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云

作品数:275 被引量:1,309H指数:19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56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子电信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6篇合金
  • 54篇接头
  • 53篇焊缝
  • 48篇金属
  • 42篇韧性
  • 42篇焊接接头
  • 37篇力学性能
  • 37篇激光
  • 37篇力学性
  • 34篇激光焊
  • 33篇焊丝
  • 28篇激光焊接
  • 27篇显微组织
  • 25篇熔敷
  • 25篇铝合金
  • 24篇热输入
  • 23篇气体保护
  • 22篇气体保护焊
  • 22篇保护焊
  • 20篇熔敷金属

机构

  • 255篇钢铁研究总院
  • 38篇昆明理工大学
  • 33篇清华大学
  • 1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0篇兰州理工大学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紫金矿业集团...
  • 5篇钢研纳克检测...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马鞍山钢铁股...
  • 3篇仁荷大学
  • 3篇哈尔滨焊接研...
  • 3篇唐山钢铁集团...
  • 2篇承德石油高等...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275篇彭云
  • 172篇田志凌
  • 98篇马成勇
  • 71篇赵琳
  • 46篇齐彦昌
  • 41篇肖红军
  • 36篇张晓牧
  • 34篇曹洋
  • 32篇魏金山
  • 22篇安同邦
  • 21篇何长红
  • 16篇陈武柱
  • 14篇肖晓明
  • 13篇许良红
  • 11篇许祖泽
  • 11篇王成
  • 10篇曹睿
  • 9篇夏明生
  • 9篇杨柏
  • 9篇王艳杰

传媒

  • 48篇焊接学报
  • 13篇焊接
  • 13篇钢铁研究学报
  • 12篇热加工工艺
  • 9篇机械工程学报
  • 8篇应用激光
  • 7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金属学报
  • 7篇机械工程材料
  • 6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中国激光
  • 4篇焊接技术
  • 4篇物理测试
  • 3篇钢铁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激光与光电子...
  • 3篇表面技术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汽车工艺与材...

