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血清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阴转
  • 2篇阴转率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硬化
  • 2篇病毒
  • 1篇血清内毒素
  • 1篇血清一氧化氮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氧化氮
  • 1篇野生株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水平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原发性

机构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温帆渊
  • 4篇朱瑞芳
  • 3篇李韶光
  • 2篇吴静黎
  • 2篇谭斌
  • 1篇曾宏
  • 1篇施斌斌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肝病血清中一氧化氮 (N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10 6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水平 ,同时以 1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急性肝炎组患者NO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患者NO水平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 ,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
温帆渊施斌斌谭斌朱瑞芳曾宏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血清一氧化氮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6水平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应用鲎试验动态比浊法检测血清内毒素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 -α、IL -6。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 ,而且随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增加而升高 ,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升高明显。这些患者应用乳果糖或大黄蔗虫丸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6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为针对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治疗提供参考。
吴静黎温帆渊朱瑞芳李韶光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内毒素TNF-ΑIL-6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4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 ,同时使用α干扰素及拉米夫定9个月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5个月,对照组32例 ,单用拉米夫定24个月 ,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T)、HBeAg、抗 -HBe、HBVDNA ,并作YMDD变异检测 ,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0.6 % (29/32) ,对照组ALT复常率为87.5 % (28/32)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8.8 % (22/32) ,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37.5 % (12/3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53.1 % (17/32) ,对照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25 % (8/3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8.1 % (25/32) ,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59.4 % (19/3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21.9 % (7/32) ,对照组YMDD变异率为40.6 % (13/3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同时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与治疗前ALT及HBVDNA基线水平有关。结论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对于ALT中度升高、HBVDNA高水平复制?
朱瑞芳温帆渊李韶光吴静黎
关键词:拉米夫定ALT阴转率HBEAG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的T^(1762)A^(1764)变异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区域T1762A1764变异对干扰素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41例HBeAg阳性、HBVDNA阳性及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后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并定期检测肝功能及HBVDNA。结果治疗前41例CHB患者中有22例存在T1762A1764变异,占54%。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在T1762A1764变异株感染患者中显著高于野生株感染的患者(64%vs37%,P<0.01);HBeAg阴转率在变异株感染患者中显著高于野生株感染的患者(55%vs42%,P<0.05);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54%vs46%,P>0.05)。在野生株治疗有效的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T1762A1764变异株。结论CP区域T1762A1764变异可提高干扰素治疗疗效,干扰素治疗可能会增加T1762A1764变异的机会。
温帆渊朱瑞芳谭斌李韶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HBVDNA阳性DNA阴转率ALT升高野生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