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鼻内镜等离子刀全鼻咽切除术治疗复发鼻咽癌
- 目的:观察等离子刀在经鼻内镜全鼻咽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复发鼻咽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我科鼻腔颅底肿瘤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T4 3例,rT...
- 李刚王路钟志明彭小红李湘平
- 鼻咽癌组织中FOXQ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检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NP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分析NPC组织中FOXQ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FOXQ1显著高表达(P<0.001);FOXQ1的表达在病理类型、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方面有显著差异,与性别、年龄、N分期和M分期无关;FOXQ1高表达组血浆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40);FOXQ1高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率显著差于低表达组(χ~2=11.305,P=0.001),而两组间患者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78,P=0.539)。结论 :FOXQ1高表达于NPC且与病理类型、T分期、临床分期及血浆EBVDNA有关,高表达FOXQ1的NPC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进展。
- 赵飞鹏梁灼萍彭小红刘雄冯华君覃纲
- 关键词:鼻咽癌EBV-DNA预后
-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疗策略初探
- 陈怀宏鲁娟黄远授彭小红王凡李湘平
- 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联合鼻咽通气管在OSAHS患者手术计划中的作用
- 陈怀宏黄远授鲁娟彭小红王凡李湘平
- PET/CT与常规检查评估鼻咽癌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比较PET/CT与常规检查(CWU)评估鼻咽癌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将51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PET/CT及CWU两组,CWU组采用胸片、B超及全身骨扫描评估远处转移病灶,分析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PET/CT组216例中报告远处转移32例,均证实报告准确;CWU组298例中报告可疑转移患者42例,其中28例证实为远处转移,另有3例远处转移未检出。两组检查敏感性分别为100.0%(32/32)和90.3%(28/31),特异性分别为100.0%(184/184)和94.8%(253/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T/CT组N2~3分期远处转移率、多发转移及多器官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CWU组(P<0.01或0.05)。结论:PET/CT检查稍优于CWU,但临床实践中CWU仍是价廉、实用的方法。
- 林少雄李湘平吴湖炳鲁娟梁碧君彭小红李思阳俞莉刘雄
- 关键词:PET/CT鼻咽肿瘤远处转移
- MiR-124调控Foxq1基因抑制鼻咽癌增殖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 研究表明MicroRNAs表达失调参与调控鼻咽癌发生发展。我们前期研究通过基因芯片筛查及实时定量PCR证实鼻咽癌患者血浆miR-124与正常对照比较表达下调,但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调控机制尚未报道。本文的目...
- 彭小红黄浩然鲁娟刘雄赵飞鹏张宝林少雄王路陈怀宏徐夏王凡李湘平
- 关键词:肿瘤增殖鼻咽癌
- 1例以发热、咽喉炎为首要症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报道
- 彭小红
-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筛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筛选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方法:纳入喉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共30例,收集原发灶、切缘黏膜、颈部转移淋巴结标本,分为切缘组(n=30)、原发灶组(n=30)、淋巴结组(n=16),采用RTq PCR分别检测HGF、c-MET、VEGF、EGF、VASH1、HIF-1α、JMJD3、JMJD4基因m RNA表达,筛选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结果:HGF、VEGF、EGF、HIF-1α、JMJD3基因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均P<0.05),VASH1则为低表达(P<0.05);进一步筛选表明,HIF-1α、JMJD3在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均P<0.05)。结论:HIF-1α、JMJD3过表达可能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林少雄林小琼项光早彭小红张文锐王挥戈
- 关键词:喉癌颈部淋巴结分子标记物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过程、预后。结果 43例患者的男女发病率为1:1.15,所有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77%患者伴有发热。20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3例未予药物干预,8例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2例手术清扫颈部肿大淋巴结。5例并发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2例死亡。随访22例中有5例复发,再次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缺乏特异性,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必要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和随访。
- 李思阳李湘平田文栋刘雄王路俞莉彭小红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免疫系统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