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康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乳腺MRI在X线检查乳腺阴性腋淋巴结转移癌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 探讨乳腺MR检查对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的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寻找其乳腺内原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3例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患者的乳腺MR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标准对所有病变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33例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30例临床行乳腺根治术,其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乳腺MRI检出其中的16例,包括10例肿块性病变和6例非肿块性病变,肿块性病变直径0.5~2.6 cm(平均1.5 cm),直径≤1.5 cm者6例;非肿块性病变包括4例导管性强化和2例段性强化;另1例病理切片发现乳腺癌但乳腺MRI为阴性.其余13例行乳腺根治术患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乳腺癌灶,其中9例乳腺MRI亦呈阴性表现,另4例MRI提示可疑癌灶.余3例临床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乳腺MRI亦为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检出乳腺原发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1%、69.2%和83.3%.结论 相对于一般乳腺癌而言,隐匿性乳腺癌MRI表现更以小灶性的肿块性病变和导管或段性强化的非肿块性病变为常见表现类型.乳腺MR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作为这类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李小康 徐熠琳 刘佩芳 路红 张淑平关键词:肿瘤转移 淋巴结 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对最初仅在MRI发现的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接受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检查的患者,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影像分析。对超声或MRI诊断为BI-RADS 4或5类的病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对BI-RADS 2或3类病灶则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3例患者中最初仅由MRI发现的病灶共147个,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检出124个,检出率84.35%(124/147)。"第二眼"超声对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9.87%(71/79)和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P=0.047)。"第二眼"超声检出的124个病灶中94个有明确病理结果,未检出的23个病灶中9个有明确病理结果。"第二眼"超声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45/48)和89.09%(4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8,P=0.498)。结论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对最初仅由MRI发现的病灶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更高。 张淑平 朱鹰 李小康 邵真真 刘佩芳关键词:乳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MRI指导的"第二眼"超声及超声与MRI图像融合技术对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淑平 朱鹰 刘佩芳 李小康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MRI)增强方式的表现特点及异同。方法搜集自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同时行超声造影与MRI检查的72例患者资料,选取72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比分析时选取与超声造影图像增强形态、大小相似的MRI切面,图像分析包括:增强均匀性(均匀、不均匀)、增强后病变面积、灌注缺损面积、时间一强度曲线类型。对二者评估的相关性、差异及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个乳腺病灶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病变56个(77.8%),良性病变16个(22.2%)。超声造影与MRI对72例乳腺病变增强后面积的评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00),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6)。超声造影与MRI对乳腺病变增强均匀性的评价不完全一致(Kappa=-0.153,P=0.061),超声造影较MRI更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分别为34例和23例),且超声造影灌注缺损面积[(0.837±0.827)cm2]大于MRI同切面灌注缺损面积Uo.576±0.524)crll。],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时间一强度曲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尽管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乳腺病变的增强方式上部分存在相同的表现,但二者增强方式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对比增强原理的区别使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 李小康 朱鹰 刘佩芳 徐熠琳 邵真真关键词: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声诺维在乳腺肿块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声诺维在乳腺肿块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声诺维(Sono Vue)对500例患者的609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注射声诺维剂量分别为2.4L179个病灶、3.5mL 215个病灶、4.8mL 215个病灶,乳腺肿块微血管显影达到诊断要求;出现荨麻疹1例,头晕2例,胸闷不适1例,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灼热与疼痛5例,注射部位出现青肿2例。结论声诺维对乳腺超声造影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轻。但由于声诺维不同于其它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护理人员认真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医师成功完成造影检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邓建红 刘佩芳 李小康关键词:声诺维 超声造影 乳腺肿块 护理 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对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204例患者资料,共210个病变。常规超声诊断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BI-RADS-US)标准,弹性评分依据日本Tsukuba大学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结果:204例患者210个乳腺实性病变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病变124个(59.1%),良性病变86个(40.9%)。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7%、84.9%和87.1%;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1%、81.4%和82.4%;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7.7%和90.5%。在BI-RADS 4类需活检的61个病变中,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46个,良性病变15个,其中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93.3%和93.4%。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常规超声或弹性成像(P值分别为0.003、0.049)。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实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4类需活检的病变,结合弹性成像诊断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张宇 刘雪静 刘佩芳 朱鹰 徐熠琳 李小康 张淑平关键词:弹性成像 乳腺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刘雪静 朱鹰 徐熠琳 李小康 张淑平 刘佩芳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27例GIST患者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MR图像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有无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并将MRI上述征象与各侵袭危险组做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 27例GIST中,低危11例,中危6例,高危10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的例数随着低危、中危、高危的顺序而逐渐增多。动态增强检查,27例GIST中2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渐增型,5例呈延迟期轻度流出型,曲线类型在低、中、高危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GIST的ADC值为(1.127±0.205)×10-3 mm2/s,中危组ADC值为(1.436±0.254)×10-3 mm2/s,低危组ADC值为(1.478±0.344)×10-3 mm2/s,高危组ADC值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在MRI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和DWI上ADC值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对GIST侵袭危险度的评估。 徐熠琳 李小康 刘佩芳 曹文枫 鲍润贤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的154例患者的164个病变的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资料,记录病变的弹性模量值... 张宇 朱鹰 刘佩芳 李小康 刘雪静 徐熠琳 张淑平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5个叶状肿瘤中良性33个、交界性28个和恶性24个。肿物形态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晰更为常见(χ2=12.721,P=0.00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可见囊性无回声区(χ2=9.677,P=0.046)。彩色血流成像显示:75.3%(64/85)的肿物内部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26个病变进行了弹性成像,88.5%(23/26)的肿块弹性成像评分为2~3分。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和肿块内部是否存在小囊性无回声区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霍兰茹 刘佩芳 徐熠琳 李小康 邵真真 朱鹰关键词:乳腺 叶状肿瘤 病理 弹性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