密度稀疏,索内细胞以卵圆样细胞为主,散在少量多边形细胞,在细胞索间隙充满含有核幼红细胞的造血灶;在2.75cm组,中央静脉增多,肝细胞索细胞密集,窦状隙内以无核红细胞为主,有核幼红细胞减少;在4.7 cm组,中央静脉内皮细胞连续完整,肝细胞索多边形细胞增多,卵圆样细胞减少,索间隙变窄,含有成熟的有核红细胞,造血灶消失;在10.35 cm组,肝细胞索以多边形细胞为主,分散有少量的卵圆样细胞。这些结果表明,1.9 cm胎儿组是肝脏造血作用旺盛时期,2.75 cm胎儿肝脏造血作用减弱,而4.7 cm胎儿已无造血作用。
- 孙东兴吴丹丹姜忠玲李方正宋学雄
- 关键词:胎儿肝脏发育造血作用形态学
- 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小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500肉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1.6%和2.0%的谷氨酰胺,试验时间15~42日龄,共28d。试验期间从每天早上0900到下午1700温度维持在35±1℃8h,下午1700至次日早上0900温度维持在30±1℃,鸡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试验测定了热应激条件下21、28、35、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21d、28d、35d、42d热应激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P<0.05)。因此,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谷氨酰胺可改善热应激肉鸡的肠道免疫性能。
- 康磊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
- 关键词:谷氨酰胺热应激肉鸡上皮内淋巴细胞
- 增强现实技术在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增强现实技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分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笔者通过分析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开展基于AR技术的动物解剖学实验课堂教学活动,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可以辅助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有助于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蒋南姜忠玲高善颂黄玉风文刘静李方正
- 关键词: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
- 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S-IgA、血液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小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血液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500肉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Ⅱ、...
- 康磊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
- 关键词:谷氨酰胺热应激肉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基于VR-Platform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动物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学,理论讲授和动物标本观察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弥补动物标本的不足,我们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运用动物模型制作中。通过三维演示程序将动物器官呈现给学生,能够360°旋转和自由缩放,就像观察真实标本一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加深其对动物器官结构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在VR-Platform制作三维模型中的体会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李方正刘春英
- 关键词:VR-PLATFORMMAX虚拟现实
- 动物解剖学教学方法、系统、介质、计算机设备、终端
- 本发明属于动物解剖学教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物解剖学教学方法、系统、介质、计算机设备、终端,包括混合现实眼镜(MR眼镜)、动物解剖混合现实教学软件客户端和服务端;动物解剖混合现实教学软件客户端包括:标本扫描模块、渲染显...
- 李方正张超
- 文献传递
- 脂质体介导抗乙脑病毒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条件的优化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探索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介导抗猪乙脑病毒(Anti-JEV)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FF)的最适条件,为构建Anti-JEV转基因胚胎提供供核细胞。从妊娠大白母猪获取10~15cm猪胎儿,采集背部皮肤用于组织块法培养分离PFF。结果显示,细胞培养至P7代,生长曲线正常;P5-7代细胞用于抗猪乙脑病毒载体转染,当质粒DNA量设定为0.35、0.7、1.05μg和1.4μg时,转染率分别为12.75%、36.82%、24.12%和8.85%;当脂质体量设定为0.7、1.4、2.1、2.8μL和3.5μL时,转染率分别为13.08%、21.71%、37.15%、24.21%和9.21%;当转染时间设定为2.5、4.5、6.5h和8.5h时,转染率分别为3.97%、38.48%、17.54%和12.47%。这些结果表明,2.1μL脂质体介导0.7μg质粒DNA转染4.5h转染效率最高。
- 唐元凤李方正张莉平周婧曲洪磊张文平宋学雄
-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
- 谷氨酰胺对肉鸡小肠组织结构和吸收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添加水平谷氨酰胺(Gln)对热应激肉鸡小肠组织结构和吸收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500肉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Ⅲ、Ⅳ、Ⅴ和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1.2%、1.6%和2.0%谷氨酰胺的试验饲粮,试验时间为15~42日龄,共28 d。试验期间每天从09:00到17:00温度维持在(35±2)℃,17:00至次日09:00温度维持在(30±2)℃,鸡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29~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1.2%谷氨酰胺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但对15~28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2)28日龄时,饲粮中添加0.8%~2.0%谷氨酰胺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1),且2.0%谷氨酰胺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添加0.4%、1.2%、2.0%谷氨酰胺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P<0.05或P<0.01),1.2%谷氨酰胺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42日龄时,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P<0.05或P<0.01),但仅添加1.2%谷氨酰胺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1);添加1.2%~2.0%谷氨酰胺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了绒毛宽度(P<0.05或P<0.01),且添加1.2%谷氨酰胺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固有层厚度(P<0.05或P<0.01)。3)28日龄时,2.0%谷氨酰胺组小肠吸收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2日龄时,1.2%谷氨酰胺组小肠吸收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改善热应激肉鸡小肠组织结构,并提高小肠吸收能力,综合考虑可知前期(15~28日龄)添加2.0%较好,后期(29~42日龄)添加1.2%较好。
- 路静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
- 关键词:谷氨酰胺热应激肉鸡
-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2013年
- 采集健康猪股骨骨髓,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并用不同代数细胞进行了细胞生长能力、膜表面抗原(CD105、CD90、CD45)及诱导分化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及涡旋状克隆团;细胞传代至第17代生长状况仍然良好;用F 3代细胞进行膜表面抗原标记显示,CD90和CD1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4±1.8)%和(99.6±0.9)%,而CD45阳性表达率仅为(1.8±0.55)%,证实这些细胞具有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表面抗原;经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等诱导F 3代细胞,21d后出现钙物质沉积细胞群,用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呈阳性,证实这些细胞已分化形成成骨细胞;经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及吲哚美辛等诱导F 3代细胞,21d后细胞质出现脂滴样结构,用油红O染色呈阳性,证实已分化形成成脂细胞;冷冻-解冻细胞的膜表面抗原及多能分化能力与未冻存细胞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证实,从猪骨髓中分离培养及经传代扩增获得的贴壁细胞是纯化的MSCs。
- 高健梁桂金朴英姬李方正张文平宋学雄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 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
- 路静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
- 关键词:谷氨酰胺日粮添加热应激肉鸡血清尿素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