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切除
  • 3篇脾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脾切除术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灌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修补术
  • 1篇血回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胰肠吻合
  • 1篇胰十二指肠

机构

  • 13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张国
  • 4篇徐存东
  • 3篇杨列义
  • 2篇孙守毅
  • 2篇马刚
  • 2篇张波
  • 2篇康泰
  • 1篇张国风
  • 1篇黄友敏
  • 1篇周永勤
  • 1篇王红梅
  • 1篇胡小云
  • 1篇张传国
  • 1篇吕东
  • 1篇胡安祥
  • 1篇李燕
  • 1篇王洪凌
  • 1篇俞景全
  • 1篇候海涛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沟成形术治疗嵌甲的体会(优势)
2005年
嵌甲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甲沟炎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治疗上多以拔甲为首选方式。但容易复发,尤其反复发作的嵌甲复发率更高达30%。现报告应用甲沟成形术治疗嵌甲200例的结果。
张国吕东
关键词:甲沟成形术嵌甲常见疾病复发率甲沟炎
小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191例观察被引量:8
2005年
乳腺小纤维瘤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人群多为年轻未婚女性,治疗上以手术为主,但往往会损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导致哺乳时积乳。手术要求尽量减少手术瘢痕以及刀口区硬结预防积乳发生。现报告191例小切口包膜内切除乳腺纤维瘤结果。
张国徐存东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小切口切除正常乳腺组织以手术为主手术瘢痕手术要求
脾切除术中脾动脉加压灌注自体脾血回输46例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杨列义徐存东张国
关键词:脾切除术
胃癌患者血清IL-6、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1例。手术前采集胃癌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 51例胃癌患者随访3年期间生存31例(60.78%)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20例(39.22%)纳入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1.60±3.38)个月。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P<0.01);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最高(AUC=0.951),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在不同IL-6、胃蛋白酶原Ⅰ水平的胃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IL-6>10.31 pg/ml的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明显低于≤10.31 pg/ml的患者,TNM分期明显高于≤10.31 pg/ml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29.79 ng/ml的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明显低于>29.79 ng/ml的患者,TNM分期明显高于>29.79 ng/ml的患者。结论 血清IL-6、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与胃癌患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IL-6、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存在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
张国赵浩徐利马刚赵磊
关键词:胃癌白细胞介素-6预后
脾动脉灌注促进脾血回输20例被引量:1
2006年
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0例巨脾行脾切除术,采用术中脾动脉加压灌注的方法,以促进脾血回输,提高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徐存东杨列义张国
关键词:脾动脉灌注脾切除术异体输血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4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1例患者中78例(16.2%)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疝囊直径、术中出血量、嵌顿疝与复发疝占比分别为65.3%,32.0%,29.5%,85.9%,20.5%、5. 1%,对照组分别为 46.6%、2.4%,53. 8%,30. 7%、3. 4%、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 175、17. 354,84. 692、82. 959、32.444、4.252,均P<0.05)。将以上指标代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出血量>15 mL、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等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15 mL、手术时间〉100 min,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等是导致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应尽早给予干预。
张波康泰张国
关键词:疝修补术年龄因素
脾切除时,脾动脉加压灌注脾内储血自家输注的临床研究
杨列义徐存东张传国王红梅张国
该课题的研究主要用于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在施行脾切除时,结扎脾动脉近心端,远端行刺或插管加压灌注生理盐水,驱赶脾内储血经脾静脉回流至体循环,以补充术前、术中丢失的血液,而无须再输异体血,且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关键词:
关键词:脾切除
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关系
2010年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主要分布在消化道自主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类特殊细胞,是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具有产生、传导电慢波,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功能.深入研究Cajal间质细胞,对进一步认识胃肠运动的生理及胃肠动力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孙守毅胡小云张国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慢传输型便秘
急性阑尾炎时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含量变化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将二三组阑尾炎患者(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和阑尾无炎症患者(30例)HMGBI和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与阑尾无炎症患者比较,HMGB1和Hs—CRP水平均较阑尾无炎症患者明显升高(P〈0.0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比较,HMGB1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急性阑尾炎患者HMGB1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在临床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基础上,结合血清HMGB1和Hs—CRP的测定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张国风周永勤张国黄友敏
关键词:阑尾炎高迁移率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
单层套入双排平行U字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俞景全候海涛张国李燕王洪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死亡率的巨大降低已使其将适应症从壶腹周围肿瘤扩大到了胰头癌、胰头良性肿瘤和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然而,在大型系列研究中,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而胰肠吻合口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
关键词: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手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