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 作品数:91 被引量:1,050 H指数:19 供职机构: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更多>>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1 2016年 为了解东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3年11月环湖采集了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Al、Cd、Cr、Cu、Fe、Ni、Pb、Zn、Hg、As、有机质的含量和粒度,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探讨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2.4g·kg^(-1);平均粒径为25.5μm,以粘粒和粉粒为主;Cd、Cr、Cu、Ni、Pb、Zn、Hg和As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99、78.7、43.8、37.3、22.4、100.0、0.030和17.3 mg·kg^(-1)。各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大汶河入湖口即湖区的东部、东南部,其次位于南部湖区;Hg和As在湖区北部即出湖区部分区域含量也较高。以黄河干流沉积物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为评价标准,Cd、Cu和Zn表现为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微污染;总体生态风险水平为中等,其中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其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5%和29.6%。大汶河入湖区和出湖区部分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强生态风险。Cd、Cr、Cu、Ni、Pb和Z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Al和Fe亦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推断Cd、Cr、Cu、Ni、Pb和Zn的来源受到自然源和大汶河污染输入的双重影响;而Hg和As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其可能还来源于湖区的渔业养殖、化肥农药、垃圾和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但具体成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菊 何振芳 董杰 邓焕广 鲁长娟 郭娜关键词:重金属 沉积物 污染评价 滨岸排污口对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对排污口附近及对照点的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Zn ,Cu ,Cr和Pb的含量分析发现:各采样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环境背景值,平均含量约为环境背景值的2~3倍,排污口附近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点潮滩沉积物中的含量;各采样点的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垃圾填埋场附近高中低潮滩由于距离排污口的远近不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依次降低;对各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点沉积物中累积的重金属的来源有所不同:在排污口附近潮滩的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排污口排放的污水。 邓焕广 陈振楼 张菊 许世远 姚春霞关键词:潮滩沉积物 排污口 环境背景值 滨岸 柱状沉积物 本底 城市湖泊不同水生植被区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2019年 为了解城市湖泊不同水生植被区水体温室气体的溶存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年411月按每月2次的频率采用顶空平衡法对聊城市铃铛湖典型植被区——菹草区、莲藕区和睡莲区表层水中CO2、CH4和N2O的溶存浓度进行监测,计算水中温室气体的饱和度和排放通量,并测定水温(T)、pH、溶解氧(DO)、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等理化指标,以探究水体环境因子对温室气体溶存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铃铛湖各植被区水体温室气体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源”;莲藕区CH4浓度、饱和度和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菹草区,而各植被区N2O和CO2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植被区湖水中DO、总氮(TN)、总磷(TP)和硝态氮(NO3^--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DO、TN和NO3^--N浓度均表现为菹草区最高,莲藕区最低,而TP浓度则正好相反;各植被区温室气体浓度和水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可通过影响水体的理化性质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产生显著差异影响,在菹草区亚硝态氮(NO2^--N)、NO3^--N、T和DO是控制水体温室气体浓度的主要因子;睡莲区为TP和pH;莲藕区则为pH、NO2^--N和DO. 邓焕广 张智博 刘涛 殷山红 董杰 张菊 姚昕关键词:温室气体 影响因素 水生植被 城市湖泊 南四湖支流东鱼河水质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南四湖集流面积最大的入湖河流——东鱼河水质及其健康风险水平,自上游至入湖口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盐度(SAL)、溶解氧(DO)、溶解性有机碳(DOC)、N、P、Hg和As的含量,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其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东鱼河水体中DO、As、NH_3、TP、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39、0.002 6、0.61、0.27、0.000 25mg/L;各点位DO和As含量均达到Ⅲ类水标准,Hg、TP、NH_3的超标率依次为90.9%、45.5%、18.2%,Hg的平均含量为标准值的2.5倍;各指标具有显著的沿程变化,主要表现为中下游N、P和有机污染较为严重,DOC与各形态N、P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As分别与DOC和NO-2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东鱼河水体中致癌物As的健康风险值为0.31×10^(-5)~5.04×10^(-5)/a,占总健康风险值的99.95%以上,介于US EPA和部分机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1.0×10^(-4)/a之间。 张菊 鲁长娟 郭娜 董杰 殷山红 邓焕广 杨会会关键词:水质 健康风险评价 南四湖 聊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2008年 分析了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通过生活垃圾多元化综合处理,建立源头减量、分类收集、"三化"处理等适合聊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体系。 