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永

作品数:23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宿迁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骨瓣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骨瓣减压
  • 4篇标准大骨瓣
  • 4篇标准大骨瓣减...
  • 3篇代偿
  • 3篇代偿能力
  • 3篇预后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3篇裂伤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内
  • 3篇脑挫裂
  • 3篇脑挫裂伤
  • 3篇脑损伤

机构

  • 15篇宿迁市人民医...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张建永
  • 20篇刘保华
  • 13篇袁璞
  • 7篇蔡旺
  • 6篇陆海
  • 6篇朱宗锦
  • 5篇梁成
  • 5篇姜宁
  • 5篇郑晶
  • 5篇高明明
  • 4篇高行德
  • 4篇熊方令
  • 3篇黄亚波
  • 3篇陈雄杰
  • 2篇姜宁
  • 2篇穆士卿
  • 2篇张荣林
  • 2篇张怀兵
  • 2篇高明明
  • 1篇蒋建

传媒

  • 5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6例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置管方法。方法:分析2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的手术方法及不同的引流管放置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冲洗引流210例,并发脑内血肿开颅清除血肿2例,治愈1例,死亡1例。8例复发中5例开颅切除包膜引流,3例再次钻孔引流治愈。双孔法15例无复发。小骨瓣开颅11例无复发。采用深处置管法116例,发生血肿出血3例,脑脊液漏3例,插入脑内2例,脑内血肿2例,血肿复发6例,硬膜下积液8例;浅处置管法94例仅有2例血肿复发,4例硬膜下积液。两种置管法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法。低位钻孔冲洗引流,为首选方法;对于CT显示有分隔的采用额顶分别钻孔;对包膜厚有钙化,有血凝块,行小骨瓣开颅切除包膜,清除血凝块。浅处置管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刘保华张建永蔡旺陆海姜宁袁璞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部分颞肌切除术后颅腔容积代偿能力的探讨被引量:16
2007年
重型颅脑损伤一直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治疗重点,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后,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笔者进一步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临床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减压效果,并证实该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张建永刘保华陆海袁璞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代偿能力切除术后颞肌神经外科疾病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腔容积代偿能力的探讨被引量:63
2008年
1.一般资料:收集2001—2005年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而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病例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17~62岁,平均47岁。其中硬膜下血肿脑疝39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脑疝10例;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内血肿脑疝13例;大面积脑梗死、半球肿胀脑疝形成5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者62例,另5例在手术准备过程中有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4分12例,5分15例,6分16例,7分10例,8分14例。
张建永刘保华陆海袁璞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代偿能力减压术后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
57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范围、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跟踪随访6~24个月,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1次栓塞成功,其中43例动脉瘤100%栓塞,6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85%栓塞,1例患者栓塞不成功转为开颅手术治疗,无术中再出血及死亡病例,临床随访3~24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术后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朱宗锦刘保华张建永袁璞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介绍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对22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23例(82.1%)患者垂体腺瘤获全切,5例(17.9%)次全切除,无死亡和病残发生。结论经蝶窦入路创伤轻,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但必须掌握相关的解剖关系和手术技巧。
梁成郑晶刘保华张建永陆海蔡旺
关键词: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
脑动静脉畸形76例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危险因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充分依据"损伤控制"原则,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积极治疗,并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根据"损伤控制"原则制订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原则指导脑动静脉畸形危险因素综合处理,有效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
张建永张荣林刘保华穆士卿
颅颈交界区畸形及上颈段疾病误诊27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临床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及上颈段疾病诊断错误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7例患者诊疗史,并分析诊疗经过中存在的缺点,查找误诊原因。结果:误诊原因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检查设备选择,不同等级医院甚至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对疾病认知等因素有关。结论:真确认识疾病特点,选择合适检查以及专科医生就诊,可以提高确诊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张建永蒋建刘保华姜宁梁成
关键词:误诊
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6例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资料,其中显微手术236例,常规手术16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微手术组中线复位程度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术后24 h后显微手术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组低。显微手术组术区再出血、再次手术、脑梗死、癫痫发生率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显微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显微手术有利于提高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刘保华熊方令蔡旺高明明张建永高行德姜宁袁璞
关键词:脑挫裂伤显微手术预后
显微手术在治疗脑挫裂伤中探讨(附236例分析)
刘保华张建永姜宁高明明袁璞朱宗锦
损伤控制理论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以及指导治疗脑AVM的可行性。方法依据DCT原则,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脑AVM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并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根据DCT原则制订脑AVM患者的治疗方案,控制脑AVM的危险因素,降低其疾病发展风险,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应用DCT原则指导脑AVM患者急性期处理及介入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效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张建永张荣林刘保华穆士卿袁璞高明明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