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克波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摆位
  • 3篇摆位误差
  • 2篇图像引导
  • 2篇图像引导放射...
  • 2篇放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放疗
  • 1篇体位
  • 1篇盆腔
  • 1篇盆腔肿瘤
  • 1篇肿瘤
  • 1篇锥形束CT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癌
  • 1篇内膜
  • 1篇内膜癌

机构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张克波
  • 2篇罗剑锋
  • 2篇冯凯华
  • 2篇张璋
  • 1篇陆玉松
  • 1篇赵博
  • 1篇郭真
  • 1篇刘美莲
  • 1篇黄辉

传媒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大医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锥形束CT对减少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应用锥形束CT(CBCT)减少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宫颈癌患者(32例)及子宫内膜癌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CBCT采集初次治疗及后续每周放疗的图像,与治疗计划的模拟CT图像进行比较,记录并计算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根据患者BMI的不同分为BMI≥24 kg/m~2组(23例)和BMI<24 kg/m~2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结果 3个方向摆位系统误差分别为0.22、0.57及0.09,MPTV分别为5.68、7.23及5.41;BMI≥24 kg/m~2组患者的x、y及z轴的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BMI<24 kg/m~2组(P<0.05)。结论 应用CBCT可降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进一步明确MPTV范围,提高IGRT精准度,当患者BMI≥24 kg/m~2时可依实际情况适当增加MPTV,提高治疗效果。
张克波赵博
关键词:锥形束CT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摆位误差10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精确摆位和摆位误差。方法 1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热塑网膜加碳素纤维体架固定体位,在体架、患者体表作特定标记线,使体架、体表标记线和激光灯纵横轴三线重合,达到重复摆位时患者体位在左右和头脚方向的一致性。每例每周一次拍摄0°及90°矩形野加速器验证片,共计拍摄照射治疗验证片80张,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放射片DRR进行比较,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10例病例40次摆位误差,测得各轴平均值分别为X:(3.2±2.2)mm;Y:(3.7±2.8)mm;Z:(2.4±1.3)mm。结论通过改进体位固定方法,使患者在每次照射治疗摆位时,体位重复性好,既提高治疗摆位的精确性,降低摆位误差,又减少摆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治疗效果。
郭真刘美莲黄辉冯凯华罗剑锋陆玉松张璋张克波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的固定系统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26)。A组给予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B组给予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两组患者均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进行在线验证。结果A组患者x轴和z轴线性误差明显小于B组,y轴线性误差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旋转角度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5.02 mm、y轴10.23 mm,z轴3.80 mm;B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3.79 mm,y轴9.57 mm,z轴7.16 mm。结论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与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均较小。
冯凯华罗剑锋玉贵永张璋张克波于起晨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