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忆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降压药对高血压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用苯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后随着血压的降低,苯那普利、氨氯地平两组的血浆ET显著下降(P<0.01),而美托洛尔组无显著性改变。在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血浆ET下降幅度与血压下降幅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同时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 张小忆郭竹英陆晓晔周军邱潮林马金玉
-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苯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
-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和干预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一年以内和一年以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患者60例,均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一年以内的患者24例,一年以后且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36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照组为门诊体格检查的健康人30例。【结果】起搏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起搏组一年以内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一年以后且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P<0.05)。【结论】与正常人比较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术后患者心理健康恢复。在随访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 周军杨敏全俞晓雯郭华施莉琼张小忆
-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
- 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对使用寿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对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心脏起搏器与不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心脏起搏器在耗电量上的粗略比较。方法对13例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起搏器和64例不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起搏器的起搏参数、工作参数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耗电量粗略计算前者能相对延长其使用寿命。结果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起搏器比不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起搏器使用寿命延长约87.9%(P<0.01)。结论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VVI型起搏器既能保证起搏的安全,又能大大节省电能,从而明显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 周军陈玉华顾锡华张小忆朱燕徐芒华
- 关键词:起搏器使用寿命心脏起搏器
- 缺血预处理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线粒体酶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建立高血脂大鼠离体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 ,观察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Na+ -K+ -ATP酶、Ca2 + -ATP酶、Ca2 + -Mg2 + -ATP酶、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酰二醛 (MDA)的影响。 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预处理组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Ca2 + -ATP酶、Ca2 + -Mg2 + -ATP酶及GSH -Px降低幅度减小 (P <0 .0 5 ) ,SOD活性上升 ,MDA含量下降。 结论高血脂大鼠经心肌缺血预处理后 ,可减少再次长时间缺血后复灌对心肌的损伤 。
- 张小忆郭竹英周军朱燕
- 关键词:高血脂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线粒体酶氧自由基
- 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近远期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不同起搏模式植入后对左心室重构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通过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24例VVI型起搏器和32例DDD型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5年时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的改变,并以植入前后的差值来比较两者在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重构上的差异。【结果】随访术后1和5年时,VVI型和DDD型起搏器除左房内径均增大外,其余结构指标均好转,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以DDD型好于VVI型,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DD型心脏起搏器比VVI型在术后近远期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重构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 周军杨敏全朱燕张小忆郭华
- 整体阻抗法与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的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7例多发性外伤患者,经床边应用热稀释法和整体阻抗法同步测定心输出量,每次每种方法均测定3次后取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热稀释法与整体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线性相关,相关性良好;热稀释法与整体阻抗法所测心输出量数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体阻抗法检测心输出量稳定、可靠且无创伤性,可作为临床重危病人长期连续监测的手段。
- 黄文红张小忆陆瑞昶石秀萍秦宗和孙仲琴
- 关键词:热稀释法心输出量
-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 杨敏全周军朱燕王瑾戎鑫张小忆
- 关键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起搏心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起搏部位心室QRS时限
- 缺血预处理对高血脂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通过高血脂大鼠离体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左心室收缩压 (L VSP)、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 ma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影响。发现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 L VSP、(dp/dt) max明显下降 (P<0 .0 5 )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缺血预处理组 L VSP、(dp/dt) max、GSH- Px、SOD值均明显升高 (P<0 .0 5 ) ,且接近于对照组 ,(dp/dt) max- L VSP环在重复灌注后 ,可见环体的收缩成分面积增加 ,MDA含量则下降。提示高血脂大鼠经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 /再灌注对高血脂大鼠心功能的损伤 。
- 张小忆黄文红石秀萍陆瑞昶
- 关键词:高脂血症缺血预处理SOD
-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118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房室传导阻滞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结果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3%,起搏参数达到起搏标准,其中出现术中电极穿孔1例,术后电极脱位2例,脱位率1.7%。结论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
- 朱燕周静周军杨敏全张小忆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主动固定电极右室流出道心脏起搏
- 个性化选择最佳心室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个性化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预防心功能异常.方法 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例基本正常,其中实验组32例,个性化永久起搏多部位筛选;对照组33例,单纯以右室流出道作为永久起搏点,比较两组患者起搏QRS波时限和形态、术前与术后6 ~ 36月的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和NYHA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起搏QRS时限和形态、术后3年LVEF和心胸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预防心功能异常方面,对于心功能、LVEF和心胸比例基本正常而需永久心室起搏的患者,个性化多部位筛选永久起搏可能优于单纯右室流出道起搏.
- 杨敏全朱燕周军张小忆顾锡华姜述斌许力舒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右室流出道起搏个性化起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