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2篇术后
  • 2篇脑室
  • 2篇脑血
  • 2篇护理
  • 1篇底板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速度
  • 1篇氧气
  • 1篇氧气面罩
  • 1篇氧气雾化
  • 1篇氧气雾化器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原位
  • 1篇圆柱
  • 1篇再出血

机构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作者

  • 8篇张玉霞
  • 2篇罗旭英
  • 1篇李翔
  • 1篇黄琦丹
  • 1篇黄福文
  • 1篇陈柳红
  • 1篇杨春旭
  • 1篇郑良佐
  • 1篇黄华
  • 1篇麦用军
  • 1篇刘全
  • 1篇黄志伟
  • 1篇全小强
  • 1篇薛秋静
  • 1篇雷美银
  • 1篇韦晓谋
  • 1篇黄敏
  • 1篇张玉秀

传媒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氧气雾化器(气切型)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间断氧气雾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氧气雾化法气道的后疗效满意率高(80% VS 30%),所产生的并发症肺部感染、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 VS 77.5%;10% VS 45%)。结论使用氧气雾化面罩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做间断氧气雾化法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减少气管切口暴露,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刘雅玫黄敏张玉霞
关键词:氧气面罩气管切开湿化气道
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治疗脑室出血观察及护理
2007年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30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7例,3d15例,4d6例,5d2例,无一例死亡,总有效率100%。3个月~3a随访,恢复良好率67%,轻残率27%,重残率7%。结论脑室出血经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术后护理非常关键。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使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张玉霞
关键词:脑室出血立体定向术护理
体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床头抬高不同角度时相应体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影响。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佳护理体位。方法使用TCD测量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床头抬高15°及30°时的心率、血压、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量速度,及颅内压。将记录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体位改变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60例患者(60.6±10.6岁)得出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于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量速度、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床头抬30°时平均颅内压较床头抬高15°时降低17.9%,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3.078,P=0.020)。结论头抬高30°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影响较小,但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
张玉霞刘雅玫刘全陈柳红
关键词:体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速度颅内压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后未产生出血现象,即为对照组,计70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 两组在血肿量、术后SAS评分、术后平均收缩压、术后平均动脉压与SBP-180负荷方面具有差异,P<0.05。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影响其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较多。若患者术后24h收缩压水平较高,会提升再出血风险。若患者术后SAS评分较高,也可能导致再出血;若患者血肿量较高,术后平均动脉压较高,易引发再出血。结论 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为提升患者术后再出血预防水平,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患者术后不良情绪与平均动脉压等,完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黄琦丹薛秋静张玉霞罗旭英黄志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术后再出血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卧床患者使用的专用枕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卧床患者使用的专用枕头,包括底板、螺纹杆、活动板和连接圆柱,所述底板前端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活动板底端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上方分别...
张玉秀张玉霞韦佩伶罗旭英谭清华韦芳丽
文献传递
脑室内出血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010年
脑室内出血是较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其发生率为30%~38%。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本病起病急,病势严重,且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老年患者,一般条件差,多合并全身其他器官疾病,故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张玉霞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脑室内出血脑血管性疾病
腔内激光原位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联合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血管外科对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开窗2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2例。结果 7例病人植入锥形大动脉支架13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18枚。术中因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14.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均显示夹层破口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联合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尚需随访进一步证实。
魏立春张玉霞侯培勇李祺熠郑志勇苏奕明郑毅张科罗长志许太福叶奕辉蓝宇俭韦肖敏
关键词:体外转流腔内修复
小角度复位手法为主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郑良佐李翔麦用军杨春旭黄福文全小强韦晓谋张玉霞雷美银黄华
课题来源:该课题《小角度复位手法为主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是柳州市工人医院院内自筹立项项目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合同编号:2007004。课题背景: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由于椎动脉的...
关键词: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高压氧治疗复位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