年份

  • 7篇2024
  • 12篇2023
  • 20篇2022
  • 16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21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韧性、耐腐蚀、耐火的低合金高强钢用焊接材料
一种高韧性、耐腐蚀、耐火的低合金高强钢用焊接材料,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r:0.90‑1.50%,W:0.10‑0.80%,Mo:0.20‑0.70%,Ni:2.0‑4.0%,Mg:0.00...
彭云宋亮赵琳肖红军韩胜田志凌马成勇齐彦昌安同邦
文献传递
热输入对电弧增材制造船用高强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年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脉冲(P)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制备了不同热输入的590 MPa(屈服强度)级船用高强钢构件,利用OM、SEM、EBSD和TEM等方法研究了热输入对成形构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为5.6 kJ/cm时,构件显微组织主要为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面积分数约为14.82%,有效大角度晶界(晶界角度α>45°)长度占比为36.3%,构件在横向和纵向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843和858 MPa,平均硬度为286 HV,但其-50℃冲击吸收功分别仅为15和16 J;而当热输入增加至13.5 kJ/cm时,低冷却速率和高有效夹杂物(夹杂物尺寸d>0.4μm)含量促使增材制造构件组织中形成大量针状铁素体,同时还出现了板条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M-A组元面积分数降低至4.21%,有效大角度晶界长度占比增至52.4%,构件在横向和纵向的抗拉强度分别降低至723和705 MPa,与此同时,构件平均硬度也降低至258 HV,但其低温冲击吸收功大幅提高,分别达到了109和127 J,约是低热输入条件下构件低温冲击吸收功的7~8倍,冲击断裂特征也由准解理断裂转变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侯旭儒赵琳任淑彬彭云马成勇田志凌
关键词:热输入针状铁素体力学性能
铝合金焊接结晶裂纹的防止被引量:20
1995年
介绍了铝合金焊接裂纹的分类.从焊接冶金、焊接力学及焊接工艺三个方面介绍了防止铝合金焊接结晶裂纹的研究成果.
彭云
关键词:铝合金
980MPa高强钢TIG焊接接头原位拉伸断裂机理被引量:9
2010年
对新型980MPa深海用高强钢TIG焊接接头5种不同缺口位置的试样进行了原位拉伸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每个试样的动态断裂过程,并对其断裂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最终确定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试验结果表明:直缺口试样的微观断裂经历了塑性变形、缺口处起裂、裂纹扩展、裂纹尖端钝化,直至试样断裂的过程,并且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重复钝化、扩展、新裂纹产生、再钝化、再扩展的过程;圆弧试样和平板试样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经历塑性变形、颈缩、出现微裂纹、微裂纹扩展,直至试样瞬间断裂的过程,并且圆弧试样和平板试样的起裂应力和断裂应力十分接近,表现为突发形式;平板试样中发现最后断裂在焊缝金属处,这说明其薄弱环节为焊缝金属处。
张晓波曹睿冯伟彭云江峰陈剑虹
关键词:贝氏体钢TIG焊
电弧焊与填充金属委员会(IIW-C-II)研究进展——第70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电弧焊与填充金属研究组报告评述
2018年
在第70届国际焊接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简称IIW)年会上,电弧焊与填充金属委员会(Commission II-arc welding and filler metals,简称C-II)共收录论文30篇,内容涉及焊缝金属冶金、焊缝金属测试与测量及焊缝金属的分类与标准化等二个主题。焊缝金属冶金主题收到论文11篇,内容涉及焊缝金属中的氢、焊缝金属组织结构、焊接裂纹及高强钢焊接材料等多个方面。焊缝金属测试与测量主题收录论文11篇,内容涉及镍基合金、高强钢和耐热钢等。焊缝金属的分类与标准化领域收到8篇论文,主要涉及扩散氢测量、焊缝金属成分分析等相关内容。
邸新杰彭云
关键词:焊接冶金
基于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丝材及工艺
一种基于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丝材及工艺,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丝材成分为:C:0.01%~0.03%,Si:0.40%~0.55%,Mn:1.5%~2.0%,Cr:18.5%~20.0%,Ni:9.0%~...
赵琳彭云王艳杰侯旭儒朱彦洁田志凌马成勇
文献传递
脉冲对电弧增材制造304不锈钢构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分别采用CMT+P和CMT这2种焊接模式进行304奥氏体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构件打印,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电弧增材工艺打印构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MT+P和CMT这2种焊接模式电弧增材制造304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成形性;2种打印模式下成形构件的显微组织均由奥氏体+δ铁素体+σ相组成;2种打印模式下电弧增材制造不锈钢构件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脉冲能细化晶粒使得CMP+P的拉伸性能优于CMT的;硬而脆的σ相降低了构件的冲击韧性,但构件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侯旭儒徐东安王艳杰曹洋曹洋赵琳马成勇
关键词:脉冲显微组织
焊接热循环对Nb-V-Ti微合金钢组织和韧性的影响
1997年
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对Nb-V-Ti微合金钢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韧性与t8/5和热循环类型有关。Nb-V-Ti微合金钢母材组织为P+F。经1320℃焊接热循环,t8/5冷速较小时,组织为B+F+P;冷速较大时,组织为B;冷速继续增大,组织为B+M。冷速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韧性。经1320℃、1320℃+1320℃和1320℃+780℃三种热循环后,韧性均有较大下降,以1320℃+780℃热循环韧性最低。
彭云许祖泽
关键词:微合金钢韧性热循环
高耐蚀气体保护焊丝
本发明属于焊接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高耐蚀气体保护焊丝,其中,该焊丝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1~0.1%,Si:0.1~1.0%,Mn:0.3~1.0%,P≤0.015%,S≤0.015%,Ni:1.5~5%,C...
彭云肖晓明齐彦昌张晓牧田志凌马成勇肖红军
文献传递
激光深熔焊接薄板不同传热模型对比研究
2001年
将激光深熔焊接薄板传热过程简化为三个不同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时检测温度变化及焊缝形状进行对比研究. 激光深熔焊接薄板时,可将激光传热简化为线热源模型;若考虑等离子体的作用激光传热可简化为点热源加线热源模型.实际焊接时,激光能量沿厚度方向逐渐衰减.因此,在前两种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激光能量的衰减,可将激光热源等效为点热源加逐渐衰减的线热源模型,并为此提出了分层求解技术,编制软件可绘制工件上任一点热循环曲线及任一时刻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的结果表明:点热源加能量逐渐衰减的线热源模型与实际检测结果有较好的近似性.激光焊接具有比普通焊接方法快得多的加热和冷却速度,实际测得:P=2400 W,V=0.8 m/min,在工件背面距焊缝中心0.8 mm处,最高温度Tm为1060℃, t8/5为1.2 s.(OE29)
张永强彭云王成陈武包刚田志凌
关键词:薄板传热模型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