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友

作品数:82 被引量:61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理学
  • 11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7篇分子
  • 29篇分子印迹
  • 20篇荧光
  • 16篇蛋白
  • 14篇印迹聚合物
  • 12篇探针
  • 11篇印迹
  • 11篇光谱
  • 11篇分子印迹聚合...
  • 10篇蛋白质
  • 10篇纳米
  • 10篇抗原
  • 10篇抗原决定基
  • 10篇分子印迹技术
  • 10篇白质
  • 9篇相互作用
  • 8篇水溶
  • 8篇水溶性
  • 8篇模板分子
  • 7篇荧光探针

机构

  • 77篇南开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厦门大学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作者

  • 82篇李文友
  • 71篇何锡文
  • 45篇张玉奎
  • 22篇陈朗星
  • 8篇秦磊
  • 6篇刘秋叶
  • 6篇刘辉
  • 6篇许金钩
  • 6篇马向霞
  • 6篇尹洪宗
  • 5篇吴会灵
  • 5篇王华芳
  • 5篇梁宏
  • 5篇梅芳
  • 4篇张卫
  • 4篇陈润润
  • 4篇卢春阳
  • 4篇张茉
  • 3篇盖青青
  • 3篇王艳芹

传媒

  • 13篇高等学校化学...
  • 13篇化学学报
  • 5篇分析化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第六届全国分...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化学教育(中...
  • 1篇2006年绿...
  • 1篇第九届全国大...
  • 1篇全国生物发光...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八届全国发...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质溶胶-凝胶包埋法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张茉何锡文秦磊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膜分离
药物氟哌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质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氟哌酸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表面形貌.混合底物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由形状和功能基团均与模板分子氟哌酸相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富集底物分子.
卢春阳马向霞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何海成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膜膜渗透氟哌酸
乙醇敏化钛黄与蛋白质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0
2002年
研究了在乙醇存在下钛黄 (TY)与蛋白质作用的共振光散射 (RLS)光谱特征 .基于RLS的增强 ,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 .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 ,在优化条件下确定了RLS强度与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当TY浓度为4× 10 -5mol·L-1时 ,牛血清白蛋白 (BSA)、人血清白蛋白 (HSA)和溶菌酶 (lysozyme)的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 0 1~ 6 0μg·mL-1,0 1~ 5 0 μg·mL-1,0 2~ 3 0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 12 7ng·mL-1,11 6ng·mL-1和 18 8ng·mL-1.三种合成样品五次平行测定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 96 0 %~ 10 2 3%和 0 8%~ 3 2 % .将该方法与经典的Bradford方法分别用于人血清试样中蛋白的测定 ,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经F 检验和双总体T
吴会灵李文友何锡文
关键词:乙醇敏化作用共振光散射光谱光谱探针
香豆素-3-羧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对底物的结合及渗透选择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在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香豆素-3-羧酸、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或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TR IM)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分别以TR IM和EDMA为交联剂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不同溶剂中对混合底物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结果表明,以TR IM为交联剂的印迹膜对模板分子具有更高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另外,以乙腈或乙腈/水作为溶剂对分子印迹膜所作的实验和讨论有助于为从复杂样品中分离模板分子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马向霞何锡文张茉李文友张玉奎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技术复合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在大孔硅胶表面引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基团,通过该技术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合于硅胶表面,制得了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填料.详细考察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及流动相pH、流速、有机溶剂对蛋白质保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速为0.75 mL/min时,采用线性梯度洗脱,20 min内可快速分离不同体系的三种标准蛋白;并将该填料用于鸡蛋中卵清蛋白的快速分离纯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婀娜段淑静何锡文陈朗星李文友张玉奎
关键词:硅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蛋白质分离
复合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选择性富集蛋白质样品中的溶菌酶被引量:11
2008年
考察了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的反应摩尔比、溶液pH值及离子强度对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以溶菌酶(Lyz)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A)为聚合基质,二氧化硅为固体制孔剂,制备了复合分子印迹聚丙烯酰胺凝胶,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识别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蛋白有较高的亲和性、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可以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富集模板分子.
刘秋叶盖青青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溶菌酶二氧化硅聚丙烯酰胺凝胶
常压微波辅助法制备高荧光量子产率水溶性硅纳米粒子及其在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2022年
将高压微波辅助合成方法改进为常压微波辅助法,在常压条件下,以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新的硅源,柠檬酸钠为还原剂,丙三醇为溶剂,合成了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水溶性硅纳米粒子(SiNPs)。其在发射波长500 nm处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达45.6%。SiNPs具有优异的pH稳定性和耐盐性。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SiNPs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SiNPs应用于HeLa细胞的荧光成像,效果较好。
窦亚坤李文友何锡文
关键词:荧光量子产率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9
2008年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刘秋叶李文友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牛血红蛋白氧化还原聚合
中性红荧光探针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酸被引量:27
2003年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binding reaction of neutral red with nucleic acids have been studied. At pH=4.5,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nucleic acids based 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asurement was established. When 8.0×10 -6 mol/L NR is employed, the linear ranges of the calibration graphs are 0.08-2.0 μg/mL for calf thymus DNA(ctDNA), 0.12-2.2 μg/mL for fish sperm DNA(fsDNA) and 0.30-1.4 μg/mL for yeast RNA(yRNA),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detection limits are 30, 33 and 66 ng/mL, respectively. The re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satisfactorily.
李文友吴会灵何锡文梁宏
关键词:中性红荧光探针生物大分子核酸DNA
CdS纳米粒子与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刘辉李文友何锡文梅芳
关键词:CDS纳米粒子半胱氨酸荧光光谱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