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亭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磐安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超声
  • 4篇弹性成像
  • 4篇超声诊断
  • 4篇成像
  • 3篇碳青霉烯
  • 3篇碳青霉烯类
  • 3篇切口
  • 3篇青霉烯
  • 3篇青霉烯类
  • 3篇克雷伯菌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动脉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乳腺
  • 2篇切除

机构

  • 20篇磐安县人民医...
  • 6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淮海医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98...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安县中医院

作者

  • 20篇李云亭
  • 12篇洪敏
  • 5篇侯春杰
  • 3篇黄东标
  • 3篇周茂亮
  • 3篇刘俊
  • 2篇李进银
  • 2篇唐来坤
  • 2篇李琼媛
  • 2篇周黎明
  • 2篇杨静
  • 2篇胡晓燕
  • 2篇李德方
  • 2篇卢国军
  • 2篇陈红梅
  • 2篇韦炜
  • 2篇朱志阳
  • 2篇马拥军
  • 2篇汤靖岚
  • 2篇申屠桥民

传媒

  • 4篇浙江实用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颈动脉弹性成像联合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
2025年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联合颈动脉弹性成像检测探究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将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是否出现ICVD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责任斑块二维、超声造影及颈动脉弹性评估指标[扩张系数、顺应性系数、α系数、β系数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的差异性,明确ICVD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ICVD症状发生的价值。结果:症状组磁共振成像缺血性病灶患者比例、血管重度狭窄比例、斑块造影分级>2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症状组PWV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长、血管狭窄程度>70%、斑块造影分级>2级与PWV高为ICVD症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7、P=0.003、P=0.02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斑块造影分级>2级预测ICV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78.5%,其AUC为0.742(95%CI=0.654~0.830,P<0.01);以PWV预测ICV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85.4%,其AUC为0.927(95%CI=0.880~0.973,P<0.01);联合两种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9.2%,其AUC为0.947(95%CI=0.911~0.982,P<0.01)。联合四项独立风险因素,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则达到95.0%和93.1%,其AUC为0.973(95%CI=0.951~0.995,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分级>2级与颈动脉PWV高均为ICVD的独立风险因素。将这两者结合进行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预测的准确性。
洪敏李云亭武柏伶侯春杰杜佩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超声造影弹性成像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用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PC型与ISK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P blaKPC-ISK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与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与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指标聚类分析
倍他洛克干预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倍他洛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4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倍他洛克组(n=21)、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类(LVEF)和24h心率变异性(HRV)。结果倍他洛克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倍他洛克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患者的心脏自身调节功能。
陈向东李云亭陈雄伟
关键词:倍他洛克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
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创伤快速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创伤快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进行急诊床旁超声快速评估并经手术明确诊断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腹腔积液全部符合,单个脏器破裂诊断符合率为89.1%,多脏器破裂符合率为61.9%。结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对快速评估腹部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诊断腹部创伤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洪敏李云亭侯春杰
关键词:急诊床旁超声腹部创伤
射频消融与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均衡射频消融组(RFA组)和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组)患者间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匹配后两组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收集经RFA或TCAE治疗的137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其中经RFA治疗者78例,经TACE治疗者59例),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卡钳配对,对匹配后获得的新样本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未经匹配之前,除性别、AFP值外的所有临床基线资料的P值均〈0.05,经匹配后,新样本的所有临床基线资料的P值均〉0.05,说明这些自变量经匹配后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样本均衡可比;经匹配后,RFA组和TACE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3.39%和54.28%,两年生存率分别为36.15%和29.0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2年和0.94年,P值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均衡组间差异后,RFA组的短期生存率优于TACE组。
洪敏李云亭汤靖岚侯春杰
关键词:射频消融生存率分析
超声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与超声弹性成像(UE)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的125例乳腺肿块患者,共乳腺肿块142个,对所有肿块进行超声BI-RADS分类,并进行U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两者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本研究共142个病灶,其中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81个,恶性病灶61个。UE三分法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U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78.69%,特异度为81.48%,阳性预测值为83.54%,阴性预测值为76.19%。BI-RADS分类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分类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72.13%,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0.97%,阴性预测值为78.75%。传统超声BI-RADS分类基础上结合UE进行调整,2种方法均与调整前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三分法可以提高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洪敏李云亭侯春杰
关键词:乳腺超声弹性成像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TNBC的患者85例(TNBC组),另选取同期良性乳腺疾病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模态影像技术对TNBC患者进行检查,并与良性乳腺疾病进行比较,总结TNBC的影像学表现,同时分析多模态影像技术对TNBC的诊断准确率。结果85例TNBC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56例(65.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4例(75.29%);导管内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2例(14.12%)。钼靶X线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在TNBC病灶形态、边界清晰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钼靶X线检查肿块中有微钙化者明显多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影像技术对TNBCⅣ~Ⅵ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钼靶X线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技术对TNBC的诊断率最高,临床应用能够有效降低TNBC的漏诊率。
洪敏李云亭候春杰汤靖岚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5
2004年
李进银卢国军周黎明陈柏松李德芳李云亭周本初唐来坤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体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对体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5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0%(65/81)。超声明确所有肿物的位置;肿物均呈低或中等回声,大部分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或小等号样偏强回声或点状偏强回声或强回声光斑,3个位于睾丸内肿物呈高低回声相间改变;肿物后方回声增强改变;加压探头可见肿物形态发生改变,内部回声可有"漂浮"感;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洪敏李云亭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超声检查体表
基于耐药相关基因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用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获得性耐药基因、两种膜孔蛋白基因、12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4种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很高,除未检出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外,其他基因均有阳性检出;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两种膜孔蛋白基因、两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菌可分为A与B两个簇群;A簇群5株,分别为1、2、3、4、16号株,为克隆传播;B簇群分B1、B2二亚簇群,B1亚簇群12株,分别为5、6、7、8、9、10、11、13、14、17、18、19号株,为克隆传播;B2亚簇群3株,分别为12、15、20号株,亦为克隆传播。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菌株呈3个克隆传播特征,为医院感染。
黄东标李云亭单小云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可移动遗传元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