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仙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层级管理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名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5名护理人员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调查研究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工作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18.0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与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石慧李雪芬张海仙
-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临床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
- 夜间急性左心衰竭早期判断及处理的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由于卧位时心血量增加,肺充血加重;另一方面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缺血、缺氧。故夜间急性左心衰的发病率往往更高,但夜间工作人员少,病房熄灯,患者都在睡眠过程中,给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夜班护士必须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处理急性左心衰竭,对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现将对夜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早期判断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 张海仙马俊梅刘洁
- 规避风险脆弱性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规避风险脆弱性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护理方法。方法 :对每位血管痴呆患者进行风险脆弱性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防控措施,规避风险发生。结果:本护理单元18例血管痴呆患者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住院期间全程护理安全、优质、高效。结论: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服务意识,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脆弱性评估,对风险预测预防,可提高血管痴呆性患者护理安全。
- 张海仙
- 关键词:规避风险脆弱性护理
- 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 2012年
- 支气管扩张是内科的常见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其中又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最常见。它是由感染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例如流感、肺结核、肺脓肿、肺炎等均能引起支气管扩张。
- 马俊梅刘洁张海仙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护理
- 应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技术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应用应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简称PDCA)循环管理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测血糖行为的干预,提高患者自测血糖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所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通过PDCA循环法进行自测血糖技术行为的干预。干预渗透于培训的各环节即样板、协同、观察、纠正、强化.对自测血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从而提高自测血糖技术水平和血糖结果的精准性。结果:78例患者血糖监测技术规范,自测结果精准,为治疗用药提供了依据。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自测血糖技术,可提高患者血糖自测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治疗用药的调整提供正确的依据,改善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掌握血糖变化的知晓度.
- 张海仙
- 关键词:PDCA循环
-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 2011年
- 脑血管意外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随着治疗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致残却大大增加。幸存者往往最常见是运动功能障碍—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给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利因素。我们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上田敏"12级偏瘫恢复等级法"对36例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 刘洁张海仙马俊梅
- 关键词:偏瘫康复护理
-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及安全护理措施及方法 。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月神经内科护理单108例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即在床旁护理实践中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结果:107例患者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患者因二次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危重患者护理实施三早即早识别、早评估、早防范,可有效降低危重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张海仙
-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