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鸿滨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胆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上皮
  • 2篇手术
  • 2篇术后血流动力...
  • 2篇急性肝
  • 2篇间质
  • 2篇功能衰竭
  • 2篇肝移植
  • 2篇表型
  • 2篇表型转变
  • 2篇大鼠肝移植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胆管结扎
  • 1篇胆红素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21...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徐鸿滨
  • 3篇董家鸿
  • 3篇叶晟
  • 3篇张爱群
  • 3篇李崇辉
  • 2篇徐清华
  • 2篇李芳
  • 2篇王洪东
  • 2篇葛新兰
  • 2篇罗渝昆
  • 2篇路更
  • 2篇李宇颖
  • 2篇金鑫
  • 2篇史宪杰
  • 1篇常子军
  • 1篇吕少诚
  • 1篇潘可
  • 1篇裴利娟
  • 1篇徐明月
  • 1篇朱瑛梅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目前,有关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肝上下腔静脉的不同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Kamada二袖套法、改良内覆静脉支架法和Harihara三袖套法...
王洪东李崇辉葛新兰徐鸿滨徐清华罗渝昆叶晟张爱群董家鸿
不同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上下腔静脉的不同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Kamada二袖套法、改良内覆静脉支架法和Harihara三袖套法3种不同的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先取12对记录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个月受体存活情况、肝脏弹性模量值、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另以10只相近体质量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肝脏弹性模量值。利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LSPI)监测3组移植组受体移植肝复流后和对照组肝脏的微循环。术后24,72 h和1个月,3组移植组各时间点再另取6只存活受体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结果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手术成功比例分别为12/12,11/12和11/12。术后1个月,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分别有11(11/12),9(9/11)和9(9/11)只受体存活,分别有0,7,4例发生静脉血栓;二袖套组发生静脉血栓比例低于支架组和三袖套组(P=0.000和0.026)。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肝弹性模量值分别为7.0±0.4,15.3±1.6,7.5±0.7和5.6±0.7,各移植组均高于对照组(F=209.70,P<0.05)。移植肝复流后LSPI流量值逐步增加,但复流3,10,20 min后,各移植组间LSPI流量值差异无统计意义(F=1.96,3.81和1.65,P均>0.05);复流20 min时,各移植组LSPI流量值仍低于对照组(F=237.65,154.02和50.95,P均<0.05)。将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各移植组术后肝下下腔静脉(IHVC)和门静脉(PV)血流量、压力均逐渐升高。术后24,72 h和1个月,3组移植组大鼠IHVC和PV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最低(F=71.4和54.3,79.8和54.3,84.5和29.6,P均<0.05);3组移植组大鼠IHVC压力均高于对照组,支架组最高(F=73.5、159.8和110.1,P<0.05)。术后24,72 h,二袖套组和三袖套组PV压力均低于对照组,而支架组高于对照组(F=126.6和193.5,P均<0.05)。术后1个月,支架组大鼠PV压力高于对照组(F=128.
王洪东李崇辉葛新兰徐鸿滨徐清华罗渝昆叶晟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肝移植
肝移植后胆管上皮间质表型转变的动态变化及与门管区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胆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是肝移植(LT)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LT患者1年生存率国际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85%,5年存活率达70-80%,1年和5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0-85%和70-75%。但肝移植术后...
徐鸿滨
关键词:上皮间质胆道并发症
急性肝功能衰竭急诊肝移植围术期治疗的单中心经验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急性肝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病情复杂,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普通肝脏移植有着明显不同。目的:总结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7例,年龄15-69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23例(其中乙型合并丁型肝炎2例),Wilsons病7例,3例为毒蕈中毒,2例不明原因药物肝脏损害,1例雷公藤多甙中毒,1例为外伤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失代偿,1例尸体肝移植后患者。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3-1 740 d,中位生存时间为634 d。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76%,1年存活率为63%,2年存活率为58%。9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包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目前急诊肝移植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出血、感染、排异反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围手术期间每一环节的处理,对于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裴利娟徐鸿滨金鑫史宪杰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治疗存活率
剧烈运动后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被引量:1
2006年
路更李芳李宇颖徐鸿滨
关键词:肝肾功能衰竭运动后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211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方法,211例患者中,2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4%,治愈19例,治愈率为86.4%,3例死亡。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朱瑛梅吕少诚金鑫徐鸿滨徐明月史宪杰
关键词:腹部手术肺部感染护理
胆汁淤积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间质表型转变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时胆管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表型转变的特点。方法制作胆管结扎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术后1周和2周时肝内胆管细胞的上皮和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胆管结扎后胆汁淤积,引起肝内汇管区胆管细胞显著增生以及围胆管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基质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大鼠胆管细胞均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蛋白CK19,但胆管结扎组肝内胆管细胞也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FSP1/S100A4。胆管结扎1周时,汇管区内新生小胆管呈Vimentin强阳性,2周时增生胆管周围许多细胞也呈Vimentin阳性。但两组大鼠胆管细胞均不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α-SM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胆管细胞周围。结论在胆汁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胆管细胞增生并发生一定程度的上皮-间质表型转变,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李崇辉叶晟张爱群徐鸿滨潘可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胆管结扎上皮-间质转变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尿毒症患者合并肺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徐鸿滨李芳常子军路更李宇颖宿健
关键词:尿毒症肺感染血必净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