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非
- 作品数:74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用于沥青混合料长距离运输的车厢及车辆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混合料长距离运输的车厢及车辆。所述车厢包括:厢体、搅拌装置、供热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厢体具有预定的内部空间;所述搅拌装置安装至所述厢体,并用于对厢体内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搅拌;所述供热装置安装至所述厢...
- 李亚非惠嘉马前程罗代松魏道新朱逢超蔡赫闫瑾孙圣凯王丹
- 活化“湿法”加工布敦岩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通过对布敦岩沥青进行活化处理,即将岩沥青研磨、加热,使天然沥青析出工艺,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改性设备,生产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即"湿法"加工工艺。该工艺生产的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抗高温性能与抗老化性能显著提升,用于生产沥青混合料时高温抗车辙性能与抗水稳定性能显著提升。但为了保持岩沥青改性沥青不离析且具备一定的抗低温破坏性能,岩沥青掺量存在一个最佳值,试验采用了5种掺量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并分析不同掺量改性沥青性能优劣。研究结果表明:40%以上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离析较为严重,30%布敦岩沥青掺量最佳,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较为均衡,并通过试验路铺筑对该技术进行实体工程验证。
- 李亚非闫瑾陈景
- 关键词:布敦岩沥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 适用于大温差地区的布敦岩沥青复合型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大温差地区的布敦岩沥青复合型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布敦岩沥青复合型改性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布敦岩沥青15‑75份、废旧橡胶粉25‑55份、嵌段共聚物10‑20份、促溶剂3‑20份。该布敦岩沥青复合型...
- 田苗苗李亚非魏道新杨天军罗代松程寅惠嘉沈君于浩闫瑾马前程朱逢超
- 文献传递
- 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两个步骤:确定矿料级配和确定混合料最佳油石比,所述方法的特点在于矿料级配采用幂函数构建的多碎石断级配;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试件,通过不同油石比条件下的矿料最紧密...
- 郭朝阳魏道新陈景赵蔚朱宝林王书杰李亚非许严
- 文献传递
- 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对常温彩色沥青胶结料的制备、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常温彩色沥青路面设计与性能评价指标,使得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得以提升,而常温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温度,减少了沥青混合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闫瑾赵蔚田苗苗李亚非
- 关键词:混合料路用性能
- 旅游公路自行车道用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被引量:1
- 2018年
- 以自行车道用常温彩色沥青胶结料为基础,开展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工作,解决目前彩色沥青路面存在的颜色耐久性差、抗滑性差、路线长、专用拌和站少、施工困难等问题。使得混合料拌和及摊铺温度要求下降,可在常温条件下运输且不影响其性能,为自行车道用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闫瑾赵蔚田苗苗李亚非
- 关键词:旅游公路自行车道施工工艺
- 测量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层间联结抗直剪性能的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层间联结抗直剪性能的设备,其包括:反力架;试件底座,其至少一部分固定到所述反力架,并且该试件底座的高度对应于试件中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垂直载荷加载装置,其包括垂直载荷生成部件、垂直载...
- 杨建国魏道新李亚非郭朝阳李霖边俊林王书杰闫瑾刘智勇秦明星王宏斌王智德王云峰李文革
- 文献传递
- 人行天桥抗凝冰涂层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基于人行天桥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针对城市人行天桥冬季积雪结冰问题,研发一种无色透明的可适用于人行天桥的聚氨酯抗凝冰涂料,通过室内试验和天津市昆俞路人行天桥试验段验证,证明在不影响路用性能的前提下,抗凝冰效果显著。
- 黄广宏惠嘉蔡喜韬李亚非田苗苗闫瑾
- 关键词:人行天桥
- 一种利用湿法加工布墩岩沥青的加工设备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湿法加工布墩岩沥青的加工设备,该种加工设备包括:控温装置、称量提升装置、预混合搅拌装置、剪切研磨及过滤装置和配电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导热油管道、高位槽、热电偶、换热器、加热器、柴油箱和燃烧器;所述称...
- 李亚非闫瑾罗代松陈景郭朝阳田苗苗李霖陈明赵蔚
- 文献传递
- 聚对苯二甲酰1,2-丙二胺阻燃剂的制备与应用
- 2020年
- 通过对苯二甲酰氯和1,2-丙二胺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1,2-丙二胺(PPTA),将其用于改善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的阻燃性能。将PPTA与ABS、聚磷酸铵(APP)以不同比例共混,发现ABS/APP/PPTA=70/22.5/7.5体系阻燃效果最好,氧指数达30.6,UL-94达V-0级别。热失重测试及残炭物的红外分析表明,APP和PPTA在高温下发生了反应,且APP促进了PPTA的成炭。通过SEM观察残炭物,发现ABS/APP/PPTA体系燃烧后形成了致密的炭层,起到了隔氧隔热的作用。
- 惠嘉杨洲程寅李亚非陈景魏道新
- 关键词:聚酰胺阻燃成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