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伟

作品数:61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常州市科技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腰椎
  • 15篇手术
  • 12篇椎间盘
  • 12篇骨折
  • 10篇骨质
  • 10篇骨质疏松
  • 8篇前路
  • 8篇椎体
  • 8篇颈椎
  • 7篇术后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脊柱
  • 6篇腰椎间盘
  • 6篇腰椎间盘突出
  • 6篇突出症
  • 6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内固定
  • 5篇神经根
  • 5篇前路手术
  • 5篇椎管

机构

  • 44篇江苏省中医院
  • 29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江苏省滨海县...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滨海县人民医...
  • 1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溧阳市中医医...

作者

  • 61篇李志伟
  • 24篇吕锦瑜
  • 15篇许建安
  • 12篇王培民
  • 6篇茆军
  • 6篇陈文俊
  • 6篇戴斌
  • 5篇刘军
  • 5篇沈海滨
  • 5篇陈刚
  • 4篇王和生
  • 4篇陈巨鹏
  • 4篇孙建华
  • 4篇刘文贵
  • 4篇黄谦
  • 3篇王金荣
  • 3篇周克中
  • 3篇郭山峰
  • 3篇张磊
  • 3篇梁定

传媒

  • 4篇中医正骨
  • 3篇江苏中医药
  • 2篇祝您健康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骨伤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全国第二届中...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3椎旁肌群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L3椎旁肌群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将该指标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腰椎椎体CT平扫+重建及骨密度测定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73名患者,采集患者L3椎体层面椎旁后肌群(多裂肌和竖脊肌)及腰大肌(椎旁前肌群)面积,计算出L3水平的椎旁肌群指数、腰大肌指数(psoas muscle index, PMI),并根据双能DXA骨密度仪测出的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椎旁肌群指数、PMI与BMD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椎旁肌群指数和PM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结果 在BMD中,椎旁肌群指数与腰大肌指数均与其呈显著相关(椎旁肌群指数:L1 r=0.595,L2 r=0.549,L3 r=0.653,L4 r=0.661,L_(1~4)r=0.692,股骨颈r=0.575;腰大肌指数:L1 r=0.551,L2 r=0.508,L3 r=0.576,L4 r=0.569,L_(1~4)r=0.614,股骨颈r=0.474;P均<0.001)。骨质疏松症患者椎旁肌群指数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椎旁肌群指数(AUC:0.813)诊断准确率优于PMI(AUC:0.784)。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椎旁肌群在不断改变,对于已完善腰椎CT的患者,L3椎旁肌群指数以及PMI和BMD显著相关,且椎旁肌群指数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方面优于PMI,故运用椎旁肌群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医生诊断骨质疏松症。
王凯韬李志伟顾埮钜陈帅金杰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保留并缝合黄韧带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管内瘢痕形成的MRI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保留并缝合深层黄韧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管内瘢痕形成的MRI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行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例采用保留并缝合黄韧带,17例采用常规部分切除术,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平扫MRI。应用面积测量结合分级评分法计算硬膜外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通过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评分及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及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保留并缝合黄韧带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均显著低于传统部分切除法(P<0.01),疼痛及腰椎功能也较传统部分切除组有明显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平均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与VAS及O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保留并缝合深层黄韧带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瘢痕形成、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
刘绍伟丁秋陈晓李志伟
关键词:硬膜外瘢痕黄韧带
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
该课题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入手,对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理论研究部分,系统复习了近十年来中国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回顾了中西方医学对此病的认识过...
李志伟
关键词:洋金花伤膏软组织损伤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
吕锦瑜李志伟陈文俊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椎体骨折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初步对照研究结果,探讨OVCF的更有效治疗措施。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相同的研究标准对来院接受PVP或保守治疗的OVCF患者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3、6个月及1年时的状况进行评分,并随访患者治疗后的活动水平、并发症等其他信息。结果共有22例PVP和21例保守治疗患者入组,术前两组间的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3个月的组间VAS、ODI评分及随访的活动水平数据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出现1例再发骨折。结论与保守治疗方法相比,PVP治疗OVCF优势明显,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刘文贵吕锦瑜孙建华梁定李志伟王和生郭山峰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椎体骨折骨质疏松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5例经前路异体骨加椎间融合器固定,1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16例病人经评价优级12例,良好3例,尚可1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及钢板松动,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前路异体骨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突出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吕锦瑜许建安李志伟王培民茆军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治疗
八段锦在术后康复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八段锦作为祖国传统功法锻炼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动作缓慢连贯、平稳柔和,可防病治病、祛病强身。八段锦锻炼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和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八段锦在术后康复方面治疗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整理国内相关文献,对八段锦应用于术后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
金杰李志伟
关键词:八段锦术后康复
PVP与保守方法治疗椎体骨折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对照研究,探讨OVCF的更有效治疗措施.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间以相同的研究标准连续选取来我院诊治的症状性的123例O...
刘文贵吕锦瑜孙建华梁定李志伟王和生郭山峰
经皮椎弓根入路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严重椎间盘退变性腰痛1例
2022年
椎间盘退变性腰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腰痛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多因素:包括功能或节段性不稳定、复原、姿势异常、肌肉恢复不良、情绪紧张、衰老变化和损伤,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炎或韧带肥大。就目前的研究表明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 PCD)是一种近年来应用于严重椎间盘退变性腰痛的新型微创手术。另外最新的临床数据也证实椎间盘成形术后,椎间盘高度可保持不变或增高,椎间孔横截面积较术前有明显增大。然而考虑到PCD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基于从椎间盘注入高粘度的PMMA而成,人们担忧高强度的PMMA是否最终会损害相邻椎板,甚至引起新发骨折形成。
沙凯曹舜李志伟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真空征
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常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因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导致患者早期活动困难、器官功能恢复缓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升高,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患者满意度和日后生活质量等。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出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还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本文就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模式、镇痛药物和相关镇痛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制定疼痛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陈帅李志伟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疼痛管理镇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