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硬件
  • 2篇视频
  • 2篇随动
  • 2篇透过性
  • 2篇透水
  • 2篇滤膜
  • 2篇超滤
  • 2篇超滤膜
  • 1篇递归
  • 1篇点云
  • 1篇点云数据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还原
  • 1篇氧化钙
  • 1篇氧化亚铜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因果性
  • 1篇硬件设计
  • 1篇硬件原理

机构

  • 12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作者

  • 12篇张静
  • 2篇王波
  • 2篇王安红
  • 2篇赵玉英
  • 2篇李娜
  • 1篇王艳
  • 1篇刘瑞珍

传媒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分子催化(中...

年份

  • 9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块链证据司法适用研究
张静
一种氯化钙溶液的制备方法
一种氯化钙溶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领域,其特征是采用连续法进行;包括将碳酸钙和盐酸连续加入三级串联反应釜中,生成氯化钙溶液;连续将氢氧化钙加入反应液中进行调节反应液pH值;采用三级连续过滤,除去不溶物、金属沉淀物及胶体后...
张静
文献传递
嵌入式ARM9200与MCP2510的通信研究
随着嵌入式的广泛应用,嵌入式外围接口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主要应用于掌上PDA、移动计算设备、电视机顶盒、手机上网、数字电视、多媒体、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
张静
关键词:硬件原理驱动程序硬件设计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透过性和强度的超滤膜综合检测装置
本发明属于薄膜性能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透过性和强度的超滤膜综合检测装置,包括流动感应式驱动机构、压力感应式离合机构、回转式自动清理机构和套筒式超滤机构。本发明为了尽量减少微孔堵塞对透水性能测试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了...
卢静琼祁子玺张静赵玉英王波高成云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张静
Cu_(2)O@C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诱导合成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被引量:1
2024年
Cu_(2)O具有禁带窄、环境友好和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Cu_(2)O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光诱导原位技术,以甲醇为碳源、硫酸铜为铜源,一步成功制备了超薄炭壳层包覆的Cu_(2)O复合纳米材料(Cu_(2)O@C)。结果显示,与常规炭包覆方法相比,光诱导原位技术避免了苛刻的反应条件及繁琐的合成步骤对Cu_(2)O半导体结构的破坏,有效保留了Cu_(2)O本征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同时,Cu_(2)O@C的核壳结构不仅可以钝化半导体表面缺陷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且炭壳层的包覆还可以避免Cu_(2)O纳米颗粒与溶液的直接接触,有效抑制高活性反应中间体对催化剂结构的破坏。与单独的Cu_(2)O纳米颗粒相比,Cu_(2)O@C复合纳米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解水产氢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产氢速率可达1.28 mmol/(g·h),且在连续五次循环稳定性测试中,氢气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李娜毛树红严文君张静
一种光化学氧化乙醇脱氢偶联制备2,3-丁二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化学氧化乙醇脱氢偶联制备2,3‑丁二醇的方法,属于光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乙醇与溶剂反应体系中,惰性气氛下,利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光照乙醇脱氢偶联合成2,3‑丁二醇。过氧化氢溶液在光的驱动下,发生...
李娜王艳朱宏跃张静
一种基于透过性和强度的超滤膜综合检测装置
本发明属于薄膜性能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透过性和强度的超滤膜综合检测装置,包括流动感应式驱动机构、压力感应式离合机构、回转式自动清理机构和套筒式超滤机构。本发明为了尽量减少微孔堵塞对透水性能测试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了...
卢静琼祁子玺张静赵玉英王波高成云
一种时空多尺度脑电和功能近红外信号的因果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空多尺度脑电和功能近红外信号的因果性分析方法,属于人机交互和情感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将情感视频片段作为刺激材料,记录受试者在情感刺激下的EEG‑fNIRS信号;对EEG‑fNIRS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预...
张静王安红刘瑞珍
含CoN_(x)中心的石墨烯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机理研究
2024年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研究了两种含三配位CoN_(x)(x=2,3)中心的石墨烯(CoN_(x)-G)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催化机理.在这两种催化剂表面,ORR的最低能量反应路径遵循相同的机制:O_(2(ads))分子首先加氢还原为OOH_((ads)),随后OOH_((ads))加氢解离为两个OH_((ads)),最终OH_((ads))继续加氢还原为产物水.在CoN_(2)-G上,整条反应路径中OH_((ads))还原为H2O(ads)具有最高能垒;而在CoN_(3)-G表面,O_(2(ads))还原为OOH_((ads))具有最高能垒.相比CoN_(2)-G,CoN_(3)-G具有较低的最高势垒,更佳的结构对称性,更负的形成能,且在ORR过程中Co中心始终保持正电荷,有利于含氧中间体的活化.因此,CoN_(3)-G表现出比CoN_(2)-G更优良的ORR催化性能,归因于配位的三个N原子对Co位点电子结构的优化以及体系稳定性的增强.
张静崔丹丹杨钧钰刘一鸣
关键词:反应势垒氧还原反应密度泛函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