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安
- 作品数:213 被引量:661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肝癌新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大样本研究
- 李伯安徐军刘爱霞刘佳郭静霞毛远丽
- 文献传递
-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检测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AFP升高患者血清,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琼脂糖微球,特异性吸附AFP—L3然后检测吸附前后AFP含量并计算AFP—L3占总甲胎蛋白(...
- 李伯安周振伟李永利史佳彬刘爱霞郭静霞毛远丽
-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细胞癌
- 文献传递
- 肝癌相关标志高尔基体蛋白GP73的基因序列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 目前肝癌的肿瘤标记物只有AFP应用的最广泛,此外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良性病例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需要进一步寻找诊断肝癌的既敏感又特异的早期生物标记。从而及时治疗及预后监测。GP73是一种新发现的高尔基体跨膜蛋白,在病毒感...
- 李伯安毛远丽马洪滨孙志强史佳彬陈小倩李波徐军
- 关键词:肝癌肿瘤标记物单克隆抗体ELISA法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HBsAg融合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
- 1998年
-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免疫活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84bp的基因片段及HBsAg846bp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柱纯化后,由T4DNA酶连结为1230bp的片段,将此片段命名为LGH,克隆到pUC19质粒中,利用菌落PCR法快速筛选阳性克隆及限制酶切鉴定插入片段的大小。结果该基因全长1230bp,经序列分析,证实为GM-CSF-HBsAg基因。结论GM-HBsAg融合蛋白基因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表达奠定了基础。
- 薛净程云罗清华李伯安李伯安张郁郭仁峰曹阳林秀玉施红
- 关键词:HBVHBSAGGM-CSF
- 8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实验室指标分析
- 目的 探讨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患者在普通肝炎和重症肝炎情况下所测得的实验室指标数值间的差异,帮助临床医师对戊型肝炎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实验室指标的解读,以便于能更加准确的判断戊肝患者的病情。
- 李沛然田明佶刘爱霞陈伟蛟杨丽华黄雨欣李想郭桐生李伯安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HBeAg与肝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并为寻找有效防治方法提供新线索。方法根据中国HBV流行株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由HBV患者血清中分离出HBeAg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利用酵母双杂交系...
- 李伯安侯俊李永利徐军史佳彬毛远丽
- 文献传递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HCV-RNA载量和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术计数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实时荧光PCR...
- 陈霖卞成蓉刘佳李伯安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HBsAg-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 为了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HBsAg-IgM)特异性复合物与患者机体的病毒感染及复制的关系,笔者对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血清进行HBV DNA及肝脏损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 马洪滨孙涛徐军史佳彬郭静霞李永利张鞠玲李伯安王海滨
- 关键词:乙肝病毒肝脏损伤
- HCV相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为2.8%,在我国约为0.43%,感染人口约1 000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肝外自身免疫现象,是抗HCV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严重影响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HCV是诱发AITD的重要原因,治疗期间新出现甲状腺抗体阳性率为4.5%~25.0%,AITD整体发生率可达5.0%~20.6%。
- 王晗杨宁于长明李伯安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丙型肝炎病毒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CD4^+CD25^+Treg细胞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疗效预判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判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50例CHC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计数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使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CV RNA含量。随访观察患者在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CD4+CD25+Treg细胞和HCV RNA的变化情况。根据HCV RNA载量情况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和高载量组;根据治疗前后HCV RNA的变化情况分为转阴组、慢反应组和不反应组。结果 CHC患者性别和年龄在不同HCV RNA载量无统计学差异,而HCV RNA载量与CH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量间差异显著,两者呈正相关(r=0.996,P=0.005)。同时,CHC患者经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24周后,转阴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从(8.41±2.08)%降至(3.96±1.94)%(P<0.001),慢反应组细胞水平从(8.26±2.59)%降至(5.92±2.3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反应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反而升高,从(8.61±2.31)%升至(10.42±2.18)%(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C患者HCV RNA载量与其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量呈正相关。经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24周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随着HCV RNA的降低而降低,而HCV RNA经治疗降低无效时,CD4+CD25+Treg细胞反而会升高。提示CD4+CD25+Treg细胞可能参与丙型肝炎的进展,为研究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卞成蓉刘佳陈霖刘爱霞戴亮张岚李伯安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CD4+CD25+TREG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