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维宁
- 作品数:114 被引量:62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智能化辐射定标任务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18年
- 随着遥感器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以及对于遥感器定标精度要求的提高,定标任务加重。高频次定标能够降低定标误差,提高定量化水平。但依托少量定标场地的在轨定标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应用的时效性和功能性需求.针对高频次、高时效、多时相的多场地在轨定标需求,开发了智能化定标任务规划系统。依托国内核心场和国外数字场建立了全球定标场网信息数据库,重点解决了场地特征、卫星及载荷特性、空间和时间上的匹配问题.通过场地及卫星属性数字化,把定标规划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转化为匹配计算的规则和计算机可识别逻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场地定标任务规划,从而提高定标工作效率,达到高频次定标的目的。
- 宋波杜丽丽易维宁易维宁
- 关键词:智能化
- 基于参考源的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被引量:7
- 2018年
- 地基测量是获取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主要手段。地基测量由于大气影响,测量结果含有严重误差。利用由大气光学参数测量设备和辐射传输软件构成的大气同步修正系统,可以减小大气影响引入的误差。然而,由于典型大气模式和测量参数精度限制,经大气修正后的测量误差仍高于20%。提出一种基于红外标准星的辐射测量方法,使用与目标具有相近观测仰角的红外标准星作为参考源,准确获取空间目标观测光路上的透过率,分析了水汽、臭氧和观测仰角对透过率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红外星测量实验,利用文中方法测量的目标辐射误差为4.65%,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14.57%。结果说明文中方法能作为一种获取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的有效途径。
- 陈川易维宁崔文煜
- 温室气体监测仪星上光谱定标及不确定度分析
- 2018年
-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 instrument,GMI)采用空间外差干涉技术,能有效探测759~2058 nm波段大气高分辨率吸收光谱信息.星上定标是GMI光谱图像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基础,在阐述了GMI成像和光谱定标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星上光谱定标方法,确定了外部光源特征谱线法的星上光谱定标方案。通过对模拟数据的计算,进一步分析了定标不确定度,得出星上光谱定标不确定度为0.030 nm.定标结果显示定标不确定度主要受定标光源不确定度,以及回归不确定度影响,该方法满足仪器的定标要求,为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定量化反演提供了依据.
- 甘伟伟易维宁杜丽丽叶函函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IFT特征描述子降维方法被引量:8
- 2019年
- 针对128维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特征描述子进行图像局部特征点提取时匹配时间过长,以及三维重建进行特征点配准时的应用局限性,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IFT特征描述子降维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实现了SIFT特征描述子降维,同时保留了良好的仿射变换不变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将SIFT特征描述子降至32维时,新的特征描述子在旋转、尺度、视点以及光照等仿射变换下均具有良好的匹配效果,匹配效率比传统SIFT特征描述子效率提高了5倍。
- 周宏浩易维宁杜丽丽乔延利
- 关键词:图像处理神经网络降维
- 基于强度图像和地物偏振反射率数据的光学遥感偏振成像仿真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为获得满足偏振成像探测器的研制所需的偏振成像样本,并解决现有偏振遥感仿真分析中普遍缺乏实测数据支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图像和实测地物偏振反射率数据的偏振成像仿真方法,介绍了其实现过程,并且得到了不同大气几何条件下的卫星高度偏振仿真图像。通过与强度仿真图像定量的对比表明,偏振成像对比度受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弱,在低能见度及后向散射条件下或者某些特定方向上优势更为突出。偏振成像的清晰度对观测方向较为敏感这一属性可以指导选择特定的方向进行偏振探测,并最终提升雾霾条件下偏振成像对地遥感的目标识别能力。
- 黄红莲易维宁乔延利杜丽丽崔文煜
- 关键词:遥感对比度
- 探测对流层气溶胶的双波长米氏散射激光雷达被引量:57
- 2000年
- 研制了一台双波长米氏散射激光雷达 ,用于 532 nm和 10 6 4 nm两个波长对流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的长期探测。介绍了该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和总体结构 ,叙述了各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给出了合肥地区对流层气溶胶测量的若干典型结果。
- 周军岳古明金传佳戚福第易维宁李陶陈毓红熊黎明
- 关键词:激光雷达气溶胶
- 基于偏振信息融合的海洋背景目标检测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海洋背景目标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信息融合的海洋背景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与水体偏振信息的差异性以及偏振图像能很好弱化背景噪音的特点,设计了一组图像融合规则,并通过该组规则来融合强度、偏振度和偏振角等各分量图像。最后,对融合结果采用基于轮廓层次树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图像能很好地抑制海面波纹噪音,同时增强了目标的边缘轮廓和纹理细节信息,以及提高了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使目标更易于被检测出来。
- 梁远安易维宁黄红莲
- 关键词:偏振图像融合目标检测
- 基于小靶标法的星载CCD相机MTF在轨检测研究
- 星载CCD相机成像质量在轨检测关系到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和未来卫星遥感器的发展,合理、有效和实用的方法是获取可靠检验结果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刃边法基础上,介绍并验证了一种新的点靶标方法.点靶标方法具有即适用于较高分辨率卫星...
- 王先华乔延利王乐意易维宁张黎明
- 关键词:遥感CCD相机MTF
- 文献传递
- 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测试总结
-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4m)和宽覆盖(600km)组合成像,星上搭1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相机和6 个宽覆盖多光谱相机(三个波段,每个波段由两台相机成像构成)。...
- 陈正超张兵张黎明易维宁迟耀斌李俊生胡方超罗文斐刘翔张靓张浩
- 关键词:小卫星在轨测试图像质量评价
- 文献传递
- 不同大气条件下红外成像效果模拟被引量:3
- 2012年
- 红外成像仿真技术是解决实际应用中对红外图像数据源需求的重要途径。大气传输是红外成像的必经环节,对红外图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大气传输效应模拟能提高成像的真实感。同一场景在不同大气条件下红外成像的模拟能为特定的图像分析提供数据。在大气传输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红外成像大气作用效果的模拟方法,通过飞艇平台获得的红外图像作为数据,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大气修正得到地面辐亮度基准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大气模式、温度和水汽含量下的红外图像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仿真效果,为大气效应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高春雷易维宁崔文煜刘晓王先华张冬英叶函函方勇华
- 关键词:红外成像图像仿真大气传输图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