燕华 张菊 林逢春关键词:生活垃圾 东平湖水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2016年 为系统了解东平湖水环境以及富营养化问题,并更好地治理和预防,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着重对东平湖水环境历史变迁、水质污染现状和富营养化状态、污染物来源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出历史时期东平湖水环境变迁主要受黄河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随大汶河而来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与沉积物再悬浮以及菹草死亡降解等内源污染共同作用下,使得现在的东平湖已发展为中富-富营养化湖泊。最后基于东平湖水环境和治理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计划就东平湖水环境发展做出了展望。 刘学利 姚昕 董杰 姚敏 张菊 邓焕广关键词:水质 富营养化 水环境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2017年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主要调节湖和山东省西水东调的水源地,其水体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质安全。为了解东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赋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风险,采用BCR三步提取法对东平湖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Ni、Pb和Zn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基于重金属形态的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对其环境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其占总量的比例表现为:Ni(65.9%)>Cu(56.1%)>Pb(49.3%)>Zn(39.3%);Pb、Cu和Ni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其次要赋存形态,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8.2%、28.6%和17.0%;而Zn则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为其次要赋存形态,所占比例为34.7%;弱酸提取态所占比例最小,表现为:Zn(12.2%)>Cu(6.9%)>Pb(4.3%)>Ni(4.1%)。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和比例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且较为一致,Cu、Ni和Pb表现为大汶河入湖区较高,Zn除湖心区略低外,其他湖区尤其是北部出湖区均较高。Cu、Pb和Zn的不同形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与有机质主要呈正相关,但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较弱。评价结果表明,Zn总体表现为中度污染,具有中等环境风险;Pb为轻度污染,Cu和Ni为无污染,其环境风险均较低。 张菊 陈明文 鲁长娟 郭娜 殷山红 邓焕广关键词: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环境风险 上海市区公园表层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11 2006年 通过对上海市区44个公园土壤中Pb含量的调查,发现表层土壤中Pb的平均含量为55.06 mg/kg, 变幅为26.39-174.35 mg/kg,为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4-6.85倍。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公园表层土壤Pb 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公园为轻度污染至中等污染,近1/3的公园无污染, 6个公园达到中等污染和中等污染至强污染水平。通过对土壤Pb含量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上海市区公园土壤中Pb主要来源于交通和工业污染,土壤Pb含量与公园建成时间无显著性相关。 史贵涛 陈振楼 许世远 王利 李海雯 张菊关键词:公园 表层土壤 铅 地积累指数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铜元素在土壤-蔬菜系统的累积及土壤形态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讨有机肥处理后,Cu在土壤、蔬菜中的累积及土壤Cu的形态转变规律,研究设置了不同有机肥用量处理(CK,0 t hm^(-2);T1,20 t hm^(-2);T2,40 t hm^(-2);T3,60 t hm^(-2);T4,80 t hm^(-2)),每次施用有机肥后分别种植青菜和空心菜各两茬,测定土壤、蔬菜体内Cu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量有机肥处理下,四茬叶菜类蔬菜收获后,土壤中Cu元素总体出现了明显累积;以每茬蔬菜种植前分别施加有机肥量20、40 t hm^(-2)为背景,根据非线性回归拟合模型,预计在第七茬和第六茬蔬菜连作后,土壤中Cu全量可能超过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另外,Cu在叶菜类蔬菜中和土壤含量有同步累积趋势,但第四茬不同处理下蔬菜中Cu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 <0.05)。第四茬(有机肥施用1年后)叶菜类土壤中Cu形态总体表现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醋酸提取态的规律,菜园土壤短期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中的醋酸提取态占全量中的比例,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青菜和空心菜对Cu的富集系数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空心菜对Cu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青菜(P <0.05)。四茬叶菜类蔬菜Cu总量分别与其土壤总Cu和醋酸提取态Cu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殷山红 姚春霞 张菊 张菊 杨海锋 叶少丹 梁立韵关键词:有机肥 土壤 蔬菜连作 CU 东平湖菹草腐烂对上覆水碳氮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东平湖不同生物量菹草腐烂对上覆水中碳氮磷浓度的影响,将杀青后的菹草按1、5、10 g/ L 的生物量分别投放进装有超纯水的烧杯中,并分别置于25 ℃ 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在不同时刻测定了上覆水中总碳(TC)、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并计算了碳氮磷的累计释放量和单位质量累计释放量.结果表明:菹草腐烂过程中,上覆水中TC、TN、TP 的浓度及其累计释放量均随菹草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低生物量(1 g/ L)下TC、TN 的单位质量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生物量下的;各生物量下上覆水中C/ N 为0. 54 ~0. 59,随时间变化较小;菹草腐烂过程中N 的相对污染负荷大于P 的. 邓焕广 张菊 吴金甲 姚昕 王倩 陈诗越关键词:菹草 腐烂 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