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燕
- 作品数:25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γδT 细胞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抗白血病作用被引量:2
- 1997年
- γδT细胞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抗白血病作用李新燕张学光谢炜刘征辉郑列琳夏学鸣朱学东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类。尽管其在外周血中仅占T淋巴细胞的1%~10%,但愈来愈多的实验证实,γδT淋巴细胞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御屏障,能清除病原微生...
- 李新燕张学光谢炜刘征辉刘征辉夏学鸣郑列琳
- 关键词:白血病ΓΔT细胞外周血抗白血病
- HSP70多肽刺激PBMCs体外扩增γδT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4
- 1997年
- 运用分离提纯所获的肿瘤膜蛋白HSP70-多肽在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成功地建立了γδT细胞的扩增培养系统。扩增培养后γδT细胞从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3.5%±2.8%(健康人样本)、11.5%±10.8%(急性白血病样本)相应地升高至52.8%±7.9%和60.4%±5.9%,并以表达TCRVγ9-Vδ2亚型为主。运用51Cr细胞毒试验探讨了γδT细胞的杀伤效应,发现:HSP70-多肽激活的γδT细胞对一系列肿瘤细胞包括NK敏感的K562、LAK敏感的Daudi以及自体或异体新鲜肿瘤细胞等都具有高效的细胞毒活性,另外,在γδT细胞上清中可检出高水平的IFN-γ、IL-2、TNF、IL-8等细胞因子。以上结果提示:γδT细胞作为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高效、特异的杀伤效应,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 江晓丰张学光李新燕吴士良朱学东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肿瘤
- 抗肿瘤效应细胞制备工艺流程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 1996年
- 报道本所抗肿瘤效应细胞制备工艺主流程和四个支流程共76道工序流程设计要求和原则.
- 朱学东李新燕张毅张学光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剂
- Syndecan-1分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1年
- syndecan 1分子 (CD138)属粘附分子整合素跨膜粘结蛋白 (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 ,HSPG)家族成员 ,可与多种因子结合 ,参与组织器官分化发育、血管形成、组织再生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调节 ,并与肿瘤细胞归巢及转移等过程有关 ,也是判断某些肿瘤预后的指标。
- 李新燕
- 关键词:SYNDECAN-1粘附分子HSPG肿瘤预后跨膜结构
- 人脐带/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特性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利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a,经2周左右可培养出大量树突状细胞,来自在正常人外周的单个核细胞,经GM-CSF和IL-4作用,8-10天后亦可培养出大量DCs。
- 谢炜李新燕张雁云张学光
- 关键词: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脐血免疫
- 小鼠静脉内注射白细胞介素8对动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8(rhIL8)动员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rhIL8单独或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给BALB/c小鼠静脉内注射,观察BALB/c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增殖能力;并将PBMNC回输给经致死性照射(7.5Gy60Co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观察其造血重建功能。结果:每只小鼠单独注射rhIL830μg15分钟后,外周血中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数量达峰值[(194±61)×103/L],比对照组[(7±3)×103/L]明显升高;外周血中ckit+Sca1+细胞为(3186±517)×103/L,亦比对照组[(644±341)×103/L]明显升高;联合注射rhGCSF则可使外周血CFUMix和ckit+Sca1+细胞分别增高至(790±48)×103/L和(10729±2339)×103/L。单独注射rhIL8后动员的PBMNC回输给致死性照射的BALB/c小鼠,其外周血中骨髓造血重建活性(MRA)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联合rhGCSF组外周血中MRA细胞数可达(356.3±87.7)×1?
- 张毅朱剑昆张雁云刘继明刘继明李新燕邱玉华谢炜李新燕冯丽瑾刘蓓岭朱学东谢炜张学光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G-CSF造血干细胞
- 可溶性syndecan-1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可溶性syndecan 1(CD138)分子对人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可溶性syndecan 1;借助3H TdR掺入、间接免疫荧光、ANNEXIN V及PI标记分析MM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变化。结果 :①从XG 2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 6 0kD左右的可溶性syndecan 1分子 ;②可溶性syndecan 1分子在体外能抑制XG 1增殖 ,阻滞细胞增殖停留在G2 /M期 ,并介导其凋亡 ;FGF、5 %小牛血清、肝素酶III可逆转一定浓度可溶性syn decan 1的作用 ,HGF、VEGF和IGF 1可部分逆转可溶性syndecan 1分子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③IL 6及激发型抗IL 6R130(gp130 )单抗对可溶性syndecan 1作用无影响。结论 :可溶性syndecan 1分子通过不同于IL 6及其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 。
- 李新燕陆肇阳Klein B张学光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 急性白血病患者IL-6,TNF-α和sIL-6R含量及其与白血病负荷的相关性被引量:4
- 1998年
- 应用生物学检则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了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和TNF-α的含量及其与白血病细胞负荷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B-ALL)的IL-6,sIL-6R及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T-ALL)的TNF-α升高尤为明显;(2)B-ALL的IL-6,TNF-α及T-ALL的TNF-α水平与白血病细胞负荷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而sIL-6R水平与白血病细胞负荷则无明显的相关.由此表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存在不同的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因子微环境,这些生物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 江晓丰张学光李新燕邵景章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细胞因子
- syndecan-1分子在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病理中的作用研究
- 本研究首先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定量分析了205例初诊MM和20例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患者血浆syndecan-1水平。结果发现,初诊MM和浆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syndecan-1水平较之正常人明显升高,其升高水...
- 李新燕
- 关键词: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周期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肝素酶
- 文献传递
- 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syndecan-1的表达、分泌及调节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蛋白聚糖家族成员syndecan 1分子在人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表面的表达和可溶型syndecan 1分子的分泌及其调节 ,以期探讨syndecan 1与人M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人MM肿瘤细胞表面syndecan 1的表达 ;采用ELISA法检测人MM细胞培养上清可溶型syndecan 1的分泌水平。结果 ①人MM细胞表面表达高水平的syndecan 1分子 ,随着肿瘤细胞的凋亡 ,细胞表面syndecan 1分子表达丢失 ;②大多数骨髓瘤细胞分泌可溶型syndecan 1分子 ,其分泌水平与细胞状态有关 ,而与膜表面syndecan 1分子的密度无关 ,而且可溶型syndecan 1的产生不依赖于血清的存在 ;③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抑制可溶型syndecan 1分子的产生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ntipain对syndecan 1分子的分泌无影响。结论 syndecan 1分子作为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肝素样结合生长因子的受体 ,在MM的病理过程中 ,对于骨髓瘤细胞的生长。
- 李新燕陆肇阳张学光BKlein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膜型可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