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菁菁

作品数:3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抗震
  • 8篇混凝土组合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剪力
  • 5篇钢管
  • 5篇钢管混凝土
  • 4篇受力
  • 4篇组合梁
  • 4篇连接件
  • 4篇混凝土
  • 4篇剪切
  • 4篇钢-混凝土组...
  • 3篇地震
  • 3篇载力
  • 3篇栓钉
  • 3篇四肢
  • 3篇静力
  • 3篇抗剪
  • 3篇滑移

机构

  • 26篇湖南科技大学
  • 15篇中南大学
  • 2篇哈电风能有限...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省建筑设...
  • 1篇广东盖特奇新...

作者

  • 34篇戚菁菁
  • 13篇蒋丽忠
  • 11篇吕伟荣
  • 7篇周旺保
  • 5篇余志武
  • 4篇卢倍嵘
  • 2篇丁发兴
  • 2篇罗浩
  • 2篇龚永智
  • 2篇刘小洁
  • 2篇王海波
  • 2篇谭青
  • 2篇陈浩
  • 2篇蓝声宁
  • 2篇谢献忠
  • 2篇蔡勇
  • 2篇石卫华
  • 2篇黄刚
  • 2篇罗美芳
  • 2篇武霞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
  • 2篇四川水泥
  • 2篇湖南工程学院...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动力学与控制...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及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蒋丽忠丁发兴余志武陈浩龚永智王海波周旺保黄刚戚菁菁谭青刘小洁蔡勇
该项目针对组合结构抗震及稳定性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在工程应用中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十多年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分析了综合力比、剪力连接度和横向配筋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
关键词:抗震设计方法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性能及破坏形式,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区的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1/3比例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组合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应用SAP2000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位移反应,分析结构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及损伤分布情况。
戚菁菁武霞谢献忠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及稳定性研究与应用
蒋丽忠丁发兴余志武陈浩王海波黄刚龚永智周旺宝谭青蔡勇刘小洁周期石戚菁菁宋力匡亚川朱志辉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合了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点,具有“轻型大跨”、“预制装配”、“快速施工”等特点,同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大大减轻自重、减小结构尺寸、抗震性能优良、施工方便等,同钢结构相比可以节省用钢...
关键词: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稳定性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评价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地震损伤情况,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破坏特征和构件损伤情况。在试验所获得滞回曲线的基础上,通过对能量系数和耗能因子的修正,在传统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考虑无效耗能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各位移阶段的损伤系数,为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四肢格构柱及其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黄志熊陆增蒋丽忠周旺保谌湘文戚菁菁
关键词:格构柱钢管混凝土拟静力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因其优越的抗震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国内外的多次强震中得到检验,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组合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对组合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地震响应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尤其是...
戚菁菁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弹塑性反应
文献传递
界面滑移、竖向掀起及剪切变形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动力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及变形协调条件,在Euler梁和Timoshenko梁理论基础上,分别建立3种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学模型,通过推导相应动力学方程,编制计算分析程序,计算组合梁模型的弯曲振动频率、振型以及在各种动力荷载工况下的动力响应,并与ANSYS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各种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讨论界面滑移、竖向掀起及剪切变形对组合连续梁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切变形影响时,组合梁自振频率明显降低,动力响应显著增大,而是否考虑竖向掀起对组合梁自振频率和动力响应均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3种因素影响的组合连续梁模型所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最符合,并能较好地模拟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动力性能。
戚菁菁蒋丽忠张传增余志武
关键词:组合连续梁动力性能界面滑移剪切变形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2015年
为了全面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动力性能,对单层单跨的钢管混凝土柱和组合梁组成的组合框架进行动力性能参数分析.讨论了钢管混凝土柱含钢率、柱长细比、柱轴压比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连接度对固有频率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固有频率随含钢率的增加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组合梁剪力连接度对组合框架固有频率无明显影响.位移响应随柱含钢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梁柱线刚度比减小而增大.而轴压比对组合框架地震响应峰值影响较小,剪力连接度大于0.73时,对组合框架位移响应的影响并不明显.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得出各参数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戚菁菁武霞谢献忠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固有频率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验研究及参数分析
2024年
为研究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对4根四肢格构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得到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试件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格构柱的耗能能力及延性都较好;轴压比对试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破坏阶段,轴压比越大承载力下降段的斜率越大;长细比对试件受力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长细比增大,试件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会增大,但水平承载力和破坏段的斜率会降低。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不同高宽比、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等参数对试件弹性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减小格构柱的高宽比和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对格构柱的受力性能有很大提升。建议实际工程中格构柱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8;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低不宜大于7.0。
黄志熊陆增蒋丽忠蒋丽忠周旺保戚菁菁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含UHPC薄层的新型栓钉组合剪力键抗拔性能试验研究
2023年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为UHPC)良好的受力性能,提出了一种由钢板-UHPC薄层-普通混凝土叠合而成的新型栓钉组合剪力键,用于增强基础环式风力机基础中基础环与混凝土间的界面抗拔能力。通过对1:3缩尺模型进行了3组共9个静力拔出试验,研究了UHPC薄层厚度对新型栓钉组合剪力键的荷载-滑移曲线、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受力过程可经历4个阶段,即界面间摩擦传力弹性阶段、栓钉受剪弹性和弹塑性阶段、混凝土受拉破坏阶段。UHPC薄层的加入,栓钉不仅在钢板与UHPC薄层界面(简称第一界面)即栓钉根部出现了塑性,同时在UHPC薄层-普通混凝土交界面(简称第二界面)上亦出现了明显的塑性,使得新型栓钉组合剪力键抗剪刚度及承载力均较普通栓钉剪力键有显著提高。同时栓钉根部剪应力峰值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剪力键的抗拔性能。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双界面栓钉屈服的新型栓钉组合剪力键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好反映UHPC薄层厚度对承载力的贡献。
吕伟荣马慧心卢倍嵘周卿祺赵思钛刘福财戚菁菁
关键词:栓钉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对8榀由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管混凝土柱构成的组合框架结构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考虑柱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和长细比3个设计参数的变化,分析组合框架骨架曲线以及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特征,研究各参数对组合框架结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的形状及其特征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系统的参数分析结果,建议综合考虑各参数影响的组合框架结构骨架曲线和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恢复力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符合,为组合结构体系的非线性抗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戚菁菁蒋丽忠周旺保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曲线恢复力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