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林 作品数:23 被引量:7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基于Delphi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仿真 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Delph i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调度站和多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厂站功能的软件仿真设计,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SCADA(Supervisor Control And Data Acqusition)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功能.仿真软件在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教学和培训中取得较好效果. 李干林 谈俊 高勋辉 谢优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 DELPHI 仿真 变电站数字实时动态仿真系统中二次信号转换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从工程应用出发,设计一个“变电站二次信号转换装置”,用来完成变电站一次回路的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两个部分:一是装置的硬件设计,二是装置的软件设计。
... 李干林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D/A转换电路 文献传递 新型差动保护判据探讨 被引量:1 2002年 对于传统比率制动式电流差动保护 ,在外部短路时电流互感器深度饱和误差造成的不平衡电流 ,及当内部短路时可能存在的流出电流 ,均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或拒动。文章介绍一种新型差动保护判据 ,分析其动作特性 。 李干林 邓东华 黄瑛关键词:保护判据 差动保护 比率制动 制动系数 差动电流 配电自动化仿真软件的算法研究 2009年 从软仿真角度对配电自动化仿真系统的算法进行分析,提出对模拟的配网线路进行基于结点(支路)分层法的配电网络拓扑分层,常规潮流算法可采用前推回代法,短路电流计算可采用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关联矩阵短路故障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叙述,对比了仿真软件与ETAP、Matlab算例结果,证明了仿真软件数据的准确性. 李干林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仿真 前推回代法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及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新工科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是必经之路,为此,本文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思维及路径创新研究,分析了新工科对人才的新要求,以此提出以网络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人文化发展为主的思维创新方向,并指出在教育内容、管理机制、成果反馈、载体优化四个角度的教育路径创新方法。 卞海红 李军 李干林关键词:思政教育 CAN总线在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2006年 在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和信号转换装置之间用CAN总线通信,使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和综合自动化设备之间构成一个闭环运行系统.本文介绍了信号转换装置的结构、CAN总线电路、组网,及CAN总线工作的程序流程. 李干林 韩念杭关键词:CAN总线 基于DSP和CAN总线的信号转换装置设计 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满足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信号转换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信号转换装置的设计方案,使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和综合自动化设备之间构成一个闭环运行系统。阐述了信号转换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李干林 韩念杭关键词:CAN总线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6 2009年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仿真软件分为主站和终端两大部分,运用Delphi可视化编程技术,模拟了实际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与终端各项功能,基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4通信。该软件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培训和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李干林 徐国鑫 肖啸 谈俊关键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仿真 DELPHI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电网通信仿真技术探讨 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通过对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进行了通信仿真,明确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的通信标准,分析系统的通信模型中通信流程及要求,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智能电网通信仿真研究的混合编程技术,并且设计开发了一套可实现PC机双机链路层通信的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智能变电站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智能装置IED的信息交互。本文详细探讨了软件混合编程中的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种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然后运用该仿真系统进行了验证,模拟了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并且开发了可视化操作界面,便于工程人员进行仿真分析。 宋凯诚 李干林 孙鹏 邓明 孙岩关键词:IEC 智能电网 通信 仿真 MATLAB WINPCAP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2013年 智能电网发展理念,赋予其承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提高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电网的智能化提出了诸多新的业务需求,迫切需要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测量、传输、处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行。高校培养智能电网所需人才应该紧紧把握学科的本体,并覆盖专业的知识体系,做到点、线、面结合。围绕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制定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鞠阳 张惠刚 韩念杭 李干林 李升 陈锦涛关键词:特色课程 课程体系 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