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学锋

作品数:1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电极
  • 6篇电化学
  • 5篇分子
  • 3篇电解池
  • 3篇修饰
  • 3篇扫描电化学显...
  • 3篇微电极
  • 3篇分子膜
  • 3篇超微电极
  • 2篇电化学石英晶...
  • 2篇电击
  • 2篇修饰电极
  • 2篇亚铁氰化钾
  • 2篇熔融
  • 2篇熔融法
  • 2篇石英晶体
  • 2篇石英晶体微天...
  • 2篇石英晶振
  • 2篇水体系
  • 2篇碳链

机构

  • 12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徐学锋
  • 11篇卢小泉
  • 10篇智福鹏
  • 10篇王晓燕
  • 10篇尚慧
  • 10篇范静媛
  • 4篇薛中华
  • 3篇杜捷
  • 2篇宋正思
  • 2篇杨建东
  • 1篇郭晶涛
  • 1篇王艳凤
  • 1篇张凯

传媒

  • 2篇第十届全国电...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电解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电解池。电解池池体内侧壁设有参比电极插槽;池体壁上嵌有与池内空间相接触的铂丝对电极;池体侧面设有与池体内空间相通的挡板,池体内和侧面挡板中部设有橡胶密封圈、石英晶...
卢小泉智福鹏尚慧徐学锋王晓燕范静媛
文献传递
一种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超微电极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火焰熔融法封胶毛细管尖端,首次采用循环伏安技术镀绝缘膜,并用电击的方法获得超微电极的尖端。和传统制作技术相比,本发明制作的超微电极尖端最小直径达到300~1000nm,绝缘膜...
卢小泉徐学锋杜捷范静媛王晓燕尚慧智福鹏
文献传递
两种(C<Sub>9</Sub>
本发明涉及两种(C<Sub>9</Sub>,C<Sub>12</Sub>)不同长度碳链的对称尾式巯基卟啉。由对羟基卟啉出发,依次通过溴化,酯化,水解,制备了两种(C<Sub>9</Sub>,C<Sub>12</Sub>)...
卢小泉尚慧王晓燕智福鹏徐学锋范静媛段爱霞郭晶涛薛中华
文献传递
水体系中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系中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它是将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卟啉单分子膜后,与参比电极、对电极插入含有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探针分子的六氟磷酸钾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检测池中,进行电化学工作站扫描,得到卟啉自...
卢小泉智福鹏尚慧王晓燕宋正思薛中华杨建东徐学锋范静媛
文献传递
水体系中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系中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它是将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卟啉单分子膜后,与参比电极、对电极插入含有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探针分子的六氟磷酸钾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检测池中,进行电化学工作站扫描,得到卟啉自...
卢小泉智福鹏尚慧王晓燕宋正思薛中华杨建东徐学锋范静媛
文献传递
一种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超微电极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火焰熔融法封胶毛细管尖端,首次采用循环伏安技术镀绝缘膜,并用电击的方法获得超微电极的尖端。和传统制作技术相比,本发明制作的超微电极尖端最小直径达到300~1000nm,绝缘膜...
卢小泉徐学锋杜捷范静媛王晓燕尚慧智福鹏
文献传递
一种碳链长度为6的尾式四巯基卟啉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链长度为6的四巯基卟啉,其结构式如右,制备方法是由四羟基卟啉出发,依次通过溴化,酯化,水解,制备一种碳链长度为6的四巯基卟啉。本发明所合成的四巯基卟啉对实现电子转移研究和分子催化及光致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
卢小泉王晓燕尚慧徐学锋范静媛智福鹏薛中华张凯
文献传递
基于普鲁士兰/金复合纳米层的安培型葡萄糖传感器研制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PB/AuNPs对玻碳电极(GCE)进行表面修饰,再在其表面附加sol-gel固定的葡萄糖氧化酶层的安培型葡萄糖传感器制备方法。
杜捷徐学锋王艳凤卢小泉
关键词:葡萄糖传感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
文献传递
用于电化学实验可升降的支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化学实验的可升降实验支架,是由铁架台和横杆构成。在铁架台横杆的端部置有可卡式聚四氟乙烯烧杯盖,横杆作为螺钉,可卡式聚四氟乙烯烧杯盖作为螺母相互连接,杯盖上开有2~5mm孔。本发明克服了在电化学实验中...
卢小泉范静媛徐学锋王晓燕尚慧智福鹏
文献传递
功能化金属卟啉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对分子氧的电催化
卟啉类化合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氧的传递、储蓄、活化及电子传输作用,在光合过程中起光敏电子转移作用。自组装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制备有机超薄膜的方法,是基于分子之间的自组作用,在固体基底表面上形成有机单分子层。本文通过金...
尚慧王晓燕智福鹏徐学锋范静媛卢小泉
关键词:金属卟啉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