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浪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结果分析及措施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情况,并研究具体的措施加以干预。方法:我院临床药学组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共28个月每月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150张共4200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处方点评根据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方式选择不恰当、药物配伍以及联用不合理、药物未合理使用、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剂量不当等展开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有应用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包括136张,占3.23%;其中药物滥用21例,用药剂量不正确14例,配伍以及联用药物不合理50例,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15例,用药方式选择不当11例,选择药物不合理16例,药物应用时间不正确13例。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建议医务科、质控科、临床药学室要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有效方法针对性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对患者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
- 杨茵梅李文胜李林钟伟章李坤浪
-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 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对比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180例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者具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8大类药品,静脉给药较其他给予途径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81.6%),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率最高(44.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最高(41.6%),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0~50岁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临床必需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不良反应报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罗玉钊李坤浪江华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癌症患者化疗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本院癌症患者化疗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80例癌症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癌症类型分布情况、镇痛药物给药途径、镇痛药物种类、使用镇痛药物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80例癌症患者中男122例(67.78%),女58例(32.22%)。患者年龄2~86岁,平均年龄(53.39±17.28)岁。在使用镇痛药物的81例患者中,以注射给药居首,为53例(65.43%);口服给药次之,为27例(33.33%);以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最多,为65例(80.25%);非阿片类次之,为56例(69.14%)。在180例癌症患者中,发生疼痛的患者有115例(即≥1级的患者,63.89%),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有81例(45.00%),其中完全缓解(CR)8例(9.88%),部分缓解(PR)42例(51.85%),轻度缓解(MR)24例(29.63%),无效(NR)6例(7.41%),其他1例(1.23%)。结论本院癌症患者化疗时镇痛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 李坤浪钟伟章
- 关键词:镇痛药物癌症患者疗效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评价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期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率、给药时间及疗程等,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0例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4例,使用率为42%;其中合理使用424例,占84.13%,不合理用药80例,占15.87%;二联用药6例,占1.19%。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品种选用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
- 李文胜李坤浪张胜才李林
- 关键词:抗菌药物
- 58例注射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并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 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35例,占总例数的60.34%,其次为中药制剂15例,占总例数的25.86%;其他为8例,占总例数的13.80%。结论临床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运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为临床提供准确及合理用药的数据服务,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李文胜张胜才李林李坤浪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注射用骨肽和维D_(2)磷葡钙片联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维D_(2)磷葡钙片+注射用骨肽);治疗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维D_(2)磷葡钙片+注射用骨肽+唑来膦酸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_(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_(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注射用骨肽和维D_(2)磷葡钙片联用,可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李坤浪
- 关键词:唑来膦酸注射液骨肽老年骨质疏松症
- 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医院住院药房的应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医院住院药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整体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2019年1月-12月期间住院患者各60例,将2018年1月-12月采用人工摆药模式的住院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12月应用摆药机摆药的住院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工作效率、摆药差错事件发生率、药品管理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品请领时间、药品调剂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品请领准确率、药品调剂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摆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医院住院药房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减少摆药差错,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赖沛伦钟伟章李坤浪陈宗灿
- 关键词:住院药房药品质量
- 缬沙坦不同使用时限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缬沙坦不同使用时限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时间方案。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服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坚持治疗12周,观察组坚持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全血流量(RBF)和肾阻力指数(RI)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LB、UAER、Scr、BUN、RBF和R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LB、UAER、Scr、BUN、RBF和RI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持续服用缬沙坦治疗24周,可有效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肾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坤浪陈滨钟伟章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血流动力学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药理意义。方法:选取1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在停药4周后复查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有效率(83.8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李文胜李坤浪雷燕温永柯黎超伟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片西替利嗪疗效观察
- 一种可视化智能药品仓库管理设备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智能药品仓库管理设备,包括仓库进出料门框,所述的仓库进出料门框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嵌凹槽和限位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嵌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移动计数扫描器;所述的仓库进出料门框的上部左右两侧分...
- 李坤浪刘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