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宏
- 作品数:54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微嵌合的关系
- 2003年
- 目的: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末稍 血中微嵌合产生后的免疫状态,了解微嵌合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SSP法对供体和受体HLA-DR抗原错配且供体尚健在的36例活体肾移植患者末稍血中供体特异的HLA-DRB1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研究。结果:PCR-SSP法HLA-DRB1抗原检测的结果是:PCR阳性17例,阴性19例。其中存活5年以上者(16例),阳性10例(62.5%),阴性6例(37.5%);存活5年以下者(20例),阳性7例(35.0%),阴性13例(65.0%)。微嵌合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5-30.7(平均12.3±10.1),而微嵌合不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7-15.1(平均5.5±4.3)。结论:肾移植患者微嵌合的发现频率决定于是否长期存活,不能将微嵌合的存在作为肾移植患者产生免疫耐受的标志。
- 张志宏大河内信宏等
- 关键词:肾移植PCR-SSP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 肾移植排斥反应低侵袭性快速诊断方法的开发
- 目的:当前,行移植肾活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唯一能够明确排斥反应诊断的方法,这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不同程度地损伤了移植肾,同时不易与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造成的肾损伤进行鉴别,而且诊断须要2-3天的时间.该研究试图建立一种低...
- 张志宏
-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肾损伤
- 肾移植术后妊娠五例六次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受者及移植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6次肾移植术后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受者妊娠时平均年龄为31.1岁,移植至妊娠的时间平均为3.6g。5例6次妊娠中发生先兆子痫2例次,高脂血症1例次。最终成功分娩4例,分别于38周、35周、35周和38周接受剖宫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62.5g,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2例次因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功能丧失而终止妊娠,其中1例接受再次肾移植后再次妊娠并成功分娩。结论对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女性受者,在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妊娠和分娩是可行的,但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严密监护。
- 金石华李响田野张愚韩志友张志宏那彦群
- 关键词:肾移植妊娠
- TrACP在诊断和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在前列腺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用来诊断和预测前列腺发生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8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组41例(A组),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组37例(B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组40例(C组),同时以40例健康青壮年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40例(D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r ACP水平,结合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PSA、ALP和ALT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r ACP浓度明显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清Tr ACP浓度与PSA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ALP和ALT,且Tr ACP与PSA的ROC曲线交叉,提示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Tr ACP的检测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更直接的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r ACP含量,对了解前列腺癌的生长状态、判断病程进展、预测骨转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祥卫张志宏
- 关键词:TRACP前列腺癌骨转移
-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 1993年
- 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在尿路感染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偶可见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多见于长期用抗菌药物治疗或置导尿管病人。必须排除因收集尿标本时的污染后,才能确定是混合感染。
- 鲁学军张志宏杨伟力
- 关键词: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 输尿管肾盂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钬激光碎石术(URSL)后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脓毒症组(21例)和非脓毒症组(1086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结石分侧、结石大小、CT值、手术时间、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前尿路感染、术前梗阻性肾盂肾炎、术前尿细菌培养、手术方式。分析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碎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例患者(21/1107)符合尿脓毒症诊断标准。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在BMI、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前梗阻性肾盂肾炎、术前尿细菌培养及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前梗阻性肾盂肾炎、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是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OR=1.157,95%CI:1.026~1.305,P=0.018;OR=4.733,95%CI:1.274~17.573,P=0.020;OR=5.287,95%CI:1.408~19.857,P=0.014)。结论对于术前上尿路结石引起梗阻性肾盂肾炎和尿细菌培养阳性,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警惕URSL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风险。
- 杨冰潘东亮晋连超周哲高鹏飞周赜张志宏李宁忱
-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术并发症
- 转铁蛋白表面修饰对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及细胞内转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Tf)表面修饰后,载紫杉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及细胞内转运的变化。方法制备2组PLGA纳米粒,1组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稳定剂(PVA纳米粒);1组以PVA为表面稳定剂,并以Tf表面修饰纳米粒(Tf纳米粒),分析2组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对膀胱癌细胞系J-82的细胞毒作用,并研究纳米粒在膀胱癌细胞内的转运。结果紫杉醇溶液、载药PVA纳米粒和载药Tf纳米粒对J-82细胞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1±18)、(44±7)和(49±11)ng/ml,后二者明显低于前者(均P〈0.05)。J-82细胞对PVA纳米粒和Tf纳米粒的2h摄入水平分别为(89±19)和(76±16)μg/mg细胞蛋白,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除细胞培养液中纳米粒后,细胞内的纳米粒水平迅速下降,2h后分别有11.3%的PVA纳米粒和18.0%的Tf纳米粒仍滞留于细胞内,此后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纳米粒的水平维持不变,但是在各个时间点,PVA纳米粒与Tf纳米粒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发现2种纳米粒均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PLGA纳米粒可以显著增强紫杉醇对膀胱癌的抗癌作用,Tf修饰后并未改变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及细胞动力学特点。
- 金石华李宁忱张志宏那彦群
- 关键词:膀胱肿瘤纳米粒转铁蛋白
- sCD30的动态表达与CsA C0、C2及免疫排斥的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sCD30与CsA CO、C2及免疫排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CD30 ELISA试剂盒(双抗体加心法)对58例首次肾移植病人术前、术后7天和28天和3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sCD30检测。同时,采用特异性单克隆...
- 杨建林张志宏辛殿祺那彦群
-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SCD30免疫排斥
- 文献传递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探讨其预防和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6年12月两个泌尿中心78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25例并发脓毒症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临床转归。以上患者术前常规留取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留置双J管7~10 d,术中均按常规剂量静脉应用抗生素,使用OLYMPUS F3.6/9.9输尿管软镜,Power Suite100W钬激光碎石。结果患者术前尿培养阳性者16例,手术时间55~175 min,平均(94±11)min;住院时间13~28 d,平均(14.4±1.5)d;术后抗感染治疗3~10 d,平均(4.1±1.5)d。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脓毒症,9例并发脓毒性休克,其中7例转ICU治疗。结论脓毒症的防治应把握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多个环节,早期发现临床征象并积极针对性地治疗是输尿管软镜术后并发脓毒症救治成功的关键。
- 张志宏金石华黄华刚周建方果宏峰晋连超王刚李宁忱
-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脓毒症碎石术钬激光
- 小白鼠心肌核DNA片段中的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的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原位染色发现 ,LDH( 1- 5) …nNAD+(LDH :乳酸脱氢酶 ,NAD+:氢化型辅酶I)可以进入核孔 ,可能与自己编码基因特异结合。体外表达实验中 ,稀释心肌DNA片段 ,促进LDH/DNA 表达LDH( 1- 5) ,LDH( 1- 5) 表达量与LDH/DNA 中可解离的LDH( 1- 5) 量呈正相关性。同位素14 C标记Leu法测定加入LDH( 1- 5) …nNAD+可以抑制LDH/DNA 体外表达 ,LDH( 1- 5) 表达抑制量与加入LDH( 1- 5) …nNAD+量呈正相关性。AFM直接观察到活性基因两头的调控序列可能结合自己编码的蛋白等活性因子。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分子开关主要是自己编码的蛋白等活性因子。
- 袁明秀侯仲刚陈志俊张志宏邓爱平
- 关键词:基因表达分子开关AFM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