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养志 作品数:132 被引量:59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建立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中厚皮创面转化生长因子表达体系 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版纳微型猪近交系能较好的模拟人取皮区创面,构建动物模型,检测与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目的: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4~6月龄猪构建了皮肤创面愈合动物模型,通过提取皮肤创面总RNA,设计特异引物,对与创面愈合相关密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纯化目的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重组质粒DNA,并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计算重组质粒原液拷贝数浓度并制备梯度浓度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结论:建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可达103拷贝/μL,线性范围达103~109拷贝/μL,阈值循环数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8),扩增效率高(E=107.433%)。利用该检测体系检测了45份样品,效果良好,该方法可为研究TGF-β1基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李颖 霍金龙 潘伟荣 曾养志 王继华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 转化生长因子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SRY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SRY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方法: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BMI猪的SRY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Lasergene、BioEdit、... 霍金龙 成文敏 魏红江 潘伟荣 王配 曾养志关键词:SRY基因 系统进化树 版纳小型猪近交系椎骨、肋骨的形态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02年 本研究观察了版纳小型猪近交系椎骨、肋骨的解剖学、组织学形态 ,并对其腰椎进行轴向载荷压缩试验。小型猪椎骨及肋骨在解剖学、组织学方面与人近似 ,其腰椎能承受人类正常生理载荷。因此 ,版纳小型猪椎骨、肋骨可以作为异种骨移植的材料。 董世武 孙建森 应大君 寿建国 姚远 曾养志关键词:近交系 椎骨 肋骨 生物力学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mtDNA全序列比较研究 提取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用于核移植供体)和屠宰场商品用杂交猪(用于核移植受体)基因组DNA,参照已报道的猪mtDNA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回收产物并进行mtDNA全序列测定和拼接,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和商品用杂... 成文敏 苏小茜 魏红江 信吉阁 霍金龙 潘伟荣 曾养志关键词:版纳微型猪 近交系 文献传递 西双版纳小耳猪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10 2001年 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试剂盒 ,以HRP标记JL - 0 2多位点探针 ,对云南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图谱进行Southern杂交 ,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获得了清晰可辨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大于 2kb的谱带数在 13~ 17条之间 ,JB亚系内 80 5、80 7家系和JS亚系内 111、12 1、133、15 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 0 .92± 0 .0 4、0 .85± 0 .13、0 .86± 0 .0 2、0 .80± 0 .0 5、0 .84± 0 .0 9、0 .88± 0 .0 8,显著高于家系间的相似系数。JB亚系内的 80 5家系和JS亚系内的 15 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最大 ,分别为 0 .92和 0 .88,说明其近交程度较高 ,个体间差异较小 ,均一性较强。另外 ,JB亚系内的 80 5与 80 7两个家系不同个体猪在 11.5kb处 ,均有一条区别于其他家系的特有图带 ,其是否是导致JB亚系体型较大的特异性基因座 ,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丙波 周建华 魏泓 曾养志关键词:DNA指纹 SOUTHERN杂交 不同采集方法对猪卵母细胞的采集效率和成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对COCs损伤小且采集效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高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从屠宰场采集来的卵巢运回实验室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抽吸法、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3种方法采集COCs,然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通过对COCs采集效率、COCs完整性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比较,研究解剖法、刀切过滤法和抽吸法3种采集方法对猪卵母细胞的采集效率和成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卵巢采集COCs个数,刀切过滤法显著高于解剖法和抽吸法(P<0.05),而解剖法仅为1.55个,显著低于抽吸法(P<0.05);采集效率抽吸法最佳,采集和挑选单个COCs的时间显著低于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P<0.05),刀切过滤法次之,但显著低于解剖法(P<0.05);A、B级COCs比例,解剖法高达99.23%,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5),刀切过滤法与抽吸法差异不显著(P>0.05);卵母细胞的成熟率,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都达到80%,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100个成熟卵母细胞所需的卵巢数量,刀切过滤法最少,仅为17.4个,而解剖法和抽吸法分别高达80.6和90.3个;需要的总采集时间(采集和挑选的时间),刀切过滤法最低,仅为126.6min,而解剖法最高,为758.9min。综上所述,与抽吸法和解剖法相比,刀切过滤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 卿玉波 魏红江 姜河海 信吉阁 李红 许成盛 查星琴 潘伟荣 曾养志关键词:猪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培养 抽吸法 解剖法 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 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以期作为判定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指标,同时也为今后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提供基础。运用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体外成熟不同时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揭示线粒体分布、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分布由未成熟的周边分布变为成熟后的均匀分布,并且线粒体簇变大,着色变深。卵母细胞成熟0、11、22h的mtDNA拷贝数分别为(2 519.52±940.39)、(3 421.47±345.71)和(9 747.58±1 928.24),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母细胞成熟33h的mtDNA拷贝数为(39 913.61±1 180.26),显著高于成熟0、11和22h的mtDNA拷贝数(P<0.05)。卵母细胞成熟44h的mtDNA拷贝数为(130 074.30±78 119.45),显著高于成熟33h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随着卵母细胞成熟进程的推进,线粒体活性增强,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增加。 成文敏 霍金龙 信吉阁 潘伟荣 黄言 魏红江 曾养志关键词:猪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异种管状皮质骨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传统的松质骨移植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用于大段骨缺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通过对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MP-2/bFGF)大段异种皮质骨成骨作用观察,探讨异种皮质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版纳近交系小耳猪骨,经过钻孔、酶处理等方法处理后,再在真空、冻干、吸附基础上复合rhBMP-2/bFGF,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皮质管状骨。经复合后每根复合骨含40U bFGF+10mg聚乙烯吡咯酮+0.5mg rhBMP-2。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于兔左桡骨中段制成2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皮质管状骨、对照组植入单纯管状皮质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取材,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等指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皮质骨活化,术后8周移植皮质骨两端结合处愈合,术后12周骨缺损修复较满意;对照组修复缓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结论:近交系管状猪皮质骨复合rhBMP-2/bF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效果显著。 胡益华 林月秋 曾养志 石浪滔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段骨缺损 三品系小型猪3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7 2001年 利用 35个微卫星基因座对中国三个品系的小型猪 (贵州小型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版纳小耳猪近交系 )进行了遗传检测。计算出三个小型猪品系个体样本在 3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纯合率 ,并对其进行t检验。计算出各品系的平均杂合度 ,多态信息含量 (PIC)及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并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三个品系的小型猪其基因纯合率均较高 ,其中版纳小耳猪近交系的基因纯合率最高 ;PIC和平均杂合度均较低 ;贵州小型香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亲缘关系较近 ,并均与版纳小耳猪近交系的亲缘关系略远。 商海涛 牛荣 魏泓 黄中波 甘世祥 王爱德 曾养志关键词:小型猪 微卫星 亲缘关系 遗传学 肥厚性心肌病模型及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的应用 2006年 本文综述了肥厚性心肌病发病机制和肥厚性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独特的近交背景和在解剖学上与人类接近的特点,并探讨了将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应用于人类肥厚性心肌病动物模型研究的前景。 姚立新 陈一岳 曾养志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