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彪林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合金
  • 5篇非晶
  • 4篇形成能
  • 4篇非晶合金
  • 4篇玻璃形成
  • 4篇玻璃形成能力
  • 2篇镁基
  • 2篇扩散
  • 2篇大块非晶
  • 2篇X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性质
  • 1篇熔炼
  • 1篇熔炼技术
  • 1篇烧结体
  • 1篇镍包覆
  • 1篇偏析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镁基非晶合金

机构

  • 8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彭彪林
  • 7篇陈学定
  • 5篇王晓军
  • 3篇夏天东
  • 3篇康凯
  • 2篇刘国瑞
  • 1篇杨春秀

传媒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稀土元素对镁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及晶化动力学研究
本文以Mg合金为基础,利用稀土元素La,Tb,Gd分别替代非晶形成能力较强的Mg65Cu25Y10中的Y,用真空吹铸法制备出了直径2mm的Mg65Cu25Y10-XLaX(x=0,0.35,1,2),Mg65Cu25Y1...
彭彪林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玻璃形成能力非晶晶化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镁基大块非晶玻璃转变的动力学性质被引量:5
2006年
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 mm的Mg65Cu25Y6Gd4与Mg65Cu25Gd10块体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以Mg65Cu25Y6Gd4与Mg65Cu25Gd10大块非晶合金DTA实验为基础,利用Kissinger方程对其玻璃转变的动力学性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玻璃转变表观激活能与频率因子v0越小,玻璃转变处Lasocka关系的B值越大,则对于同一合金系表现出玻璃形成能力(GFA)越强,这一现象是由于大块非晶合金独特的结构特点所引起的.
陈学定彭彪林王晓军
关键词:玻璃转变玻璃形成能力表观激活能
Y和Tb对Mg_(65)Cu_(25)Y_(10-x)Tb_x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mm的Mg65Cu25Y10-xTbx(x=0,2,4,6,8,10)块体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65Cu25Y10-xTbx合金均能形成非晶合金;随着合金元素Tb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形成能力逐渐增强,当x=8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最强,随后当x=10时,有所下降。通过对Mg65Cu25Y10-xTbx合金系的电负性差与原子尺寸参数的计算,合理地解释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Mg65Cu25Y10-xTbx合金的电负性差的变化所引起的;当x=6,8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较强,DTA图显示其成分可能属于共晶点成分,同时通过计算得出此两种非晶合金的λ值与由原子团族模型推导出的λ=0.18相差较大。
彭彪林王晓军陈学定
关键词:镁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
Mg_(65)Cu_(25)Y_(10-x)La_x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被引量:11
2005年
传统的非晶合金多为粉末或者薄带,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许多优异性能的发挥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因此研究开发块体非晶合金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mm的Mg65Cu25Y10-xLax(x=0、0.35、1、2)块体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2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玻璃形成能力(Trg=0.5872);当x=0.35时,也就是当原子半径参数λ=0.18时,不但没得到共晶点的成分,反而其玻璃形成能力比Mg65Cu25Y10还差;当x=3、4时,此时在非晶基体中已经出现晶体相,说明其玻璃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彭彪林王晓军陈学定夏天东
关键词:镁基合金大块非晶玻璃形成能力
镍包覆铜复合粉末烧结体界面扩散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固相烧结法将镍包铜粉成功地制成了块状烧结体,通过SEM、XRD和EDS研究了烧结过程中镍包铜粉中界面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升高,颗粒内原子扩散系数越大,烧结体界面迁移越容易,形成较大的晶粒,同时界面组织也比较均匀.在扩散过程中,由于镍的扩散系数比铜大,镍层扩散进入铜形成了铜镍固溶体,界面呈现单向迁移.
陈学定刘国瑞彭彪林康凯
关键词:扩散
普通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磁悬浮熔炼技术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普通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实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磁悬浮熔炼和铜模吹铸法制备.分析讨论了磁悬浮的原理,发现当装有物料的石英玻璃管位于加热直螺线管的中间偏上位置时,物料开始被高高弹起,随后在直螺线管的顶部振荡几次后基本稳定在一静止位置.感应涡流加热物料,待物料熔化后再从顶部通氩气把熔融物料从玻璃管小孔中吹入下方的铜模中快速冷却制取大块非晶合金.物料的密度太大或物料在感应线圈中位置太低时,物料不会被弹起和悬浮.
王晓军陈学定夏天东杨春秀彭彪林
关键词:高频感应加热磁悬浮大块非晶合金
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及其烧结行为被引量:7
2007年
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镍包铜粉,并利用固相烧结法将镍包铜粉成功地制成了块状烧结体。通过SEM、XRD与EDS分析研究了烧结过程中镍包铜粉中界面的迁移情况,同时制备了镍铜混合粉末烧结体并和镍包铜粉末烧结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包铜粉烧结体在扩散过程中,由于镍的扩散系数比铜大,镍层扩散进入铜形成了铜镍固溶体,界面单向迁移。随烧结温度升高,颗粒内原子扩散系数越大,烧结体界面扩散越容易,形成较大的晶粒,同时镍包铜粉烧结体能克服镍铜混合粉烧结产品中的组织偏析。
刘国瑞陈学定康凯彭彪林
关键词:扩散偏析
非晶合金应用现状被引量:26
2006年
非晶合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到了研发性能卓越、质量稳定,可大批量生产的新产品的阶段。通过简介非晶合金发展历史中3个商业化比较成功的公司—非晶体金属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液体金属科技股份公司研发新产品的艰难历程,以及非晶合金国内外当前的应用研究状况,说明非晶合金在作为软磁功能材料和薄、轻、小的3C产品结构材料方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王晓军陈学定夏天东康凯彭彪林
关键词:非晶合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