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急性
  • 4篇动脉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抑郁
  • 3篇手术
  • 3篇数字减影
  • 3篇数字减影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减影血管造影
  • 3篇梗死
  • 3篇成像
  • 2篇电刺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清

机构

  • 2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27篇李志伟
  • 7篇刘波
  • 6篇王娟
  • 4篇余雨
  • 3篇刘洁
  • 3篇谢鹏
  • 3篇杨德雨
  • 2篇冯桂波
  • 2篇聂勋兰
  • 2篇帅杰
  • 2篇彭国光
  • 2篇廖娟
  • 2篇唐川
  • 1篇邵高海
  • 1篇王法祥
  • 1篇李远
  • 1篇钟家菊
  • 1篇王勇
  • 1篇王群波
  • 1篇王杰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与抑郁症被引量:7
2015年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到202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治疗及预后不如人意。目前,现有的主要作用于单胺通路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是有效的,尽管如此,仍有约30%~40%的抑郁症患者在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的情况下未能缓解[1]。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许多高并发抑郁症状的疾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慢性炎症反应。
钟家菊李志伟谢鹏
关键词:细胞因子单胺慢性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受体中枢神经递质炎症信号
腰椎穿刺术模拟教学法对全科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模型人腰椎穿刺术模拟教学法对全科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按实习轮次将全科临床实习生分为模拟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观察组在模型人上实施腰椎穿刺术模拟教学,对照组实施腰椎穿刺术传统方法教学,实习结束后采用相同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操作步骤与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三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实习生有效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及操作积极性。
冯桂波李志伟
关键词:模拟教学腰椎穿刺临床实习生
血清骨钙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钙素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2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分为脑血管狭窄组(n=68)和脑血管正常组(n=52)。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结果与脑血管正常组比较,脑血管狭窄组血清骨钙素浓度减低(P<0.05)。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狭窄组2支病变与单支病变比较以及≥3支病变与2支病变比较,血清骨钙素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越多,血清骨钙素浓度越低。结论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毕有才李志伟
关键词:骨钙素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
急性脑栓塞Penumbra机械取栓:1例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国内外开展的急性脑栓塞机械取栓的病例较少,使用Penumbra取栓系统机械取栓的病例更少,该种取栓方法对于局部脑血管的影响认识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数值模拟描述Penumbra机械取栓对1例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患者1例,女,77岁。在急诊DSA术中对其各种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并使用Penumbra成功机械取栓。术后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建成"由近及远吸栓法"和"由远及近吸栓法"两种取栓方法的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完成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与"由近及远吸栓法"相比,"由远及近吸栓法"的模型有较小的吸栓导管内流速和血栓壁面切应力(P<0.01),有较大的血管壁壁面切应力、血管壁变形量(P<0.01)和血栓变形量(P<0.05)。结果可见Penumbra机械取栓的有限元分析有助于介入医师更加清楚认识自己的操作对患者脑血管的影响,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值得今后继续探讨。
刘波谢鹏李志伟
关键词:脑栓塞脑血管造影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描述血管壁厚度对复杂颅内动脉瘤流固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颅内动脉瘤病死率高,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破裂风险目前成了一个热门课题。有限元分析需要可靠的流固耦合模型,动脉瘤的血液模型很易得到,而血管壁模型无法直接获得,只能人为设置,这可能对计算结果造成影响。目的:探讨有限元建模时血管壁厚度的设置对复杂颅内动脉瘤流固耦合分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建模方法。方法:通过3D脑血管造影取得一67岁男性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串联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型。术后通过管壁增厚的方法构建出血管壁模型,人为设置的壁厚为0.3,0.4,0.5,0.6 mm,得到4个流固耦合模型。根据术中测得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颈内动脉串联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比较4个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4个模型的血液流线图、血液压力降图、血管内壁壁面切应力均无差异(P>0.05)。4个模型血管壁变形最明显处均在颈内动脉C2段,但血管壁越厚者最大变形量越小(P<0.01)。4个模型血管壁Von Mises应力均在I,J两点处达到局部最大值,血管壁越薄者局部最大值越大(P<0.01)。证实血管壁厚度的设置会对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流固耦合分析结果造成影响,欲得到准确计算结果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厚度。
刘波李志伟
关键词:生物力学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流固耦合
脑供血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被引量:19
2015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而良好的侧支循环情况在此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构建良好的侧支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评估是关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侧支血管的分布和所代偿的供血区域,若碍于其有创性,可考虑选择无创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量侧支循环血管的血流流速、确定血流的方向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从任何角度动态观察颅内的血管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成像范围内的全部主要的血管及其分支,但各种技术均存在局限性,掌握各评估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做出合理的联合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对此展开综述。
李乾露杨德雨刘波李志伟
关键词:侧支循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
盗血椎动脉的直径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盗血椎动脉的直径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SSS患者,DSA提示均有单侧锁骨下动脉近心端严重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向供应病侧上肢。根据血流逆向椎动脉的直径分为4组,<2.0 mm组4例、2.0~<2.5 mm组4例、2.5~3.0 mm组4例、>3.0 mm组4例。对每组每例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给予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erebr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及球囊后扩(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通过CT灌注成像了解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后循环供血改善情况。结果每组每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狭窄的锁骨下动脉直径恢复到70%以上,同侧血流逆向的盗血椎动脉全部恢复为正向血流。CT灌注成像提示:每组每例患者后循环供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3.0 mm组改善最明显。结论严重病变的SSS患者给予PTAS+PTA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盗血的椎动脉直径越大,疗效越好。
刘波帅杰李志伟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脑血管支架成形术CT灌注成像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初发的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艾森格个性问卷(EPQ)、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评估患者,调查PSD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D发生率为36.76%(25/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D与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个性、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无明确关系,而与脑卒中部位、性别、经济情况、家庭关怀度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女性、左侧脑卒中、经济状况差、家庭关怀度差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王娟李志伟余雨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
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坐-站训练,每次15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坐-站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残障及后遗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聂勋兰李志伟郑天会刘洁廖娟
关键词:脑卒中
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它的存在。1999年,Ingles等[1]对PoSF进行了第1次系统的研究,将它从卒中后心理情感后遗症中区分出来,对其进行了单独评价。
唐川李志伟
关键词:发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