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洲
-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44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32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结果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3项指标;4项指标的联合检测率高于单项指标的检测率。结论 IL-1β、IL-6、IL-8、TNF-α是参与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重要细胞因子;IL-6的诊断价值高于IL-1β、IL-8、TNF-α;联合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检测。
- 张洲徐元宏李涛梁珺
- 关键词:血流感染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血流感染现状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12年
- 血流感染(BSI)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繁殖并释放毒素及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中毒、感染及全身性炎性反应(SIRS)的一种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静脉导管留置、机械通气、肠外给药等侵入性设备及治疗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大量抗菌药物的滥用[1],血流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病原菌分布、诊断技术及实验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梁珺张洲徐元宏
- 关键词:毒血症
- 真菌性血流感染相关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β-D-葡聚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在真菌性血流感染(B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且符合真菌性BSI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为真菌性BSI组,同期选取痰、中段尿、胸腹水、脑脊液(除血标本外)等标本中培养出的真菌感染患者30例为一般真菌感染组,另选取在体检中心经体格检查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5人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感染类型,真菌性BSI组分为白色念珠菌组(24例)与非白色念珠菌组(14例);根据临床治疗结局,真菌性BSI组分为死亡组(10例)与治愈组(28例)。检测研究对象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hs-CRP、BUN、Scr、(1-3)-β-D-葡聚糖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性BSI组、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BSI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一般真菌感染组的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与非白色念珠菌组的WBC、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白色念珠菌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菌性BSI中,死亡组的PLT、BUN、Scr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诊断白色念珠菌BSI与非白色念珠菌BSI的依据,PLT、BUN、Scr可作为真菌性BSI死亡的高危诊断指标。
- 张洲查晓敏李航章志国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 细胞因子在血流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血流感染(BSI)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毒素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性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和病毒血症。若少量细菌入血而未引起明显毒血症者称为菌血症,在一定条件下菌血症和败血症之间可以出现相互转化。
- 张洲徐元宏
- 关键词:血流感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 真菌性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调查医院血培养标本中真菌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血培养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真菌感染进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本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5 093份,检出病原菌473株,其中真菌39株,真菌分离率为0.77%,占检出病原菌的7.8%;39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数量最多,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科室分布显示新生儿科数量最多,其次为血液内科和ICU等;39株真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5-氟胞嘧啶(100.00%)、两性霉素B(97.40%)、伏立康唑(94.90%)、氟康唑(92.30%)、伊曲康唑(89.70%)。结论血流感染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未发现对5-氟胞嘧啶耐药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增加。
- 梁珺张洲徐元宏
- 关键词:血流感染真菌耐药性
- IVF/ICSI-ET后血β-HCG结合孕囊胚芽对早期流产的预测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14 dβ-HCG值结合胚胎移植30d阴道彩超测量孕囊平均直径(MSD)与胚胎头臀长(CRL)的比值对早期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IVF/ICSI单胎妊娠共1 134周期,按胚胎移植14 d血β-HCG值分为:(1)≤610 IU/L(174个周期);(2)610~1 340 IU/L(249个周期);(3)1 340~2 200 IU/L(262个周期);(4)>2 200 IU/L(449个周期)4组,并将各组中满足MSD/CRL≥5为A组,MSD/CRL<5为B组,对不同β-HCG组段中A组和B组孕妇胚胎存活和流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134个周期中A组总的早期胚胎流产率(84.92%)高于B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组组内分别对A组和B组孕妇早期流产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胚胎移植14 dβ-HCG值结合胚胎移植30 d阴道超声测MSD/CRL对IVF/ICSI-ET孕早期结局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识别胚胎早期流产的临界指标。此结果对临床是否需要继续保胎治疗有较高价值。
- 熊甜甜李君张洲吴欢陈蓓丽许孝凤周平章志国曹云霞魏兆莲
- 关键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PCOS冻胚移植后血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胚移植后14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7例PCOS患者和1 636例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的非PCOS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冻胚移植后14 d血hCG水平及妊娠结局。分析hCG水平对PCOS患者冻胚移植活产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冻胚移植后14 d hCG水平降低,活产率降低(P<0.05)。移植后14 d hCG是PCOS冻胚移植活产的独立预测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0.878~0.928(P<0.001),最佳临界值为1 634.25 IU/L,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8.5%。体质量指数(BMI)与hCG水平呈负相关(P<0.001)。结论 PCOS患者冻胚移植后14 d血hCG水平较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非PCOS患者更低,移植后14 d血hCG水平是PCOS患者活产的独立预测因子,与BMI呈负相关。
- 姜小花郭培培李彩华张洲张洲魏兆莲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TNF-α、IL-6、IL-10、VCAM-1、E-Selectin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E-选择素(E-Se-lectin)检测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6;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0、VCAM-1、E-Selectin。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TNF-α、IL-6、VCAM-1、E-Selectin在真菌血流感染、一般真菌感染显著增加(P<0.05),其中TNF-α、IL-6真菌血流感染高于一般真菌感染(P<0.05);IL-10在正常对照、一般真菌感染、真菌血流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比较,TNF-α、IL-6、VCAM-1、E-Selectin在白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中显著增加(P<0.05),但在白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与非白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IL-6、VCAM-1、E-Selectin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参考依据;TNF-α、IL-6与真菌性血流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 梁珺张洲徐元宏
- 关键词:血流感染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