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23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证型
  • 3篇直肠
  • 3篇制剂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中药
  • 3篇中医
  • 3篇相色谱
  • 3篇结直肠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甲基化
  • 3篇甲基化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荣成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23篇张强
  • 4篇杜守颖
  • 3篇曲冬梅
  • 3篇李鹏跃
  • 3篇孙凤霞
  • 2篇隗丽
  • 2篇杨文宁
  • 1篇孙莹
  • 1篇陆洋
  • 1篇吕贝然
  • 1篇董玲
  • 1篇刘健
  • 1篇张宏桂
  • 1篇潘艳丽
  • 1篇孟祥娟
  • 1篇李晶
  • 1篇王敏
  • 1篇田志浩
  • 1篇刘洋
  • 1篇李彤

传媒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建立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检测波长分别为335 nm、280 nm.结果 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分别在0.064 16 ~0.385 0μg和0.743 ~4.455 μg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4.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和96.3%,RSD分别为1.17%和0.33%.结论 本方法简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参七消痞颗粒的质量控制.
张乐张强刘娟孟祥娟刘斌姜艳艳
关键词:野黄芩苷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进而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为伴有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张强孙凤霞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凝血机制障碍肝脏损害严重肝病肝性脑病
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对后者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对比与三七总皂苷联用前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阿司匹林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三七总皂苷组(NTS,31.25 mg·kg(-1)),阿司匹林组(ASA,20.83 mg·kg(-1)),三七总皂苷与阿司匹林联用组(NTS,31.25 mg·kg(-1)+ASA,20.83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药相应浓度药液。于第5,30,60,120,240,480 min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血清中血栓素A_2(TXA_2),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水平。结果:ASA组COX-1及COX-2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NTS组在5240 min内COX-1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在30,60,120,480 min COX-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ASA与NTS联用组在560 min内COX-1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及ASA组(P〈0.05),在5240 min内COX-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ASA组(P〈0.01)。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XA_2含量在5240 min内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其中联用组在第30,60,240 min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P〈0.01)。联用组对TXA_2的抑制作用在60 min时达到峰值。结论:三七总皂苷与阿司匹林联用后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优于阿司匹林或三七总皂苷单用组。二者对TXA_2的抑制为相加作用,其中三七总皂苷可抑制COX-1,COX-2的表达,可能是增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途径之一。
郭爽张强田志浩李鹏跃杜守颖陆洋
关键词:阿司匹林三七总皂苷抗血小板凝集
HPLC法测定清脑降压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脑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超声提取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278nm;流速为0.8mL/min。结果黄芩苷在0.366—1.8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0.9991;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0.969%)。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清脑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含量测定。
孙莹刘永刚张强张宏桂
关键词: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藕节炭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藕节(Nodus rhizomatis nelumbinis)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生品与炒炭品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文通过查阅宋代至清代中医药本草学著作及现代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弄清藕节炭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前后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初步揭示藕节炮制成炭药用的科学内涵,为基于"炒炭存性-药效物质-止血效应"相关性的藕节炭炮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张洪冰李富艳张永超张永超
关键词:藕节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基于微透析技术研究通窍散瘀组分方制剂经鼻递药药代动力学
目的及意义通窍散瘀方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经验方,由葛根、白芍、薄荷组成,具有通窍醒脑,活血散瘀之功效,临床疗效确切,其主要药效成分为葛根素、芍药苷及薄荷脑。课题组前期成功制备了通窍散瘀组分方鼻用微乳制剂。本课题拟基于...
张强
关键词:微透析中药配伍
文献传递
多成分药物代谢理论及技术方法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多成分药物代谢是以多成分中各成分间的转运蛋白相互影响及药物代谢酶相互影响为核心,以多成分同时测定为原则,以多成分环境影响的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方向,其理论内容由序贯代谢、并发代谢、多重代谢组成,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代谢连续时间记录、代谢连续空间记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原则下,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在体实验及离体实验方法开展研究。在直观比较分析与量化数据评价的模式下,可认为多成分药物代谢是学术基础扎实、技术手段先进的新兴科研方向。
刘洋潘艳丽王晶娟翟华强张强项佳媚隗丽杨文宁关键雷郭怡祯
关键词:技术方法
结直肠腺瘤不同证型临床特点及与多配体聚糖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
研究目的:探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s,CR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医证型与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以深化对CRA的临床认识,为CRA的中...
张强
关键词:癌胚抗原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和粪便多配体聚糖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中医临床各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多配体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P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证型分为大肠湿热、湿瘀阻滞、脾虚湿蕴和气滞血瘀4组,并以75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每个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信息及腺瘤的数量、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等信息,采用磁珠捕获、亚硫酸盐处理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检测各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APs中医证型与组织学类型、上皮内瘤变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1)APs各证型在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程度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肠湿热组管状腺瘤占比高于气滞血瘀组(P<0.05),湿瘀阻滞组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1,P<0.05),气滞血瘀组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合计占比高于大肠湿热组和脾虚湿蕴组(P<0.05)。(2)310例APs患者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6.77%,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1)。(3)APs各证型SDC2甲基化阳性率大小依次为湿瘀阻滞组(65.79%)>气滞血瘀组(64.00%)>大肠湿热组(51.28%)>脾虚湿蕴组(46.91%),湿瘀阻滞组和气滞血瘀组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脾虚湿蕴组(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湿瘀阻滞证与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P<0.05,P<0.01),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P<0.01)。脾虚湿蕴证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呈负相关(P<0.05)。气滞血瘀证与管状腺瘤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病理类型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与中�
张强王再见李会霞李彤雷雪曲冬梅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绒毛状腺瘤上皮内瘤变
分光光度法测定伏毛铁棒锤总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建立伏毛铁棒锤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伏毛铁棒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乌头碱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缓冲溶液pH=3条件下,氯仿萃取45min,于416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乌头碱在7.70~26.18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0318C+0.0083(r=0.9994),精密度良好,RSD=0.99%;样品溶液显色后4h内稳定,RSD=1.27%。本法测定的重复性良好,RSD=1.7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RSD=1.82%。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伏毛铁棒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折改梅董红环张强石任兵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酸性染料生物碱乌头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